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宇是怎麼當上電競職業選手的?

2023-07-18   毒眸

原標題:華晨宇是怎麼當上電競職業選手的?

7月8日,和平精英職業聯賽(以下簡稱PEL)迎來常規賽的收官之戰。大多數隊伍的季後賽排名已定,這本是一場波瀾不驚的比賽,但卻因為一名「新人」的加入,而驟然變得備受矚目。

他就是歌手華晨宇。是的,主業為歌手、今年33歲的華晨宇。本來只是《和平精英》遊戲代言人的他,5月31日正式註冊成為了LGD戰隊和平精英分部的一名青訓選手。

在常規賽的最後一場,已經不影響LGD季後賽資格的情況下,這位ID為花傲天的「新人」迎來了他的職業賽場首秀。

從娛樂明星到電競職業選手有多遠?華晨宇花了926天的時間。這看似是一個「苦心人天不負」的勵志故事,但對於普通人來說,天賦上的差距註定了他們不論付出多少個926天也難以如願以償。

顯然,這是從聯盟、俱樂部到個人的一場合謀,本質是為了利用華晨宇的明星效應,為這個運營多年的職業聯賽帶來新的生機。

首秀表現究竟如何?是純純作秀還是真有實力?在粉絲、官方的描述,以及PEL觀眾的描述中,有兩個版本截然不同的花傲天。一個花傲天,是電競爽文的男主,另一個花傲天,則是表現不合格的闖入者。

「兩個花傲天」,恰恰是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難以得到彌合的體現。而這樣的割裂,究竟能否真正帶來破圈的效果,值得懷疑。

對於電競來說,破圈固然重要,找對方法更重要。

電競男主照進現實

在粉絲和官方的描述中,花傲天的電競之路儼然是爽文小說照進了現實。

2020年11月2日,華晨宇正式成為《和平精英》的品牌代言人,到2023年5月30日,他正式成為PEL的青訓選手花傲天,其間間隔了926天。

在這近四個賽季的過程中,據官方數據顯示,他的遊戲局數高達1740場,總淘汰數為5209個。也就是說,華晨宇平均下來接近一天兩局《和平精英》,對於一個一線藝人而言,不難看出他對這款遊戲的熱愛程度。

從最早剛接觸遊戲時的「落地成盒」,再到後來在《和平精英》舉辦的一系列明星表演賽中,也不難看到他遊戲技術的成長。2021年7月,華晨宇開始使用「五指全陀」,這是屬於職業選手的特殊鍵位,與多數路人玩家更適應的簡化鍵位相比要複雜許多。2021年12月,在火星演唱會的水友賽中,華晨宇完成了單場17殺並成功吃雞。

在加入LGD之前,華晨宇粉絲群體中就流傳著這樣的「傳說」:有路人在遊戲中被華晨宇的操作所驚艷,直呼是不是某戰隊的青訓隊員。

加入LGD之後,「傳說」成真。華晨宇幾乎每周都會抽空開啟遊戲直播,雖然沒有與隊友們在基地里一同生活和訓練,但除訓練賽之外經常在抖音直播間連麥組排。流傳的新版本變成了:有路人OB(觀察比賽錄像)到了LGD的訓練賽,直呼花傲天是不是請了代打。

只不過,哪怕到這個時候,大部分人還並不認為花傲天真的會登上職業賽場。因為2022年初,LGD老闆潘婕就以LGD.龍碧霞這個ID進入了《和平精英》項目的大名單,直到今天她還在隊伍的大名單中,但從未正式登場。

在大部分觀眾眼中,這只是PEL和LGD搞的「噱頭」而已。直到7月8日,花傲天正式出現在職業賽場上,很多人才意識到,原來這次是來真的。

華晨宇在接受採訪時提到,由於LGD春季賽成績不佳,於是自己在春季賽結束之後立下了上場「flag」:如果LGD能拿到兩個周冠軍,並且穩定進入季後賽,自己上場的勝負不會影響隊伍名次時,才會在夏季賽上場。

在詢問到之後會不會還有機會再度登上賽場時,華晨宇同樣以此作為核心標準,「當LGD像這個賽季一樣積分比較穩定時,我覺得可以再來感受一下。」言辭之中也不難看出,華晨宇本人對於登上職業賽場也秉持著較為謹慎的態度,不希望因為自己的「愛好」損傷到職業隊員和俱樂部的權益。

但在粉絲眼中,他就是那個即便不可能也的確做到了的「電競男主」。首秀中,令粉絲驕傲的數據包括但不限於:場均生存時間排在聯盟前三,場均治療隊友數據也達到聯盟榜首等等。甚至有粉絲將花傲天首場比賽心率達到173,成為單局最高心率也當作一種「成績」予以展示。

