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免費播算啥?圈粉1000萬+的抖音短劇才是「新風口」

2020-01-31   跟小賢學運營

小賢推薦:今年春節,由於肺炎的疫情嚴重,春節檔集體撤下,而《囧媽》則與頭條系合作,大年初一在抖音、西瓜視頻免費播出。

《囧媽》這波「騷操作」 ,很多網友都拍手叫好,甚至稱其開啟了一個新時代。

雖然在短視頻平台觀影,這是第一次;但在短視頻平台上「追劇」可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

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上,早就有很多小有名氣的短劇了,例如大家熟知的《朱一旦的枯燥生活》。

1 分鐘 1 集,10 分鐘追完一季,看完一部《囧媽》的時間,就夠我們追 20 部短劇了。

這些短小有趣的視頻到底是怎麼火起來的?這些連續短劇是如何賺錢的呢?今天推薦的這篇文章,相信能讓大家看到「短劇」背後一些有意思的東西。

來源:燃財經(ID:rancaijing);作者:閆麗嬌;編輯:周昶帆

1 分鐘 1 集的短劇,10 分鐘就能刷完全季,一頓飯工夫,可以連著刷完好幾部。如果你覺得還不過癮,沒關係,快手和抖音里,創作連續短劇的人,正變得越來越多。

家庭倫理、古風玄幻、懸疑推理、都市愛情以及鄉村生活,「連續短劇」涉獵範圍變得越來越廣。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不會拍的。

有些劇看起來有些無厘頭,也很雷同。「霸道總裁愛上我」、宮斗、復仇、穿越和辦公室逆襲等爆款題材,被不同的人應用在不同場景,屢次翻拍。看似無腦的劇情,卻恰恰迎合了部分年輕人的喜好。

但是,其中也不乏很多製作精良的作品。有很多短劇作品足以比擬傳統影視劇的質感,短劇發展,已經超出想像。

2019 年 4 月,快手專門為平台上各類型豎屏短劇,開闢了一個新的功能板塊——快手小劇場

在 2019 年的抖音創作者大會上,「劇情」被歸為漲粉最強勢的垂類之一。卡思數據的報告也顯示,劇情類帳號在抖音視頻帶貨 TOP 榜上高居榜首。

短視頻直播產業鏈服務商短魚兒 CEO 張鑫告訴燃財經,連續短劇(前後劇情連貫的短劇)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從進場玩家看,很多千萬粉絲的大號都是劇情號,且連續短劇的點贊、評論量要遠遠高於其他類型。」

短視頻現有內容對用戶的吸引力,正在逐漸呈現增長乏力的態勢,短視頻創作者需要找到下一個流量窪地。精鍊的短劇集,相對也更能迎合市場。

對一些頭部帳號,他們已經成功找到了變現方式。而對那些中腰部創作者、還在觀望的 MCN 來說,變現依舊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

頭部創作者的創作邏輯是什麼?連續短劇如何變現?相比一般短劇,連續短劇將成為短視頻創作的未來趨勢,它能夠帶來哪些獨特的價值?

為什麼說短劇一定會是「新風口」?

短劇並不新鮮。在日本就有泡麵番,原意是指一集時間很短的動畫。因為時間短,泡一碗方便麵的時間,就能看完一集,因而被很多動漫愛好者戲稱為泡麵番。

後來,國人也把短劇稱為「火鍋劇」。

2018 年 10 月,愛奇藝 CEO 龔宇曾預測,豎屏內容會變成未來的一個主流方向,草根型內容主導變成專業型內容主導,也將成為趨勢。

再往前追溯,國內有兩部短劇作品《屌絲男士》和《萬萬沒想到》已打造成了知名 IP。

短劇在經歷一個斷檔期後,開始迎來豎屏劇崛起,3-5 分鐘、甚至 1 分鐘以內的劇集,俘獲了一票自己的觀眾。

愛奇藝出品的豎屏短劇《生活對我下手了》由此脫穎而出。但更多的短劇 IP 一直沒有出圈。

目前,影視行業尚未對短劇有明確界定,豎屏劇也可以劃入短劇行列。

短劇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不連續短劇,一部劇每一集,劇情都不相關,一集一個故事。這類劇集出現較早,多以詼諧、搞笑題材為主。在微博上火起來的《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嚴格來講,即屬於這一類。

