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心了,A股一季度熊冠全球!為何美股看跌不跌,A股看漲不漲?

2022-04-11     價值線傳媒

原標題:戳心了,A股一季度熊冠全球!為何美股看跌不跌,A股看漲不漲?

親愛的投資者:

陽春三月,乍暖還寒。

溫潤的春風吹綠了江南岸,也吹綠了股市,吹痛了人們的心。

春風無法撫慰失落心靈。就讓我們通過這篇長文來做一次思緒與思考、回望與希望的交流。

今年一季度,中國A股市場在寬鬆政策預期、政府喊穩、眾多專業機構唱多的暖烘烘的氛圍中,依舊大幅走低,新能源汽車、光伏、半導體等帶著中國希望之光的新興行業集體下挫。

反觀美國股市,面對通脹高啟、美聯儲縮表、新一輪加息周期等諸多不利因素,唱空聲音不絕於耳,但走勢堅挺,跌幅有限,迅速收復了因俄烏戰爭暴發引發的暴跌失地。伯克希爾、特斯拉、蘋果等公司股價創出歷史新高或逼近歷史高位。

A股的投資者心情大概與唐代詩人王駕寫《雨晴》時相似: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兼無葉里花。

蛺蝶飛來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為何A股看漲卻不漲,美股看跌卻不跌?讓我們一起來深入探究。

A

A股看漲不漲,滬深齊「坑跌」

2022年一季度,疫情和俄烏戰爭成為影響A股市場最大的兩個負面因素。

年初以來,一波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了中國多個省市,吉林、杭州、深圳、上海、南京等諸多省市運轉不得不放慢腳步。受疫情影響,3月中國製造業PMI為49.5%,環比下降0.7個百分點,低於枯榮線。A股市持續低迷,一路向下。

今年2月末俄烏戰爭暴發,A股市場雪上加霜,短期內上證指數下跌10%以上。

但同時,A股與上述利空對沖的利好信息並不少。一是在美國持續加息預期下,中國降息、降準的空間較大,有很強的寬鬆政策手段,利好股市的政策預期強烈;二是3月16日,國務院金融委會議強調,有關部門要積極出台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縮性政策。隨後銀保監會、證監會、央行分別發聲回應支持。

再加上今年以來A股已深度回調,估值大幅壓低,市場唱多聲音此起彼伏。任澤平甚至在美國加息當天深夜喊話「從今天開始樂觀」;中信建投認為政策底已現,從悲觀轉為中性;海通證券認為「填坑行情」即將到來;一眾基金經理紛紛出面,認為估值也進行合理區間,機會不容錯過。

然而……然而A股一點也不爭氣。幾次單日反彈都被迅速打壓。即便近日俄烏戰爭已出現緩和跡象,A股因此事件的暴跌,連一半失地都沒收回。

縱觀今年一季度,上證指數跌10.65%,深證成指跌18.44%,創業板指數跌19.96%,科創50指數跌21.97%。各行業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受傷嚴重,寧德時代跌12.87%,貴州茅台跌16.15%,恆瑞醫藥跌27.39%,中芯國際跌13.02%,隆基股份跌16.25%。

B

美股看跌不跌,股指淺跌輒止

相對於中國股市,美國股市的環境今年以來可謂陰雲密布。

首先,美國的疫情要比中國嚴重。其次,俄烏戰爭美國涉足要比中國深得多,和歐洲諸國一波眼花繚亂的制裁,說「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也不為過。

更為重要的是,今年以為美國通脹嚴重,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7.9%,創1982年1月以來最大同比漲幅。尤其在俄烏戰爭暴發後,國際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飆升,進一步加重了美國通脹壓力。從年初以來,對美國收縮流動性的預期就沒停過,而實際上這種預期也紛紛落地。先是美聯蓄縮表,停止了債務購買,不再向市場釋放資金;其後在3月16日,宣布加息25個基點,並且後期持續加息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同樣是然而……然而美國股市雖然也跌,但跌幅遠比預期得小,更遠小於中國股市。

