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年前的神秘書法家,姓名與趙孟頫,僅差一字,命運卻截然不同

2023-09-22     書法網

原標題:800年前的神秘書法家,姓名與趙孟頫,僅差一字,命運卻截然不同

800年前的神秘書法家,姓名與趙孟頫,僅差一字,命運卻截然不同

元代書法家最出名的就是趙孟頫,其字以魏晉的秀逸清雅為宗,用筆連貫飄逸,有著流利明朗之感,尤其是晚年的字,加入了李北海的雄健渾厚之勢,增強了內在骨力跟氣勢,脫離了柔軟漂浮之弊,筆筆醇厚濃郁,盡顯鬆弛自如之感,十分自然而率真,成為明、清書壇的「頂流」。

當時的人都以學「趙字」為榮,足以見他在書壇的地位跟影響力,這種強盛的光芒,讓很多宋末元初的書法家都黯然失色,例如這位800年前的神秘書法家——趙孟堅,就是「受害者」之一,趙孟堅跟趙孟頫是表兄弟,雖然他們的名字僅差了一個字,但是命運卻截然不同。

趙孟堅字子固,號彝齋,出生於宋代宗室,年齡比趙孟頫大了許多,是南宋末期人,但是當時的南宋已是強弩之末,生活水平跟經濟都在大幅度下滑,所以趙孟堅從小就過的較為貧寒,而趙孟頫由於父輩的基業,雖然是由宋入元,但有家底壓著,自然不愁吃喝,日子過的較為富裕。

不過在才華上他兄弟二人卻不相上下,趙孟堅對於書畫藝術的參悟力極高,畫作上有《歲寒三友圖》、《水仙圖》等名作,在書法的理論跟觀念上,也十分有看法跟見解,曾寫出《論書法》一文,卷中分為家論、用筆論和書體論三個部分,核心思想就是呼籲學書者「復古」,追求魏晉。

當時他出生的南宋流行「尚意」之風,「尚意」之風豐富前人的書法跟藝術氣韻,用筆婉轉靈動、精彩多變,不再恪守嚴謹的法度,趙孟堅意識到若是一直摒棄法度,也會給書壇產生不可逆的影響,所以開始「入古」,例如開篇第一句他就說「學唐不如學晉,人皆能言之。

豈知晉不易學,學唐尚不失規矩,學晉不從唐入,多見其不知量也」,晉唐書法是相輔相成的,晉人有氣韻,唐人有法度,二者相互磨合,就能在穩健規範的框架裡面追求血肉之美,因此他以「二王」、鍾繇、李北海、虞世南等人書作為對象,還輔助研究了《賀捷表》等一系列的魏碑。

深入剖析前人氣韻的精髓所在,最終使其字在瀟洒流暢的風韻中,展現出強勁的骨力,避免流俗軟弱之氣,在結構上也不能單求平正,而是在勻稱和諧的同時,追求節奏跟靈活的氣韻,不能產生刻意感,每一筆都自然從容,同時他還兼學蘇軾、米芾的峻健痛快之感,加入了幾分豁達明朗之氣。

就像收藏在上海博物館的《自書詩卷》,就是他晚年所寫,筆勢雄健豪放,點畫略微帶有波折之感,好像能看到黃庭堅的筆意,字體結構上則取法了唐人,以瘦勁緊結為主,帶有王羲之的「欹側」姿態,把陽剛之氣跟陰柔之美,拿捏的恰到好處,從實力跟氣韻上看,完全就不輸趙孟頫。

您對趙孟堅的書法有何見解,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d253825e589d1605581bfc3d10439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