短劇《朱一旦的枯燥生活》 來源 / 微博

喜歡戴勞力士的主人公朱一旦,有錢且生活枯燥,為了改變這種有錢帶來的枯燥,他展現出了一系列充滿腦洞的黑色幽默。

比如,有員工來找他加薪,他笑笑全部答應,最後才揭曉懸念,原來是把公司賣給了別人。

每集一個不同的故事,配著「旦總」獨特的背景音樂,將諷刺處理得圓滑世故。看起來是有些無聊的劇情,結果又有點耐人尋味。

而另一類更像網劇精簡版,以連載形式更新,也叫連續短劇。最近熱播的漫畫改編作品《通靈妃》就屬於這一類。

《通靈妃》是一部國產作品,改編自肉肉創作的同名網絡漫畫。丞相府千金千雲兮 16 歲代替妹妹出嫁成為政治聯姻犧牲品,然後在夜王府展開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每集剪輯恰到好處,劇情之間又環環相扣。

短劇《通靈妃》 來源 / 影視劇官方微博

漫畫《通靈妃》的連載積累了一定的人氣,它還曾經被改編成動漫作品。改編成真人短劇,滿足了粉絲一直以來的期待。該短劇不僅上線了騰訊視頻平台,也登陸了快手小劇場。

除此之外,短視頻平台還有很多已經小有名氣的連續短劇。

創作者御兒,在快手上有 1084 萬粉絲,已經成為古風領域的頭部帳號。精緻的古代妝發、真實的朝代場景、專業的演員配音,一點不遜色於傳統古裝影視劇。正因為服裝、飾品、道具等精緻程度要遠遠高於同類型短劇而受到粉絲追捧。

近幾年,選擇拍攝古風題材的創作者越來越多,但受限於地點、服裝等因素,真正製作精良的並不多。

短視頻直播產業鏈服務商短魚兒 CEO 張鑫發現,進軍連續短劇市場的玩家越來越多。同時,連續短劇類帳號的崛起速度要遠遠大於其他類帳號。

為什麼連續短劇變得越來越多?

張鑫認為,劇情類內容是普羅大眾都會看並且喜歡看的,天生具有吸引用戶的能力。除此之外,還與用戶觀看習慣、短視頻現階段的內容競爭環境以及創作者所處地域相關。

短視頻賽道競爭日趨激烈,連續短劇給用戶提供了持續消費短視頻的可能性。

快手小劇場相關負責人告訴我們,每集 30 秒到 1 分鐘的短劇,有一定故事情節,劇情簡練且節奏緊湊,相對於唱跳、吃播等主流的短視頻形式,更容易吸引到用戶注意,有沉浸式和連貫性體驗。

除此之外,連續短劇也可以輻射到更廣泛的人群,比如小說、漫畫、動漫、二次元群體等。

相較一個人講段子式的拍法,連續短劇壁壘更高,並不是誰都能做。

但好處也在於,當現有內容已經造成大眾的審美疲勞,MCN 想要繼續開發新的流量或培育新帳號,都十分困難。

有花果傳媒創始人 Trevor 認為,正因為短視頻內容形式競爭已經白熱化,而連續短劇相較一般短劇是更新穎的內容形式,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深入到短劇影視化。

從用戶習慣上,短視頻平台的短劇基本都是豎屏形式,手機豎屏短劇更符合用戶的觀看習慣。

御兒團隊負責人李磊認為,除非未來用戶觀看的硬體發生革命性變化,否則短劇和影視化的連續短劇就一定會是趨勢

越來越多的三四線城市創作者也在加入短視頻創作,歌曲、舞蹈類內容或一個人講段子式的內容,對他們來說,反而有一定門檻。另闢蹊徑,選擇短劇,也是一種選擇。

黎明的團隊在河南,他認為三四五線缺少時尚土壤,再加上自身擅長,拍連續短劇更適合他們。他們在短視頻平台上運營著一個叫「笑匠俗哥」的帳號,目前在快手上擁有了 300 多萬粉。