俄烏戰爭暴發後,道瓊斯指數和標普指數同樣出現一輪急速下跌,但很快就反彈回來了。目前,幾大指數已恢復到戰爭暴發前的水平,而且還略有提升。

截至當地時間3月31日,今年一季度,道指累計下跌 4.57%,納指跌9.10%,標普500指數跌4.95%;跌幅均小於中國A股。代表中概股的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下跌20.56%。

同時,美國股市還出現了不少閃光點,令投資者興奮:巴菲特的伯克希爾一季上漲了18%左右,創出每股54萬美元的歷史新高;特斯拉上漲近2%,股價重回1000美元,逼近歷史高點1243美元;蘋果一波持續強勁反彈,今年累計跌幅縮小至1.54%,股價回到174美元,與182美元的歷史最高價相差無幾……

C

蛺蝶飛來過牆去,為何春色在鄰家

對比中美股市一季度的走勢,A股投資者心中自有無盡悲戚與酸楚。但終歸,我們還的要理性地尋找原因和差距,用客觀規律引導我們未來的投資。

1、科技創新與銀行石油

美國股市在陰雲籠罩的環境下依舊堅挺,我們認為最核心的原因在於其擁有一批世界級的優秀公司,它們在各行各業擁有全球最先進的科技硬核,代表著人類科學最前端的生產力,並且依舊在不斷地探索著科技未來,把業務做到了全世界,它們是美國股市真正的定海神針。而中國A股市場中,卻極度缺乏這樣的公司。

我們先來看看中美股市市值最大的二十家公司:

美國股市市值前二十名

中國A股市值前二十名

我們可以看出,美國股市市值前二十名中,科技含量高的新興產業公司居多。其中蘋果、微軟、谷歌、特斯拉、亞馬遜、英偉達、Meta(臉書)在前八家中占了七席,無一不是新興行業里在全球具有領導地位的公司;金融保險占了五席;而其他傳統行業的公司,也多數為全球布局大型企業。

我們看看這些公司的實力:

蘋果,在喬布斯的帶領下先在個人電腦領域占領了世界最高峰,又以智慧型手機顛覆傳統手機的概念,開創了移動互聯終端的新格局,始終保持著該領域最先進的技術。創新是蘋果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包括設計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業務流程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市場營銷創新等。

特斯拉,在靈魂人物馬斯克的領導下,一直穩居全球新能源汽車龍頭地位。公司2014年推出自動駕駛輔助系統Autopilot,2016年著手布局光伏新能源,2019年推出自研的自動駕駛FSD車載晶片,2020年宣布將自研自製電芯並開始部署神經網絡訓練集群Dojo system,2022年4680鋰電池有望量產。其涉及範圍包括深度學習算法、人工智慧晶片、大數據、超算、電芯、新能源、新材料等各項前沿技術領域。

英偉達,一直在搶占算力賽道的致高點,通過技術變革,讓現代數據中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GTC2021上,英偉達新發布的大量新品,為算力提供了更為強健的支撐。在半導體領域全球前200名排行榜中,英偉達一家公司的市值,超過中國A股市場近八十家入圍公司的市值總和。

微軟,作為一家平台與生產力公司,始終致力於以技術賦能數字化轉型這一時代使命。憑藉獨到的技術優勢和經驗,在工智能領域屢屢取得突破性進展,更是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方面達到甚至超越人類水平。

觀察中國A股市場市值前二十名中,銀行保險占了九席,石油、煤炭、電力占了四席,白酒占了兩席。傳統行業是絕對的主力,代表新興行業的公司只有三家,寧德時代、比亞迪和隆基股份。

