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掌摑事件:家長過於護犢子,成年人對孩子的包容性在降低

2023-05-13     王新喜

原標題:高鐵掌摑事件:家長過於護犢子,成年人對孩子的包容性在降低

文/王新喜

高鐵掌摑事件引發全國轟動,至今各種說法與反轉仍在不斷流傳,從最新的進展來看,針對網傳打人者之一為四川省江油中學教師一事,2023年5月11日,該校專門發布通告予以闢謠。而關於時間細節的各種爭論仍在。

對於警方認定的互毆,雖然在看了車廂視頻之後,很多網友是認可的,很多人表示,原來被受害人王某某不簡單,原來我們一直在給壞人撐腰,很多人被她帶節奏了。

總體來看,支持女孩不要和解,要複議的也不少,法律大V羅翔也站出來發聲,表示,無論是站在公序良俗,還是站在道德法律上,如果這件事定為互打,雙方各打50板,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應該站在女生的隊伍里。

對爭吵問題起因的推定,小孩子做錯事是事實,應該教育,這個是大家的共識,但小孩子做借事處理上應該同成年人有分別,王女士拍孩子視頻並且用侮辱語言配音,這就不對了,孩子視頻若被放上網將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爭議產生的原因,可能不是出在她回了兩巴掌,該事件因小孩腳踢椅背而起,因此有人認為王女士的做法情有可原,認為楊女士作為母親,對孩子出門打鬧缺乏管教,影響很不好,並建議立法讓熊孩子家長承擔更多的刑事與民事責任。

從網友評論來看,我們會有一個感受,很多網民對對孩子缺乏包容,這是值得人們反思的。

為什麼社會對孩子的包容性差?

在知乎上有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社會對孩子的包容心這麼差?

有家長分享了一個自己的經歷:帶兩寶坐公交去玩,大寶兩歲半,全程吃餅乾沒有怎麼講話,小寶剛剛一歲,自己餅乾掉了,眼饞哥哥的,一直鬧情緒,我們想分散他的注意力沒成功,大概過了兩三分鐘,我正準備在包裡面拿磨牙棒給他吃,一個尖銳的女聲響起:「好吵啊!有沒有人管啊!」

其實這就有點類似高鐵掌摑事件的王女士,從王女士坐下之後,不到幾分鐘就開始轉回頭「提醒」孩子,在視頻中沒有這一段,但是這裡的提醒,可能是非常不友好的或者非常嫌棄,尤其是指責家長,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在後面,呵斥小孩之後,還拿出手機對著兒童錄像,邊錄邊罵「小朋友長這個樣子,你看啊,長這個樣子。」

很多人把孩子踢椅背的行為歸結為家長不管教,有這方面的原因,高鐵的楊女士確實連制止的動作都沒有,是失職的。

對爭吵問題起因的推定,小孩子做錯事是事實,應該教育,這個是大家的共識,但小孩子做借事處理上應該同成年人有分別,王女士拍孩子視頻並且用侮辱語言配音,孩子視頻若被放上網將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但這種行為明顯不應該是一個成年人處理事情的方式。一些網友認為,家長不教育,自然有人幫他們教育。但是教育的方式,是不是對著孩子拍視頻,並且用侮辱的語氣配音呢?

其實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網絡上的情緒,對於熊孩子的容忍度是越來越低的

原因在於,這一代成年人,包括80、90、00後,獨生子女較多,或者說,這一代人的成長環境是相對獨立的,對一些資源也是獨占性的,這樣性格就比較以自我為中心,更注重個人的體驗與感受,有邊界感,因此對其他人和事缺乏耐心和包容。另一方面是,現在的人精神壓力太大,很多時候耐心被工作生活的焦慮所消磨掉了,面對吵鬧的孩子,就沒有耐心了。

從視頻看,這個王女士對小孩的歇斯底里的吼叫,對著小孩拍照,讓大家對她的同情心消失了。

其實大家可以想想小時候,老一輩人又是如何對待小孩的呢?是不是對陌生人的小孩打鬧,動輒吼叫?如果我們對小時候的記憶有印象的話,老一輩人對孩子多數是抱有較好的寬容度,不會跟小孩計較,對於小孩愛玩、胡鬧,影響到了自己,家長會喝止小孩,而對方也會一笑了之,並且會勸阻表示理解。

