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鐘揚:獨具隻眼煉甲骨

2023-07-28     古代小說網

原標題:石鐘揚:獨具隻眼煉甲骨

一、中國當代甲骨文書法第一人

遲笑先生有著濃烈的甲骨情結。他深知甲骨文雖到19世紀末才從河南安陽出土被重新發現,但它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時代契刻在龜甲獸骨上的卜辭與記事文字,自成體系,乃漢字之「鼻祖";其與巴比倫「泥板文字」、古埃及「紙草文字」、美洲「瑪雅文字」,號稱世界自源性四大古文字,然其他三種早已失傳,唯甲骨文不僅基因衍進或現今通用的漢字,而且其自身仍是取之不盡的史私資源與藝術資源。

徐自學書法作品

以審美眼光視之,甲骨文字「古老深奧,美麗可愛。用它書寫牛羊犬馬,鮮活感人,飛禽展翅,栩栩如生;書寫人志,形象生動;勇士格鬥,惟妙惟肖;書寫景物,日月風雲,山水草木,似詩如畫。天地人和,古今相通,藝術魅力, 天趣自成。」

基於此,遲笑先生對甲骨文之研究與傳播可謂不遺餘力。作為中國「甲骨三要地」之一的南京(其他兩個為安陽、北京)之領軍人物,他策劃、主持了甲骨藝術國際會議,中外甲骨文書法系列展覽,推動出版普及型甲骨圖書與刊物,收藏海內外甲骨書法作品,並參與了眾多的公益活動。

二〇〇九年初聯合國總部舉辦的中國甲骨文書法展,乃1899年甲骨文被發現以來之首創,其固得天時人和之助,而實為先生醞釀、策劃、努力七年「圓夢之旅」。先生志存高遠,為甲骨文獲得永久的歷史地位,這些年其為「甲骨申遺」與甲骨文博物館建設奔走呼號。

他歷時四年(2007-2010)撰寫的名文《「甲骨申遺」爭朝夕》,即是歷史見證。世稱先生為當代中國甲骨文書法、研究、傳播之功臣,先生則避之唯恐不及。先生有齋曰無為,則見先生以無為心態從事有為事業,亦即以出世精神做人世事業。

《聯合國中國甲骨文書法展》

二〇〇九年春節後,先生從紐約歸來即贈我《聯合國中國甲骨文書法展》畫冊與甲骨文書法作品,令我驚喜不已,如臨現場,目睹盛況。此即我與先生結緣之始。

觀賞先生的甲骨文書法作品堪稱美的享受。「圓夢」是其代表作,甲骨文「圓夢」二字用筆如刀,且鑿且削,筆筆見功,若鋼筋鐵骨,既厚重芒勁又富有立體感,配以圓潤飄逸的釋文,確實如詩似畫,煞是養眼。

其十二生肖甲骨文「戊辰」龍年郵票,更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富有童趣,以中國民俗元素傳遞著吉祥喜慶而飲瞥中外。

先生贈的是仲甫先賢所喜之名聯:美酒飲到微醉處, 好花看在半開時,也寫得妙趣橫生。此聯為我所主持的《遲到的紀念》與《鍾情獨秀》書畫展憑添異彩。

作為象形文字的甲骨文,本無定規,如龍鳳、龜、魚等字就有五六種寫法,羊字竟有四十多種寫法。其在實用(占卜)時代並無書法概念,只是出於對神靈的敬畏,契刻得儘可能象樣點。1899年一旦被發現,其史料價值與審美價值才令人刮目相看。審美價值吸引書家追摹,於是有了甲骨文書法。

徐自學書法作品

甲骨文書法自然也是多元共存,作為甲骨文書法先驅之「甲骨四堂」 也是各有個性,雪堂(羅振玉)之蒼勁、觀堂(王國維) 之原生態、彥堂(董作賓)之飄逸、鼎堂(郭沫若)之野趣,各得其所。

四堂的藝術實踐告訴我們,所謂甲骨文書法是甲骨文元素與書法藝術的融合,其首先是書法,然後才配稱甲骨文書法;在將甲骨文元素藝術化的過程中,書者的甲骨文與書法藝術之功底並重。就學者而言則側重前者,而四堂之甲骨文書法則為其研究之餘事或余趣;就書法家而言,則後者更為重要。遲笑先生無疑首先是書法家,其次才是甲骨文書法家。

先生早年師法柳、顏、歐、趙,中年主攻二王,千錘百鍊,才能心摹於追,將王羲之一百二十帖盡收囊中, 將其嚴肅與飄逸、情趣與理智、法度與自由,靈動而辯證地再現筆底。這就是《王羲之傳世法帖遲笑臨本集》((西冷印社2009年宣紙線裝本)所顯現的大功力與大功夫。