在A股公司中,大量的科技類公司,還奔跑在「國產替代」的路上,有能力「首發創新」的公司少之又少。

2、價值投資與價值投機

中美兩國股市投資者的理念和實際操作差異也是A股弱於美股的一個重要原因。

天下皆知,美國有個價值投資大師巴菲特,他每年一度在奧瑪哈小鎮召開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是全世界投資者的盛典,成千上萬的投資人前往「朝聖」。「價值投資」理念在美國投資界是有著幾代人的傳承的,從最早的格雷厄姆到弗雪,再到的來的巴菲特、芒格和彼得林奇。

價值投資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低於公司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股票,長期持有,買股票即是買公司。

巴菲特不僅堅定兼持著價值投資的理念,也在伯克希爾的投資過程中嚴格遵守著這一理念。無論是他早期投的可口可樂、吉列刮鬍刀,還是後來投的蘋果,不管股價如何波動,只要公司的經營狀態沒有發生實質性惡化,他都長期持有。巴菲特無數次強調:「如果你不打算持有一家公司股票十年以上,那麼你一分鐘也不要持有。」

巴菲特的伯克希爾持倉市值約在3000億美元左右,規模龐大,它穩定持續地持有股票,本身就對美股起到相當大的穩定作用。

回到A股市值,從券商到公募到私募,扯著「價值投資」大旗的人不少,但真正能做到的卻寥若晨星。大多數的機構投資人,從實際行動來看充其量算得上是「價值投機」。

以近期為例,國內一家以「價值投資」標杆而著稱的私募於三個月前清倉,幾乎賣清了所有股票。很難想像,有一天巴菲特會因為預計某些重大事情的發生(本次或是地緣政治局勢惡化)而清倉了蘋果、吉列、可口可樂的股票。此前公開信息顯示,該私募原來重倉持有貴州茅台、比亞迪等股票,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公司的經營情況非常正常,絲毫沒有發生顛覆性變化的跡象。

另有一位成績非常優秀的國內基金經理近日在一個論壇上強調,在中國做價值投資,要非常注意利潤的兌現,在比較適合的機會,還是要去嚴肅考慮兌現利潤這件事。言下之意很明顯,當股票漲上去,要及時地賣掉兌現利潤。

當然,我們並不能指責上述機構投資人的行為,從各人不同的處境來說,他們的行為可能是明智的。不得不說,在中國A股尋找有長期價值的公司並非易事,上市公司粉飾披露信息、業績變臉的事情時有發生。業績能持續穩定增長、擁有核心競爭力(護城河)的公司確實難以尋覓。

前中歐基金經理周應波近日總結自己的投資經歷說得非常貼切:廣闊的資本市場裡有長坡厚雪也有荒漠沙塵,我常將自己的投資框架假想為『能粘厚雪的圓形滾石』,但無數次發現只是『濾過砂礫的漏斗』。

此外,中美兩國股市的相關稅收政策也對「長線和短線投資」有一定的影響。

在美國,股票資本利得稅率為20%。短期投資收益(持股不足一年)按納稅人正常稅率繳納,稅率在10%至33%之間;長期投資收益稅率在0%-15%之間。

在中國A股市場,個人在二級市場買賣股票的收益不繳個人所得稅(資本利得稅);股息分紅方面,個人持股期限超過1年的,不用繳個人所得稅;持股期限在1個月以內(含1個月)的,股息紅利所得繳20%;持股期限在1個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按10%繳稅。

很明顯,A股市場無論是交易的資本利得還是股息分紅,都比美國投資者要少很多。這也促進了市場「短線」交易行為。

3、業績說話與概念瘋炒

*ST澄星自2021年5月至同年12月份,短短七個月股價從1.86元起步,漲至最高的14.29元,累計漲幅達668%。如果單從股價來看,大家會認為這是一家業績優異、高速增長的公司。而實際上,它是一家遊走在退市邊緣公司,現在的股價超過了公司正常經營時期的大多數年份。A股的炒作之風由此可見一斑。而此類例子也不勝枚舉。