家長過於護犢子,是矛盾觸發的根源

當然,這一代的家長與老一輩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行為也有了不同,這也間接導致了有些人對待孩子的寬容度低。

現在的家長也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過於護犢子。在高鐵掌摑事件中,我們看到,孩子母親一直在強調讓女孩給她孩子道歉,態度也有點咄咄逼人,事實上,小孩踢椅背影響到別人了,錯在先,那麼就應該讓小孩出來給前排的女孩道歉,如果小孩不懂得道歉,這個時候母親再站出來道歉,並當場教育孩子,那麼事情就會玩了,前排女孩氣消了,自然也會道歉。

在這件事情中,家長過於護犢子,是矛盾觸發的根源。

8090後或許有記憶,那時小孩之間打架,父母知情後,都是不管對錯對自家小孩一頓打,粗放式的養娃,不會過於護犢子,小孩知道錯了,成長了,對方家長看到這邊的家長明事理,也會教訓自己的孩子,事情也就過去了。

但現在貌似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對自家的小孩過度保護,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拿高鐵掌摑母親來說,自家小孩吵別人了,對方吼了娃,就一直要火上澆油讓別人真誠向娃道歉,彌補心理傷害。站在女孩的立場,可能會覺著別人有錯在先,最後反倒是自己給娃道歉,心裡有氣也難免,因此後面的髒話就脫口而出了。

需要反思什麼?

我們的社會,戾氣越來越大,一方面是大人對小孩的包容性降低了,一方面與家長護犢子相關。兩方都有錯,這不是一個好現象。尤其是我們看到,此前,關於公共場合喂母乳的問題也被指責,成為熱門話題。

在電影《鐵達尼號》中,大家印象最深的環節,可能是在撞了冰山、船要下沉而救生艇不夠的時候,讓婦女與兒童先上船。因為婦女兒童都是需要保護的群體,而兒童更是一個國家的未來。

如果上一輩選擇對孩童表現得毫無耐心、缺乏包容而斤斤計較,把小孩的行為以成年人的標準來看待,是自私的表現,也缺乏同理心與包容心,這也沒有給我們的下一代樹立一個更好的榜樣如果下一代對待下下一代也是如此,那麼,未來的年輕人,該是什麼樣?國家的未來,會變好嗎?

熊孩子的煉成,與其家庭教育、生活環境、個人性格有密切聯繫,但很多年輕人需知道的是,教育孩子並沒有那麼容易,把一個頑皮的孩子調教成在公眾場合懂的公序良俗更不容易。大家其實可以想想自己小的時候,家長的話,你就真的會聽嗎?很多人小時候,可能還比不上這個孩子!仔細回憶小的時候,在公共場合的打鬧,那個時候,大人有跟你計較嗎?

只不過,在這件事情中,家長在公眾場合對孩子缺乏管束,觸發矛盾後又過於護犢子,這類家長可能是覺得孩子被傷害了,但沒有意識到,在對錯面前,缺乏清晰的認知,盲目的『保護』往往導致孩子缺乏自理能力,自立性格,自信素養。未來可能會惹出更多的麻煩,這是高鐵掌摑事件中,所有家長都需要記住的教訓。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要有成年人的素養與包容,對待孩子的犯錯不應該拿成年人的標準,孩子的個性千差萬別,如果孩子只是打鬧,愛玩,一般情況下,可以提醒家長進行管教,家長不管再來管,小孩神經智力發育都不完善,與小孩較勁大可不必。當然,家長也需要對周圍人的耐心有同理心,如果影響到別人,第一時間需要道歉的是家長,因為只有家長做出表率,孩子才會知道錯,高鐵母親錯的就是這一點。

在微博上,有個網友轉發了一個視頻,大致是一個案例,是小孩被壓,亂踹座椅,被踹乘客沒有責怪,反而將其安裝好。這或許是一個成年人對待孩子的表率。

在高鐵掌摑事件中,如果孩子母親第一時間能讓孩子道歉,那麼在前期就已經平息事態,也不會有那麼多的關於熊孩子的爭論,從這件事情的爭議,可以看出,成年人對熊孩子的包容度降低,是所有家長應該關注的一個現象,在對錯面前,過於護犢子對人對已,對孩子,都是不利的,也是觸發很多社會矛盾的根源,這或許是高鐵掌摑事件,人們需要反思的一個方面。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8eadb06535ffe50cf7fc971adbab4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