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是荷蘭著名的後印象派畫家,對二十世紀的藝術,尤其野獸派和表現主義,有著深遠的影響。
據說在 1885~1889 年之間梵谷創造出40多幅自畫像,但是現在能找到明確的畫作、具體的出處的有 38 幅
這是梵谷最後一幅自畫像,也是他最偉大的自畫像之一。
在一些醫生看來,這幅畫的背景是一種強迫性的、不安分,極大的表明,這幅畫是在梵谷精神失常下完成。
梵谷的肖像畫是突破線條、色彩的界限。
但梵谷表現出一種嫻熟的控制、觀察的能力,一種完全能夠,將其所選元素整合的能力。
梵谷是一個自信的畫家,大膽地在畫布上創作,用豐富的厚塗技法解釋、塑造面部,讓我們感到這個人就在我們面前。
梵谷很少做傳統意義上的塑造形體,他多是大膽的運用顏料和光線去創造形體。
畫面形式通常是通過大膽的筆觸,然後用輪廓用厚顏料強調形式的流動。
在每一幅畫中,大量的使用色彩並置技巧。
當把兩種顏色並排放置,根據使用的顏色和其旁邊顏色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效果。這種相互作用的效果,稱為同時對比。
梵谷為什麼使用同時對比的顏色?
同時對比:是一種視覺現象,是感知兩個相鄰顏色或顏色之間影響的方式。
畫面中顏色不是孤立存在,受到環境的影響,並對相鄰顏色產生影響。
當兩種互補色並排在一起時,同時對比是最強烈。
若畫者想把觀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畫面的一個特定部分,就需要對畫面極強的把控力。
並置不是色調的混合,是保持光和形式的生動性。
梵谷肖像的特點:用背景的邊緣塑造臉部的邊緣,用較厚的顏料來「畫」肖像。
梵谷傾向於讓色彩的調性來塑造形體。
梵谷調色板常用色:土黃、鉻黃、鎘黃、鉻橙、硃砂紅、普藍、深藍、鉛白、鋅白、翠綠、赭石、和黑色。
來源:油畫院
(原創權屬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