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 | 湖北鄉村見聞:村民從拒絕口罩到封路封村不過一周

2020-02-04     那一座城

本文經微信公眾號:中國人的一天授權轉載

1月27日,湖北監利縣龔場鎮新鄧村,菜地里的稻草人。

這是一個讓所有中國人始料未及的春節,武漢人感受尤為深刻。他們身處寂靜之中,深陷輿論的風口浪尖,在緘默中等待風波的平息,在歸家的途中徘徊輾轉。武漢並不孤獨,因為有無數中國人,為這座城市搖旗吶喊、挺身而出,和武漢人一起在抗毒一線並肩。我們記錄下了這座城市當下正在發生的故事。今天的見聞,來自一個湖北監利的大家庭——

「1月18日 ,我剛回老家時,發現村裡人對『武漢肺炎』根本沒當回事,該結婚的結婚,該出殯的出殯,聚會請客,走鄉串戶,出門也沒人戴口罩。」

1. 一開始,他們並不在乎

我的老家湖北監利縣,位於江漢平原腹地,距武漢205公里,不近也不遠。全縣轄21個鄉鎮,人口150多萬。

我們家兄弟4人,父親前幾年去世,兩個侄子和一個侄女在武漢光谷工作生活。

1月18日,我從福州乘動車到武漢,停留2小時,接了家人,一起開車回老家龔場鎮新鄧村。

我的全家福。十幾個人,一半來自武漢。回家十多天,自我隔離,均無感染症狀。

每次回家過年,下高速後總要在國道堵上半天。1月18日卻是個例外,我們坐在車裡,慶幸運氣不錯,遇到好天氣,3個小時就順利到家了。

監利是全國有名的玻鋁之鄉。新鄧村人口約3000,村民大多半農半商,在全國各地做玻鋁生意。返村的大學生,幾乎都來自武漢各大高校。

剛回老家,我發現村裡人對「武漢肺炎」的傳聞,根本沒當回事,該結婚的結婚,該出殯的出殯,聚會請客,走鄉串戶,出門也沒人戴口罩。

77歲的母親在院子曬太陽,讓她戴口罩,曾是困擾我的一個難題。

1月21日,一支舞龍燈隊來我家裡送福。每年此時,各村舞龍舞獅隊都會走村串戶,喜迎新春,活動持續到正月十五才結束。雖然電視新聞早些天已對疫情做了報道,但並沒引起村民的重視。

一輛電子煙花車停在鄉村道路上。

清晨,我還在睡夢中,就被外面鞭炮聲吵醒了。

離我家僅200米處,一戶村民家裡正在辦婚宴。門前搭了舞台,表演隊在台上載歌載舞。賓客們八人一桌,推杯換盞,談笑風聲,聊的都是見聞和生意。

聊起肺炎疫情,很多村民認為,那是武漢市民的事。

甚至有一位來自武漢的村民說,華南海鮮市場在漢口,他住武昌,離他還很遠。

年前,一位村民牽著馬去參加孩子的10歲生日宴。當地風俗,10歲孩子的生日都要騎馬。旁邊汽車頂著花圈,前去參加葬禮。

村裡提前回來的村民們,都在忙著置辦年貨和請客。

每年春節期間,狹窄的鄉村道路上,擠滿掛外地車牌的汽車。很多人回來第一件事,就是請客送禮:孩子滿月、周年慶、兒女婚嫁、喬遷……當地人最重要的事,習慣安排在春節前後舉行。

2. 慌了,肺炎來了

這種祥和熱鬧的氣氛,並沒有持續多久。

隨著返鄉人員越來越多,更多更新的消息也帶了回來。1月24日,鄧新村30歲的柳永波回來說,「武漢封城了,很多高速也封路了,再晚半小時就回不來了」。

電視新聞也開始滾動播出新冠病毒的報道,「一級響應」,「疫情擴大」,「隔離觀察」,「死亡增加」……防範新冠病毒的緊急通知,貼在每家每戶大門上。

村民們對「新冠病毒」這個詞,有了新的認識。

不安籠罩在村子上空,大年三十夜晚,村裡只聽到幾聲爆竹,異常冷清。

新年的夜很安靜,如果是往年,煙花爆竹聲早就震耳欲聾。

1月25日,陰雨綿綿。路人都戴上了口罩,就算遇到熟人,也少有人說話。

正月初一,村裡家家戶戶緊閉大門。加上陰霾的天氣,讓人心惶惶的氣氛,又多了一點傷感壓抑。

這是我印象里,村裡最沒年味的春節。

大年初一,為謝絕訪客拜年,我家在大門貼了「家有武漢人,自我居家隔離」的字條。

1月26日,村裡的高音喇叭響了,播放縣裡的緊急通知:不允許聚會請客,不允許放鞭炮,外地回鄉人員到村衛生室登記……

我們家在第一時間就填了《武漢返鄉人員摸底登記表》,但在村衛生室,我很少見到其他去登記的人。

居家隔離期間,我的家人在一起打麻將,自娛自樂。

我三哥在自家後院鍛鍊身體。他年近50歲,6點起床,以前每天要跑3公里。

我家對面80歲的黎奶奶也戴上了口罩。

3. 封路了!

1月27日,全縣鄉鎮之間的道路陸續被堵死。

監利縣龔場鎮廖池中學附近,一台大型挖掘機堵在路上,阻止了車輛進入鄉鎮中心。

對此,也有村民表示反對,如果有急診病人,就連救護車都進不來。

兩位村民從大型挖掘機下通過。

監利縣龔場鎮與洪湖市竹林灣村的交界,村民抬石板準備在橋頭隔斷兩界交通。

鎮界、縣界和境內主要道路上,多了一些路卡,上崗值勤的志願者,多是退役軍人。

縣與縣的交界,警察對車輛進行仔細盤查。

雖然是特殊時期,但村裡物資供應還算充裕,鄉村菜市場價格實惠。身處「圍城」之中,至少吃喝並沒有受多大影響。

鄉村的路邊菜市。

4. 恐慌之後,日子繼續

經歷了最初的恐慌後,村民們的情緒開始回歸。

大家發現,「封村」之後,除了外出不便,日常生活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家裡吃喝充裕,可以打麻將,看電視,玩遊戲,嫌悶也可外出釣魚,收拾久荒的菜地。

相比城裡,村民打發時間的方式更豐富。

一位村民在整理魚竿,準備獨自去釣魚。

最近氣溫上升,陽光明媚,街上也能見到零散的、出門曬太陽的人。雖然隔著口罩,看不清表情,但明顯感到了大家情緒的緩和。

一開始的驚慌失措過去後,現在大家似乎已經達成了共識:

肺炎要防,但日子也要繼續過。

天氣放晴,村民們放鬆心態,出門散步享受陽光。

62歲的村民王進孝,拿著喇叭在村裡宣傳防疫知識和上級通知。王進孝做了4年的宣傳員,今年他從大年三十開始就工作了。

截止2月2日,本村暫無疑似病例。

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門……身處特殊時期,我們能做的很少。但做好了,是對自己的負責,也是對別人負責。

版權聲明:

攝影&撰文:柳濤,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2_GDnABjYh_GJGVuUH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