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不是在寶寶哭的時候,再喂奶,對嗎?很多家長可能在犯錯

2020-04-18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在臨床中柯大夫經常會遇到好多寶媽寶爸諮詢,大多數家長表現得非常焦慮,為什麼、就是寶寶餓的時候,來不及喂奶,就哭鬧起來,不管你怎麼安撫,寶寶都不能安靜下來,每次都擔心害怕,寶寶餓了就哭鬧很長一段時間。

寶寶哭了,往往是寶寶身體不適 、飢餓、軀體或者情感需要依賴的重要信號。但在喂養方面,寶寶哭了,往往意味著寶寶餓扁了!寶寶餓扁了!寶寶餓扁了信號,所以不建議寶寶大哭了,才考慮給寶寶喂奶!那麼寶寶有哪些表現或者行為是最佳喂奶時機呢?今天總結幾條,供大家參考,因為不同寶寶有不同表現方式。

其實是寶媽寶爸不了解寶寶飢餓程度的生理特點和過程,寶寶出生後胃的容積是非常小,大約30毫升左右,隨著年齡增大,胃的容積逐漸增大,同時因為母乳或者奶粉都是流質飲食,胃的排空比較快,所以寶寶每2-3小時可能就會飢餓。

寶寶飢餓是一個時間段,而不是時間點,這點很重要,寶寶從感覺開始餓的時候到很餓的過程會表現出不同的寶寶生理特點。

寶寶飢餓的生理過程,別忽視

從寶寶開始不斷舔口唇,吸吮動作開始,開始就表達想吃奶慾望,但是很多家長往往會忽視這個細節,不重視。

接下來寶寶可能開始吸吮寶寶自己手指頭、手臂,或者看護人的衣服。這點其實就是強烈表達餓的時候,在這個時間,家長就差不多可以準備給寶寶吃奶,這樣減少接下來手忙腳亂。

如果爸爸媽媽還不理寶寶,寶寶這時候就開始左右轉頭,變得不安分了,好像大人尋找食物。甚至有的寶寶腦袋開始上下點頭。

接下來寶寶如果還沒有得到喂奶,寶寶腦袋「瘋狂」搖動。甚至有些寶寶突然變得不開心,煩躁起來。這時就是寶寶發出「最後的通牒」,所以家長要關注寶寶的看似不起眼的小動作,小表情,可能都是寶寶不安或者情緒表達,家長應該理解他們變化。

於是就是很多家長抱怨,寶寶不好養,不乖巧,通常喂奶前拚命哭吵不安,待家長喂奶開始,就一直哭鬧,其實是寶寶不滿的情緒宣洩。

最後寶寶餓扁,當然哭你沒商量,就出現文章開頭說的那一幕。

新手寶媽要關注以下細節

1、每個寶寶均有不同氣質,有些乖巧,有些脾氣不小,有些比較安靜,所以家長要在日常中了解孩子特質,很重要。

2、關注寶寶日常表情和小動作的含義,雖然無聲,但是細心的家長很容易理解寶寶小心思。

3、掌握寶寶吃奶與飢餓的大致時間,有利於大致判斷寶寶飢餓時間,在寶寶發出敲床板,腦袋不停轉動,扭動軀體小動作或者小表情等等,就提前時間準備好喂奶。當寶寶大哭了,再喂奶滿足寶寶生理和心理需求,是不明智的做法。也需要浪費很多時間和心思安撫寶寶。

總之,新手父母一定結合寶寶年齡大小,和寶寶氣質、寶寶喂奶間隔時間,細心觀察寶寶飢餓時各種早期信號,及時喂養,減少寶寶無謂哭吵和安慰寶寶上所花費精力。

科學養兒育兒才不心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kIhj3EBfwtFQPkd9l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