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驍龍6s Gen3推出之後為何被吐槽?驍龍695馬甲、性能不如4系

2024-06-24     數評時代

在很多人的心中,手機晶片產品的布局一般都遵循兩個規則,一是不同定位的晶片等級森嚴,比如驍龍6系必定要強過驍龍4系,二是產品要有代差,新產品註定要比舊產品強一點。不過現在來看,處於競爭劣勢的高通似乎布局變得混亂了,而新的驍龍6s Gen3更是成了焦點。

最近一段時間,高通完善了驍龍6系的產品線,驍龍6s Gen3的出現,讓整個6系也出現了市場細分。只不過這次細分引來了不少吐槽,究其原因居然是「倒吸牙膏」。可能有人還沒搞明白究竟出現了什麼現象,那把高通6s Gen3放在表格里和其他晶片對比一下,立刻就有結論。

對比來看,不難發現兩個現象。首先,作為驍龍6系新品,這款新屁啊你的規格不如驍龍6 Gen1也就罷了,居然某些方面連驍龍4 Gen1都打不過。其次,作為驍龍695的升級型號,這款晶片真是幾乎一點都沒升級呀,只有主頻提升了100MHz。

這種升級幅度相當於什麼呢?如果類比到遊戲體驗上,相當於能把遊戲從50FPS提升到51FPS。當然這種表述並不嚴謹,但可以幫助你領會升級的幅度。

那麼驍龍695到了需要淘汰的程度了麼?答案好像也是並沒有,現在千元機市場的驍龍695手機還是挺多的,雖然性能優勢並不明顯,但手機品牌做產品十分認真,比如OPPO K11X就用驍龍695晶片,你甚至看不出它是一款非常便宜的手機。

而具體到今年的話,OPPO K12X也是一款基於驍龍695晶片的新品,上市剛一個月,高顏值和大電池也成了這款手機的最大賣點,到手價1199元也足夠吸引人。所以驍龍695過時了嗎?似乎並沒有,即便過時了,需要的也是更強的換代產品,光換名字是不夠的。

其實近兩年高通的奇怪操作一直都有,比如給晶片全年改名,一年雙旗艦,各產品線細分,最著名的就是驍龍7系變成了7+、7和7s三條線,如今驍龍6系也變成了6和6s兩條線,就等著看有沒有驍龍6+晶片了。

為什麼高通要如此密集進行產品覆蓋呢?從市場份額就能找到答案。最近三年手機晶片市場的龍頭老大一直就不是高通,而是聯發科,並且兩者差距越來越大,甚至落差已經超過10%。聯發科在穩固中低端產品線的同時上攻,天璣9300系列已經能和驍龍8 Gen3掰手腕。

反觀高通,不但性能級市場遭遇聯發科強勢圍攻,中低端市場也完全難以和聯發科抗衡。這足以證明高通以往的8系、7系、6系和4系布局是徹底失敗的,但又被在售產品掣肘,短時間內沒法重新布局。所以唯一的做法就是用更密集的晶片布局來洗牌,如同養蠱。

那最終高通想要的結果是什麼?要麼在密集的產品中找出各檔位最強的產品,再通過改名的方式扶正。要麼用密集的產品填滿中低端市場,總有一款是你需要的。但不論哪條路,恐怕短時間裡都沒法為高通帶來直接競爭力。最終結果,有可能就是要進一步加大布局密度。

在這樣的邏輯下,所有的產品都已經不再能堅守原來的市場定位,出現驍龍6s Gen3不如驍龍4系的怪事,也就不足為怪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4d9d56ed9287d301647d9ff257ce2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