過去花 100 萬拍的劇,短劇 10 萬就搞定

連續短劇與一般短劇相比,對場地要求很高,更多要採用傳統影視劇的拍攝手法。

影視行業在過去一年經歷了寒冬,而短視頻平台上的短劇創作同步升溫,在一定程度上,這倒逼影視產業鏈發生了一系列變化。

最初,短劇創作者們都是自己想劇本,拿個手機,買些簡單道具,再找一個類似的拍攝場景就可以完成拍攝,後期剪輯包括特效都是「五毛錢」效果的。

隨著這批創作者粉絲的不斷積累,短劇拍攝開始引入專業化流程。

你可能很難想像,有些短劇製作公司已經把自己進化成了一個小型影視製片公司。

從腳本創作到拍攝,再到剪輯,後期的調色、特效、配音全部都由自己完成,而且這些環節的從業人員基本都來自傳統影視行業或影視類院校畢業生。

黎明前段時間去了一趟橫店,他發現,演員可選擇的範圍變廣了,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能的。

原來他拍短劇,基本都是在鄭州當地找演員。現在,橫店有更多專業演員加入短劇創作。他們可以選擇和更多專業演員合作。

除此之外,橫店的拍攝基地,也在以更靈活的價格出租場地給短劇拍攝,有些甚至是免費的。

短劇劇組去橫店租一個場地,日租金從以前的五千到一萬元降到了一千元以內。

這些原本靠場租掙錢的公司改為靠服務掙錢。

據李磊介紹,橫店影視城專門為短劇創作者提供了服務方案,這在以前也是沒有的。

明顯變化還體現在,一些原本服務影視劇的服裝租賃公司,他們會主動聯繫短劇創作團隊。

以前,這些服裝都需要他們自己去買,而且服裝質感遠遠比不上專業服裝租賃公司的。

短劇在服飾、場地等方面變得越來越專業

短劇創作者「御兒」 / 受訪者供圖

「服裝租賃公司原本服務影視公司,服裝材質比較好。如果我們自己定製,成本很高。可能一個組的服裝成本就要超300萬,所以租賃是最好的解決方式。」李磊告訴我們。

不僅如此,其他環節像影視道具公司,也在積極主動地找短劇創作者對接服務。原先為影視行業提供各環節資源的公司,都在以更靈活的服務模式轉向短劇創作者。

對短劇創作者來說,這就意味著拍攝門檻降低,且他們可以更接近傳統影視劇的精良程度。

實際上,雖然短視頻平台上的短劇質量和水平千差萬別,但確實有部分創作者的製作水準已經可以比擬傳統影視劇。

快手創作者「知竹zZ」就因製作超精良聞名,作者原本是一位古風攝影師,從去年11月才開始更新連續短劇。無論是製作水準、拍攝,還是演員本身的功底,完全不輸影視劇。

看「知竹」的作品,你不會覺得這是出自一個短劇創作者。專業與非專業在細節處理上存在很大差異,這決定了觀眾觀感。

譬如,一個專業演員懂得如何在鏡頭前找角度,一個專業攝影師也知道如何謀篇布局,才能讓演員在鏡頭前呈現最美的效果。對於一些非專業拍攝團隊,不會太考慮拍攝比例,有些短劇拍攝出來的效果,甚至能明顯感覺到攝像機的晃動。

李磊覺得,基礎設施的完備,使得拍短劇和傳統影視拍攝的差距正在進一步縮小。唯一區別在成本,對於短劇來說,過去花 100 萬拍的劇,他們現在花 10 萬也可以做出來。

爆款劇是怎麼火起來的?

