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和的父母贏得孩子,暴躁的父母贏了孩子,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2020-03-07     莓果媽媽

一個負責任的父母,並不等於一個教育孩子成功的父母。隨著現代教育的多元化,許多父母開始嘗試先進的教育理念,學習更好的教育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免不了操之過急,希望在實踐中儘快獲得成效。

豆豆的媽媽最近出差了,於是照顧豆豆生活起居的任務就落在了爸爸一個人的身上。每天從起床開始爸爸跟豆豆的「戰爭」就開始了。小孩自律性都比較差,豆豆也不例外,無論是吃飯還是穿衣都喜歡磨蹭,這時候,都少不了爸爸的一頓催促。甚至爸爸還因為豆豆沉迷玩變形金剛耽誤了出門的時間而大發雷霆,對他狠狠地訓斥了一番。幾天後媽媽回來了,她發現豆豆跟爸爸不如以前親近了,還悄悄地跟媽媽控訴爸爸的「罪行」。經過了爸爸的嚴厲管教,不但沒有讓豆豆更聽話,反而產生了比較強的逆反心理。

可見,爸爸的管教雖然「贏了孩子」,但是卻沒有「贏得孩子」,雖然讓孩子一時勉強聽話,但是在孩子心裡並沒有真正接受。爸爸的教育是失敗的。

一.「贏得孩子」和「贏了孩子」的意義

1. 對孩子過度控制,對孩子來說傷害是毀滅性的。有一對嚴厲的父母,孩子是沒有自由,沒有選擇餘地的,因為所有的事都是父母說了算,只有父母才知道什麼是最好的。這樣的壓力,會讓孩子面對控制越來越想掙脫,越掙脫父母越控制,造成惡性循環,甚至最後釀成慘劇。

2. 只有失敗的父母才會懼怕對孩子失去控制,因此許多父母對孩子的各個方面都要管控。他們對孩子的身心成長了解不足,產生了焦慮,從而才有了懼怕失去控制的心理活動。為了讓孩子聽話,他們運用各種錯誤的方法來掌控孩子,比如:懲罰,威脅,討好等。

3. 「贏得孩子」是指父母用平和堅定的心態,正面教育孩子,讓孩子從心底里接受理解父母的管教,從而產生積極地影響。這關鍵在於父母的態度,不能用暴躁焦慮的心態來對待孩子的錯誤,要對孩子耐心和善,多些理解。

生活中並不是每天都風平浪靜,孩子會經常用各種方法來試探家長的底線,這時有些家長就會把學到的諸多教育方法拋之腦後,運用最原始的見效最快的方法制止孩子的進一步行為。看似「贏了孩子」,其實是教育的失敗。

二.「贏得孩子」和「贏了孩子」,一字之差卻謬之千里

1. 胡女士的兒子正值青春期,有些叛逆,但是胡女士和丈夫不但不跟孩子溝通,還強制孩子的學習生活。兒子高二文理分班的時候,想要學文,但是父母覺得學理更有前途,強行地幫兒子改了志願,兒子一起之下居然選擇了離家出走。雖然後來被找到了,但是兒子依然對父母有很大怨氣,不願意回家。

2. 小野從小就比較懶散,每天媽媽最常說的話就是對他的催促,不管是吃喝拉撒,還是學習玩耍,媽媽都要催促嘮叨。這讓小野漸漸生出了厭煩的情緒。一旦不能夠按照媽媽的命令執行,少不了一頓訓斥和說教,甚至媽媽還威脅小野,再不聽話她就離開兒子,再也不管他了。在小野還很小的時候這種方法是很見效的,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這種威脅對他來說就沒什麼效果了,甚至有一天小野還說:「你走吧,隨便你。」媽媽才發現,此時再想贏得孩子已經晚了。

3. 瑞瑞的爸爸脾氣很暴躁,經常因為瑞瑞不聽話打罵他,他很害怕,只能在爸爸的打罵下妥協,聽從爸爸的管教。長大後,瑞瑞也成為了一個脾氣暴躁的人,身邊沒有朋友,有了自己的孩子也不會正面教育,只會用爸爸的那一套嚴厲打罵來管教孩子,給孩子帶來了毀滅性的傷害。

每個家長都想與孩子相處融洽,有和諧的親子關係,希望孩子聽話懂事,讓父母不用太操心。但是用錯了方法,只是「贏了孩子」,卻不能「贏得孩子」。

三.如何才能真正的「贏得孩子」

1. 不催促,不命令,不打罵

孩子身心不成熟,難以做到成年人的自律,獨立,生活中難免犯錯。因此家長不能用大人的標準要求孩子。如果孩子有拖拉磨蹭的毛病,家長要避免頻繁催促,更不能用命令的語氣強制孩子執行。如果孩子犯錯,無論是不是有意為之,都不能打罵,打罵只會激化矛盾,讓孩子心生怨恨,而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要與孩子一起分析犯錯原因,找到解決方法,避免以後的錯誤發生。

2. 不給孩子太大壓力

父母與孩子的矛盾大多數都與學習有關,沒有一個孩子不想學習好,讓父母高興。但是每個人的接受能力和思維方式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努力後仍然達不到父母的標準。父母要跟孩子一起摸索學習方法,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有時不妨拋去學習上的煩惱,跟孩子痛痛快快地玩一天,徹底放鬆,讓孩子有一個輕鬆愉悅的心情來面對接下來的學習任務,這樣孩子才能從心裡認可父母的教育,贏得孩子的信任。

3. 父母多理解孩子,親子間多溝通

父母不要把精力過多地放在孩子的學習生活行為上,要多關心孩子的心理活動,對於孩子的煩惱,也要站在他們的角度來想一想,多理解孩子。對於孩子的錯誤,不要揪著不放,更不要經常拿出來說,尊重孩子的意願和想法,堅持正面教育,賞識教育。親子間經常溝通,跟孩子交朋友,多一些理解和信任,才能贏得孩子的尊重。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如果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只能「贏了孩子」而輸了親子關係和孩子的未來。只有跟孩子站在一起,成為最忠實的「戰友」,面對曲折的成長道路,才能真正「贏得孩子」,讓孩子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今日話題:你在教育孩子時是「贏了孩子」還是「贏得孩子」?你有什麼好的教育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Q8yunABgx9BqZZIC_D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