中股A股市場炒概念的風氣之盛行,可以說達到瘋狂的程度。舉個例子,國內某大型券商的股票交易系統中,專設了一個「概念」分類,滬深兩市四千多隻股票擁有的「概念」多達1445個,有「ST板塊(前述ST澄星即是其中之一)」、「冰雪產業」、「車聯網」、「人臉識別」、「寧德時代概念」、「三胎概念」……等等,品種之豐富超過常人想像。

觀察美股市值最大的前20家公司,其中科技類公司2009年以來市值增長中,盈利貢獻基本都在80%以上。

統計數據顯示,從2009年至今,蘋果公司市值年化漲幅30%,凈利潤年化增長29%,PE年化上漲4%。

亞馬遜市值年化漲幅38%,凈利潤年化漲幅32%,PE年化漲幅7%。

谷歌市值年化漲幅25%,凈利潤年化漲幅22%,PE年化漲幅3%。

所謂的「概念」,即為某一時段的熱點,股價就著利好消息飛速上漲;待熱點一過,過度上漲的股票自然而然會回落。而有業績支撐的股價上漲,具有持續性和穩定性的特徵。

D

莫羨他家春色好,我家自有牡丹香

說來說去,美國股市走勢強於中國A股最核心的原因,還是有一大批具有全世界競爭力的好公司在支撐。中國的復興之路已勢不可擋,作為迅速崛起的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必然會湧現出一批世界級的公司,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

在這裡,我們梳理一下已經成為或有可能成為世界級的公司。我們認為,成為這類公司必備的條件是,一是在某個領域擁有世界領先的科技,二是全球布局,賺全世界的錢。

1、華為公司

華為應該算得上已經成為世界級的公司了。

根據華為最新發布的2021年年報,公司海外收入占比達35.1%。按銷售額計算,華為去年占全球通信設備市場28.7%的份額,同比增長7%,連續兩年居於首位。如果只算中國以外的全球市場,華為的份額仍達18%,僅次於愛立信和諾基亞的20%。除了通信設備業務以外,在被美國制裁前,華為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也曾高居全球第二、亞洲第一、歐洲第二、中東非洲第二、拉美第三。

再來看華為的科技力量,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專利權人之一,目前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4.5萬餘族(超過11萬件)。在5G、Wi-Fi 6、H.266等多個主流標準領域,華為專利居於行業領先地位。華為堅持每年將 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究與開發,2021研發費用支出達人民幣1427億元,研發費用率高達22.4%,研發投入位列全球第二。在全球超過200個標準組織中,華為累計提交標準提案超過65000篇。

2、位元組跳動

位元組跳動在短短不到10年的時間中,做到了騰訊和阿里沒有做到的事情——全球化。

位元組跳動成立於2012年3月,早期以今日頭條app起家。2016年9月,位元組跳動研發的抖音短視頻app上線,掀起一股短視頻的熱潮;8個月後,海外版抖音TikTok上線,開啟了布局全球的旅程。截至目前,位元組跳動業務版圖覆蓋150個國家和地區,僅TikTok的全球月活躍用戶數就已超過10億。TikTok和抖音在全球AppStore和Google Play的總安裝量高達約33億次。與之相關的應用達900多款,占全球App Store和GooglePlay應用總數的40%。

位元組跳動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構建了一套以「人工智慧推薦算法」為中心的生態體系。此前,在特朗普政府強迫位元組跳動出售TikTok時,美國的分析專家就認為,如果購買不包括算法的TikTok,任何購買的美國買家,包括微軟、甲骨文等巨頭,都很難複製TikTok的成功。

3、比亞迪

比亞迪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領跑者之一,擁有龐大的技術研發團隊和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已相繼開發出一系列全球領先的前瞻性技術,建立起於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全球領先優勢。

在研發上,2021年,公司研發團隊達到40382人,占到公司員工的14%,其中博士395人,碩士3953人。研發費用投入106.26億元,較2020年增加了約15億元,增幅24%;研發費用占營收的4.9%。