短劇背後的 MCN,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做網紅起家,另一種是做影視起家。

對於連續短劇,加入專業影視製作的人不可或缺,但並不是意味著,影視劇出身的人就一定做得好短劇。

李磊的公司現在已經相當於是一個小的製片公司,從腳本創作到拍攝,再到剪輯、調色、特效、配音,全部都是公司自己內部完成。為了保證專業性,御兒旗下所有作品的演員都是他從橫店精心挑選的。

越來越專業的短劇演員 來源 / 御兒微博

而最早的劇本,是由他和主演御兒創作的,一旦做大,李磊認為必須要依靠影視行業那套已經成熟的方法論。

目前他的團隊除了 2 名全職編輯,還有兼職編輯 30 多位。包括專門做影視劇的編劇、給電視台做電視欄目的編劇,以及寫網大的編劇等。

李磊認為劇本是核心問題,是一個劇能不能做火的基礎。閱劇本無數後,現在他基本能判斷什麼樣的劇本更能火起來。

「我們要分析短劇跟網大、電影、電視劇的區別,如果這個沒有搞清楚,你這個劇就做不火。」

「短劇跟其他影視劇作品的最大差別,其實是越來越精簡。短劇呈獻給大家的都是精華,甚至感覺比較跳躍。這都沒關係,跳躍部分可以讓大家去腦洞,創作者只需要呈現那一段最精華的部分。」李磊總結道。

一個劇能不能火由幾方面的原因決定。

首先,腳本是基礎,光有這個基礎還不夠。同樣一個劇本,給不同的製作公司或者不同團隊拍,效果不一樣。

其次,主播表演各方面都要到位,演技過關

再次,製作、拍攝、剪輯、調試都要專業,才能做出爆款。

這是短劇的門檻,也是整個影視行業的共性,但李磊認為不一樣的地方,取決於作品本身的調性。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技巧。爆款題材選取,無論網劇還是短劇,大多創作者都沒有走出模仿,或已被驗證的爆款模式怪圈。

在網絡小說里,有一種體裁誰寫誰火,叫「霸道總裁愛上我」系列。簡言之,無論女主是什麼,作為霸道總裁的男主都愛她愛得死去活來,且感覺分分鐘可以為了女主放棄全世界。

雖然有些無腦,也不符合常識,類似題材卻被屢屢借鑑。很多情況下,只是換了男女主的名字。

這類型作品非常有粉絲基礎,這樣的創作套路在短劇里頻頻出現。短劇看多了,慢慢就發現一些套路,經常出現在影視劇里的「名場面」,短劇里,都看得到。

李磊覺得,要編劇發掘出一個以前從來沒有人用過的新梗並不現實。已經被印證了的爆款劇法則,每一種都積累了一批自己的粉絲。

比如有特定一部分粉絲就是喜歡玄幻題材,而另一部分則喜歡宮斗劇。在每類題材上保持持續性創作,能夠持續滿足不同類型粉絲的需求。

李磊自己有一條製作爆款的經驗,反其道而行。最近宮斗比較火,同行都在發宮斗,他們往往不會參與。

在他的經驗里,已經積累了幾種爆款劇的題材。某個爆款題材最近大家都沒有拍,他們就會優先安排。

比如御兒一段時間,拍攝「人魚村莊」系列。美人魚系列就是一個常青題材,每年都有新的演繹。

「御兒之前做過同系列,反響不錯,所以我們中間隔了一年,最近我們又重新拍了一次。實際上我在拍的時候,全網是沒有人玩的。」李磊告訴我們,等到其他玩家跟著拍的時候,他們已經在醞釀其他題材了。

網星夢工場內容負責人張儀覺得,這和當下原創的創作環境也有關係:

「我辛辛苦苦想出一個創意,我發出來效果一般,反而是別人拿到我創意,他拍出來去發了,效果很好。遇到這種情況,原創就會心理不平衡。」

所以張儀覺得,對於更快節奏的短劇創作來說,在原創上的時間累計成本非常大。所以大部分人都選擇了被市場驗證、已經成功的段子。在它的基礎上做改良,起碼播出的效果不會太差。

