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年前的中國,還處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屬於原始社會,社會文明程度並不高。但是,你能想像嗎?陝西石峁遺址發掘出了一座距今4000多年前的宮城,被當地人稱作「皇城台」。
4000年前的宮城長什麼樣子?
石峁城址位於陝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鎮,地處黃土高原北部的黃河一級支流——禿尾河北岸的梁峁台塬之上。距今4000多年,比良渚文化稍晚,屬於龍山文化晚期。
「皇城台」是這座城址的中心區域,向外有內城、外城。城內面積逾400萬平方米,要知道,北京故宮的面積為72萬平方米,也就是說這個宮城相當於4個故宮的大小。
這是一座石砌城址。最特別的是在石砌的護城牆上共發現了70餘件石雕。這些石雕紋飾種類豐富,有人物形象、動物形象、還有難以分類、命名的「神獸」及符號圖案等。這些紋飾精美,還讓人覺得有點眼熟。為什麼會讓人覺得眼熟呢?這個會在後面再具體說。
入選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候選名單
2016年考古工作者開啟了「皇城台」的發掘工作,最近石峁遺址皇城台入選了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成為20個候選的考古遺址之一。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石峁遺址皇城台的呼聲最高,是極有可能成功入選的。這裡給大家簡單的梳理一下皇城台的重大考古成果:
其一:皇城台具備早期「宮城」性質,有內、外翁城。是目前東亞地區時間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早期宮城建築遺址。
其二:從遺址內出土的樂器「口簧」,這是目前為止世界範圍內年代最早的口簧實物。
其三:遺址內出土文物豐富。數量眾多的陶鷹別具內涵。
為什麼有人說它比二里頭更像夏都?
與石峁遺址皇城台相比,被認定為夏朝都城遺址的二里頭遺址其宮殿遺址似乎就有些不夠看了。遠沒有石峁遺址皇城台給人帶來的視覺衝擊力大。所以,有人說它比二里頭更像夏朝都城。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原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從石峁遺址發現的石刻來看,長的也很像夏朝。與二里頭很像是「親兄弟姐妹」。
比較二里頭「鑲綠松石牌飾」與遺址內發現的石雕和石制的圖騰柱,紋飾非常相像。而這兩個遺址內的這類紋飾又都與商周時期經典的「獸面紋」類似。或許,正是商周「獸面紋」的前身。
石峁遺址內的一類二虎競食的紋飾與后母戊鼎把手的紋飾也很相像。除此之外,遺址內出土的數量眾多的陶器器型也是有源頭,又有繼承者的。
但是,這裡有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有相當一部分人覺得石峁遺址的宮城年代有問題。
關鍵性問題:石峁遺址的年代
石峁遺址的年代下限最晚為距今4000年前,這是沒問題的。但是我們所見的巍峨的皇城宮是否就是當時建造的?尤其是城牆上的石雕,按理說這樣精美的石雕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可是石峁人在使用這些石雕、圖騰柱時卻又很隨意,有些石雕的圖案竟然是倒置的。這太不符合常理了。所有,有人甚至開起了玩笑,說這些帶有圖案的石雕是石峁人從陶寺人那搶來的,因為不是本族的圖騰,所以使用的時候就比較隨意。
有考古專家認為石峁古城太超前了,不符合古代宮城建造技術的發展規律,「前不見源頭,後沒有後繼者」,從石峁這斷掉了。並且認為石峁古城的碳十四測年代鑑定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不應該用地下的出土文物年代來推斷地上皇城台的年代,這是以偏概全。
並且有學者還在歷史文獻中找到了根據,懷疑實際上石峁古城始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公元317年—公元420年),至遲在公元365年就已存在,初名"貳城"。但考古就是這樣,沒有絕對的肯定答案,尤其是對待這樣沒有文字出土的遺址,很多假說共存,而大多數人所贊同的就是最終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