直接放上乳酸閾配速的強度衡量方法:
【針刺測血法】
合計6組、每組5分鐘的強度跑,每組的配速逐漸增加至體感明顯疲憊,組間休息1分鐘,進行指尖針刺提取血液,分析血液中的乳酸濃度,最終確定乳酸閾值配速,和對應的心率、功率等數值;
【心率測算法】
以最大心率的82%~91%,或儲備心率的77%~88%跑步。執行乳酸閾配速時儘量保持勻速;
【成績推算法】
馬拉松跑者完成15公里~半馬距離的比賽配速,或接近於全力勻速跑上一個小時的配速。
初階or尚未完成馬拉松的跑者,乳酸閾值配速則會接近於全力跑10~15公里時的配速。
【體感預估法】
以相對艱苦但不至於明顯疲憊的配速進行跑步,呼吸也從有氧慢跑時的鼻子腹式深度呼吸,變為口鼻共同作用、且頻率明顯加快。你會感覺肌肉雖然有點壓力,但能持續跑上很長一段時間。
因體感有極強的欺騙性,因而不推薦該方法。
簡單來講,乳酸閾值(lactate threshold)配速的強度,正好讓乳酸在血液里開始堆積。這個時候乳酸堆積起來的速度與身體移走乳酸質的速度趨近於平衡,在這一配速下跑步,身體會稍感艱苦、但不是明顯的疲憊,能感覺到全身肌肉(尤其是下肢肌肉)有一定的壓力,不過不至於邁不開腿,呼吸也會從有氧慢跑的主要以鼻呼吸、慢慢過度到鼻口同時進行,且呼吸的速率也會更高些。
在跑步訓練中,乳酸閾值配速通常被稱為節奏跑(tempo run),或者更有針對性的乳酸閾值間歇跑(LT intervals)和巡航間歇跑(Curise intervals)。此時對應的心率範圍大約是最大心率的82%~91%,或儲備心率的77%~88%。
基本上乳酸閾值配速被要求至少以該配速進行20分鐘。所以比較常見的訓練,會是先進行3-5公里(≈20分鐘)熱身慢跑,而後進行6~11公里的乳酸閾值配速跑,最後再安排10~15分鐘的冷身慢跑。
這樣的訓練會為提高乳酸閾值提供明顯的刺激,進而提升你的跑步成績(相同配速跑上更遠or以更快的配速完成某個距離)。
職業選手的乳酸閾值配速測試非常繁瑣,往往需要藉助生物實驗室,在逐漸加速的繞圈跑後每隔幾分鐘指尖扎針來分析血液里的乳酸濃度,顯然絕大多數業餘愛好者無法參與這樣的測試。比較簡單的方法,一個是以上述的心率來確定,另一個則是通過當下的跑步水準去倒推。
比如進階的長跑愛好者,其乳酸閾值配速會接近15公里~半馬距離的比賽配速,或者接近於全力勻速跑上一個小時的配速。比較慢的跑者,乳酸閾值配速則會接近於全力跑10~15公里時的配速。
——需要注意的是,乳酸閾值配速在體感上一定是「艱苦但不痛苦」的,提高乳酸閾值的最佳方法也要求你在當前乳酸閾值配速下進行即可,千萬不能太快。
另外,乳酸閾值配速最常見持續時間在20~40分鐘,至多不超過70分鐘,外加前後合計約30分鐘的慢跑,合計總訓練時長在60~90分鐘較為常見。
絕大多數跑者,日常訓練中進行節奏跑就可以滿足需要。即進行勻速的不間斷跑步。而乳酸閾值間歇跑和巡航間歇跑會更適合目標較短距離的比賽準備(如五公里/十公里路跑),其強度和配速也會稍高一些。
最後需要說明一點,很多跑者對乳酸存在誤區,認為是乳酸在體內大量堆積才導致自己「跑不動」,乳酸是阻礙運動的壞東西。實際上乳酸為運動提供了很多關鍵物質,甚至能避免肌肉疲勞更早的出現。
進行乳酸閾值配速跑,提升乳酸門檻最終的目的,還是在於提高身體分解乳酸的能力,同時這個強度的跑步,對呼吸效率(換氣效率和輸送氧的能力)、肌肉的刺激方面都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