「我在抖音花3塊錢看了一場微電影」

目前,短劇背後的製作方主要有幾類。短視頻平台上的創作者有以孵化紅人為主的 MCN 機構、網紅、做網劇或短劇的工作室,還有一些個人創作者

短視頻平台上的短劇崛起,從側面說明了短視頻平台降低了全民參與影視劇創作的門檻,很多頭部帳號,早期都是用手機完成創作。

對個人帳號來說,可以出於個人的創作興趣參與。而對大多數專注短劇創作的機構,尤其對一些擅長孵化紅人的 MCN,變現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

短劇目前探索的主要變現方法包括廣告、直播帶貨、電商、知識付費、微電影等;視頻網站上的製作方,變現方法還包括類似平台採購或分帳。

短劇對前期漲粉能夠很快見到成效,但變現仍然是大家面臨的普遍問題。

「MCN 變現主要有兩個模式,品牌廣告和賣貨。短劇與這兩個方向,都保持了一定距離。」張儀解釋,品牌方投廣告,其實更傾向於人格屬性比較強的帳號

火星視頻 CEO 宋佳洋也認為,對一部分內容來說,因為粉絲更願意去粉某個人,所以紅人的變現能力比內容IP更強。

一部電影或電視劇的變現邏輯是,要麼有廣告商先行入駐,要麼是平台最後買單。短劇 IP 比起明星演出、演戲、代言、直播賣貨等變現渠道,要窄很多。

「把連續短劇放在短視頻平台里沒有問題,可以依靠短劇吸粉,再通過達人思路變現,但要想靠在短視頻平台上依靠視頻本身變現,我認為是個偽命題。」宋佳洋提到。

另一位短視頻從業者認為,如果短劇創作是以搞笑或連續短劇為主,賣貨不太合適,不過可以嘗試直播打賞

御兒拍攝間隙也會開直播,分享美妝護膚產品。另外一些短視頻創作者,還會把拍攝過程直播給粉絲,大大拉近了粉絲與創作者的距離。

黎明覺得,不能把短劇變現局限在短視頻平台。它未來的發展空間有可能是網劇或網絡大電影。有創作者已經驗證了這種較理想的商業模式。

抖音平台上有一個名為「爆笑三江鍋」的創作團隊,主打農村人生活,有 1315 萬粉絲。三江鍋除了做短視頻外,他把微電影也做成了商品。

「三江鍋」第二部微電影以 3 塊錢一份,賣出了 21 萬份,這一部分的營收有 60 多萬。不過,這只是針對極少數頭部創作者而言的成功,這種模式需要有極強的粉絲基礎。

爆笑三江鍋作品劇照

而對於連續短劇來說,影視劇的變現方式也不全部適用。

貼片、植入廣告一直是影視劇重要的營收方式,但影視劇的片頭廣告和中間插播廣告不適合短劇。短劇本身時長不長,劇情連貫,節奏也快,用戶很難接受廣告插入占據時間。

去年被寄予厚望的分帳劇,雖然數量在快速增長,據了解,真正掙到錢的卻鳳毛麟角。網劇、網大尚且這樣,短劇想在短期內走通分帳模式,也很有難度。

結語

總體而言,短劇和連續短劇在內容製作方面正在不斷改進和提升,以滿足用戶審美疲勞之後對新類型內容的需求,但商業模式的探索上還處於早期階段,並沒有實質性的突破。

熱鬧的背後,製作者還是難掩自己的「變現焦慮」。對 MCN 和 IP 來說,只能先抓住漲粉的風口。

至於未來短視頻創作者會不會進一步把短劇拉長,也有一定的想像空間。

如果在短視頻平台刷劇成為一種習慣,更多創作者也有可能加入 10 分鐘甚至更長時間的短劇。

而那時,短視頻平台與長視頻平台的區別將會進一步縮小,二者的競爭也將集中於關鍵的一點:誰能幫助創作者帶來更多的商業化空間

你平時有看短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