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北修長城西修皇陵,農忙時徵收徭役,劉邦這亭長很是為難

2022-07-25     仲安筠

原標題:秦始皇北修長城西修皇陵,農忙時徵收徭役,劉邦這亭長很是為難

難得劉邦一個農民還會在家裡看書,然而災難來臨之前,一定是平靜的。

就是這份平靜,讓劉邦遇上了一個大的問題。

秦始皇自從追求「長生不老之策」之後就變得生性多疑,然而對於他的皇陵更要修建的氣派。所以這時的秦始皇又要徵收勞役來為自己修建皇陵。

怎奈這個時候北面已經在修建長城,雖然修建長城是為了抵禦匈奴,但是百姓貧苦之時做些勞民傷財的事情,難免引得百姓怨聲載道。

但是作為秦朝的子民,百姓們只能服從,一旦不服從,那一定也會落得個家破人亡的地步。像一般的農名也是乖乖的聽從秦朝的話。

多數人心裡雖然不滿但是也不會表現出來,只有像劉邦這樣膽子大一些的人才會表現出自己心裡的憤慨。

但是一個平凡百姓也不會抗旨不尊,上司讓自己準備多少徭役就要去準備多少徭役,一個也不能少。

秦始皇當政期間,劉邦也就只是個泗水亭亭長,而自己的任務就是手底下十來個人,一起管理著村子裡面的繁瑣事務。

因為與朝廷的蕭何蕭大人交好,劉邦處事方面還算順利。

蕭何與劉邦的關係,形同手足,而蕭何也是劉邦事業上的引路人。

但是兩人都為秦朝的官吏,對於秦律只能遵守卻不能反抗。

當朝廷要劉邦準備100人去驪山當徭役的時候,劉邦很是為難,因為這樣的徭役本身就是有去無回,一連數年的勞作,一定會讓人斷送性命。

但是秦始皇北面要修長城,西邊要修皇陵,今天又要建造驪山,秦始皇不考慮百姓的疾苦,感覺百姓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舉起反旗。

當時秦始皇修建驪山,正好在家裡農忙的時候,百姓家裡也要進行耕種,然而一個決定就要把家裡的男丁全都抓走,那百姓一定會苦不堪言的。

從秦始皇這個決定就可以看出來,秦始皇是上不怕遭天譴,下不怕百姓謀反,總之,秦始皇非常滿意自己現在的狀況,而不知,霍亂也就從這個時候開始了。

秦始皇在農忙之時徵收勞役,自以為是是自己的強國之策,但是已經引起了百姓的極度不適。

秦始皇自以為自己的官兵、將士很多,很是瞧不起這些布衣百姓,然而這些百姓正是國之根基,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而劉邦正是這樣一個皇帝。

與秦始皇比起來,劉邦還是很仁厚的。

如果一個帝王不從百姓的角度去為百姓考慮問題,那一定會造成很多謀反之事的,畢竟君王從根本上觸犯了「百姓為根本」的理念。

歷史上以百姓為根本的皇帝都是好皇帝,比如大漢的漢文帝、漢景帝等,都是重農桑的好帝王,給百姓的安居樂業擬出良策,成為人人稱讚的好皇帝。

評價

1、秦始皇北修長城,西修皇陵,為後人留下了很多世界奇蹟,可以說功績顯赫,成為眾人實實在在憧憬的「千古一帝」,從這裡講,秦始皇對於後人的影響是正面的。

2、秦始皇在農忙的時候徵收徭役,不聽身邊忠言之士的諫言,只是一味的「我行我素」,這使得百姓怨聲載道,卻是是秦始皇的荒唐之舉。

3、秦始皇他十三歲時就繼承了父親的王位,在位二十多年,他兼并了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他徵用民夫,建立了萬里長城,為後人留下氣勢磅礴的壯觀景色,整體看來秦始皇的功大於過,他能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25da1ea7a8341cc49af8fa06d73bd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