公司在刀片電池技術方面有著全球領先的地位,目前已逐步應用於漢、宋plus、秦 plus等純電動車型。目前技術仍在持續研發,擬實現搭載磷酸鐵鋰體系的純電動汽 車續航里程達到600km以上。儲能產品(BMS-active)屬於比亞迪推出全新的第三代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電池組管理方案,彰顯了公司儲能系統持續創新的技術能力,榮獲包括第十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ESIE2021 所頒發的「2021 儲能技術創新典範 TOP10」等多個獎項。公司正在研發的DM-i超級混動技術,目標直接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提升至1000km以上。此外,DM-p技術平台、DiLink 4.0(5G)、大尺寸半片光伏組件技術等技術研發正在火熱進行中。

全球市場開拓方面,2021年,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正式布局歐洲市場,首站挪威,計劃於年底前發出的1500輛「唐EV」已順利抵達,並完成了1,000輛的交付。在純電動大巴領域,2021年公司在哥倫比亞斬獲了海外地區迄今為止最大的純電動大巴訂單 ,並正式進入羅馬尼亞、芬蘭、巴基斯坦、愛爾蘭及南非等國家,將純電出行新體驗在全球範圍內推廣。

4、寧德時代

寧德時代成立於2011年,是全球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剛剛過去的2021年,寧德時代實現動力電池裝機量96.7GWH,市場占有率高達32.6%,穩居全球第一。同時,這也是寧德時代連續第五年登上全球最大動力電池企業的寶座。

除了動力電池,寧德時代在儲能電池領域也居於領先地位。2020年,寧德時代儲能電池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三星SDI和LG新能源。

技術研發方面,截至2021年6月30日,寧德時代共擁有3357項境內專利及493項境外專利,正在申請的境內和境外專利合計達3379項。2020年,寧德時代的研發費用達35.7億元,研發費用占營收的比重達7.1%,幾乎是最大競爭對手LG新能源的兩倍。

依靠持續的巨額研發投入,寧德時代在電池技術上不斷創新,先後研發了CTC技術、CTP技術、鈉離子電池等。今年4月,寧德時代還將發布基於第三代CTP技術的「麒麟電池」,其在能量密度和體積能量密度上將繼續引領行業最高水平,在同等化學體系和電池包尺寸下,「麒麟電池」的電量將比特斯拉主導的「4680電池」還要高13%。

截至2021年6月30日,寧德時代境外收入占比僅23.14%。為了補足這一短板,寧德時代也在加速尋求出海。公司此前投資的德國圖靈根基地距特斯拉柏林工廠僅300公里,預計2022年可實現14GWh的動力電池產能。近日有消息稱寧德時代正考慮斥資50億美元在北美建設一座電池工廠,為包括特斯拉在內的客戶供貨。

價值線大視野(一)

2022年3月及1-3月A股分段市值漲幅龍虎榜

3月,市值前50大公司漲跌分化較為嚴重。在市值分段分布上,100-500億,500-1000億公司數量均在下降,而50億以下小市值公司有所增加。

A股上市公司市值最新50強排行榜

(截至3月31日)

1、市值1000億以上公司3月及1-3月漲幅榜

市值1000億以上公司3月漲幅TOP10

市值1000億以上公司1-3月漲幅TOP10

2、市值500-1000億公司3月及1-3月漲幅榜

市值500-1000億公司3月漲幅TOP10

市值500-1000億公司1-3月漲幅TOP10

3、市值100-500億公司3月及1-3月漲幅榜

市值100-500億公司3月漲幅TOP10

市值100-500億公司1-3月漲幅TOP10

4、市值100億以下公司3月及1-3月漲幅榜

市值100億以下公司3月漲幅TOP10

市值100億以下公司1-3月漲幅TOP10

價值線大視野(二)

2022一季度周邊市場概覽及美股、港股前十大市值公司漲幅

美股前十大市值公司3月及1-3月漲幅:

港股前十大市值公司3月及1-3月漲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c77991a5f907b6623a20cadf466c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