千字文是歷史書家之最愛。先生則分別以智永的行草、趙孟順的章草、于右任的標準草書書之,貫通古今,欲與古今名家競秀。如此三種與字文亦即將由西冷印社出版,足見其書藝視野與志向。

《王羲之傳世法帖遲笑臨本集》

我手邊還有先生即將出版的硬筆小篆古今詩詞。當初李斯改大篆而創小篆,是秦「書同文」的重大工程,李斯以為其實施可歷史悠久,他說:「吾死後五百三十年,當有一個替吾跡焉。」可未過多久,小篆就被隸書所替代,而退居審美之境。毛筆書寫早退出實用之境,鋼筆似亦將如此。遲笑先生之鋼筆小篆自屬審美之域,其釋文是歐體行書,相映成趣,則見其書道上溯之徑。

當今之生活頻率,借用李白詩句雲:「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而先生卻耐得住寂寞。其《王羲之之傳世法帖遲笑臨本集》成稿於1992年,到十七年後的2009年才出版;三體千字文成稿於1991年,到近日才謀出版;鋼筆小筆古今詩詞成稿於1987年,近日才動意出版。與世間那些爭著笑、急著笑的人相比,先生確為遲笑者。遲笑者乃藝術積澱之人也。

先生病目,別號一目軒主。其於書藝有獨具隻眼的看法,他主張:「書法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保持漢字可識性,追求書法的藝術性;藝術展現時代,服務時代。」知而行,他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專注於甲骨文研究與書法。其甲骨文書法終達「既有契刻遺韻,又有筆墨情趣,恣情尚意,以神寫形,風彩多姿,高古典型」 之藝境,在當代書壇獨樹一幟。

徐自學先生

遲笑先生本名徐自學,先生秉性堅毅卻以「無為處事,氣質高尚卻低調做人,待人總是笑容可掬。與先生交如沭春風,不覺而受感染。

與先生結緣,是我移居秦淮河畔清江花苑之幸事。清江花苑園中有園,他居綠茵園,我住碧波園,散步或拿報紙都能碰到,有時相伴而行,有時駐足而談,偶也登門譚藝,其樂融融。今我又要移居他遷,不免悵悵若有所失。

東坡有詩云:「吾雖不善書,曉書莫若我。若能通其意,嘗謂不學可。」我既不善書也不知書,臨別匆匆,撰此小文,聊以紀緣而已。

2015年1月31日

於南京清江花苑

《徐自學甲骨文作品選》

二、鋼筆書法在審美之域的魅力

鋼筆本泊來品,晚清傳入中國,初僅雅人把玩。1928年後,鋼筆字終成實用場上之主角,替代了風光千年的毛筆字。未屆百年,沒想到鋼筆字竟受電腦擠兌,也從實用區退出。江山代有才人出,百藝窮通偕世變。

退居二線,則專從藝。然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鋼筆書法興盛之際,恰在鋼筆書寫從實用轉向偏審美之過渡期,趨向審美。從傳統書法提取藝術元素,因而有了鋼筆書法,兼顧實用。電腦初入國門,鋼筆尚未從寫字檯退役,因而彼時之鋼筆書法以行書與楷書為主體,尚屬初級階段。

徐自學書扇面

時過境遷,如今鋼筆書寫已基本退出實用場地,如同毛筆書法只有審美舞台供它炫彩走秀。與毛筆書法相比,鋼筆書法大有發展空間,它不僅要規範,更要有個性; 不僅要普及,更要提高。在提高中形成流派。不僅要有傳統底色,更要有現代氣息;不僅要有行書、楷書, 還應有篆書、隸書以至甲骨文,百花齊放,各盡其妍。不僅要有名人,更要有名家……鋼筆書法前程似錦而任重通遠。

遲笑先生長期沉浸在二王之藝境,書法之十八般武藝爛熟於心,晚年又在甲骨文書法領域大顯身手,成為甲骨文書法之領軍人物。移其餘力而為鋼筆書法,自然舉重若輕。他以鋼筆而作小篆,自然個性鮮明,而綻放異彩。其若能以之為大篆、為甲骨文,一樣可以顯現鋼筆書法之藝術魅力。

遲笑先生之藝術實踐告訴人們,鋼筆書法,首先是書法,其次才是鋼筆書法;如同甲骨文書法,首先是書法,其次才是甲骨文書法。

徐自學先生與夫人在聯合國總部合影

鋼筆書法雖不能說是毛筆書法的派生物,兩者 確血肉相連,從書法藝術中去尋找鋼筆書法的規律,不失為有效途徑;從鋼筆字中去學鋼筆字,獲得的只能是鋼筆字,而未必是鋼筆書法。 ( 此文的第二部分為《遲笑硬筆小篆詩詞選》序言)

丙申春於仙林大學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2ee66ad41a4d7eccc69d90246a8f1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