客觀來說,如果從遊戲路人的標準來判斷,華晨宇的水平說一句「高手」並不為過,但是否能作為一名合格的職業選手,還是有些見仁見智。

躲在後面的突擊手

到了PEL賽事長期以來的觀眾口中,花傲天的表現則難以入目。

他在LGD隊內擔任的位置是突擊手,突擊手的職責更多是為隊伍衝鋒陷陣,負責中近距離的火力壓制,以及為隊伍提供信息。但花傲天幾乎全程都跟在隊伍的最後方。

從數據表現上來看,儘管官方給出的場均傷害為157.3,但有不少網友人工統計了直播中所有造成的傷害,實際上6局比賽中花傲天只有三局造成了傷害,場均傷害為68.2,僅淘汰了1名選手,且這名選手是在被LGD的隊友先行擊倒後,由花傲天補槍收割的。

而《和平精英》作為一款吃雞類的FPS遊戲,單靠幾局比賽中產生的少量數據沒法完全說明選手在比賽中起到的作用和實際技戰術能力,就像不少粉絲在反駁中也提到,同場有6名職業選手所造成的傷害甚至比花傲天更低。

一些細心的觀眾則會從更細節的操作中看出選手的實際能力。比如有觀眾提到,在其中一局的比賽中,花傲天甚至沒有要跟著毒圈走的意識,最終被毒圈毒死。在賽後的語音中,作為指揮的隊友主動攬責,「怪我沒跟你說清楚。」

花傲天的UMP備彈長期保持在200發,而對於職業比賽來說,一場比賽最多也只需要使用100發左右。像煙霧彈之類的投擲物,花傲天幾乎一個不拿,而投擲物對於突擊手來說幾乎是必備的道具。

這種技戰術層面的細節,往往是區分職業選手與高分路人的關鍵。在虎撲《和平精英》分區的賽後評分中,花傲天僅4.5分,而其隊友均在9分以上。這已經粉絲控評之後的結果,點開評分介面可以看到,花傲天的評分基本只有5星和1星兩種,被大量點贊的前排評論有不少是原封不動複製粘貼的。

不過,對於PEL觀眾來說,最憤怒的部分並非來自花傲天本人的表現是否能配得上職業選手的稱號。更關鍵的是,他的加入對於《和平精英》電競的原有生態究竟是一種幫助還是破壞。

到底值不值?

如果問電競史上是否還有過和花傲天登上職業比賽相似的先例,那唯一能想到的就只有IG.WXZ。

2018年,作為IG俱樂部老闆的王思聰,也是通過正規的備案途徑,以IG.WXZ的ID,登上了英雄聯盟職業聯賽LPL的舞台,作為首發ADC參與了IG與VG的比賽。

他選擇的登場節點,和花傲天有極大的相似性,彼時的VG是聯盟墊底的隊伍,而IG是聯盟頭名,二者之間對決的勝負,也完全不影響IG接下來的成績。和花傲天一樣,有「浪」一把的資本。他本人據傳也是常年《英雄聯盟》鑽石段位的玩家,和花傲天高分路人的底色相近。

不同的是,LPL在後來修訂了職業選手註冊規則,規定了必須在次級聯賽有過上場經歷,杜絕了王思聰這樣的事例今後再發生。而花傲天仍然保留著之後再度登台的可能性。

而與《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等頭部電競賽事相比,儘管同樣運營多年,且遊戲下載量常年名列前茅,但《和平精英》的PEL聯賽,始終還是處於較為圈層化的處境里。

在鬥魚,《英雄聯盟》賽事直播間的關注人數為1835萬,《王者榮耀》為1137萬,而《和平精英》僅為79萬。在虎牙,《英雄聯盟》為1627萬,《王者榮耀》為1126萬,《和平精英》為99萬。差距顯而易見。

對於頭部電競賽事而言,在已經有龐大受眾基礎的情況下,保持品牌調性更加重要。這些賽事也有不少的簽約代言人。諸如王俊凱、楊冪等明星,也是這些遊戲多年以來一直廣為流傳的「高分路人」。但這些明星對賽事的參與,始終被框定在娛樂賽、表演賽的層面,從來不曾真正打破其與職業選手之間的邊界。

但對於尚在追趕中的PEL而言,寄希望於事件營銷來推動賽事破圈,也在情理之中。畢竟電競比賽的本質是遊戲公司出於商業目的舉辦的「表演秀」,其終極目的還是為了營收,不論是通過電競本身帶來收入、通過電競推廣遊戲帶來收入都是一樣的。

這和以「更快更高更強」為目標,並且更具備公共屬性的傳統體育天然有著差距。很多商業化程度有限的傳統體育項目,依然有運動員在勤學苦練、奮勇爭先,但這不可能是電競比賽的發展目標。

追求「效益」而非「精神」,對於商業公司來說無可厚非。如果真正能吸引觀眾,對營收有利,選手是否足夠專業,水平是否頂尖,都不是絕對的硬性條件。但問題在於,引入花傲天,對電競比賽的發展真的利大於弊嗎?

表面上,依靠華晨宇作為頂流明星的流量,能帶來更多增量觀眾。但實際上,這些增量觀眾的轉化度究竟能有多少,需要打上一個問號。

根據App Annie的數據顯示,花傲天上場的7月8日前後,和平精英在App Store的遊戲下載排名沒有明顯變化,說明該事件營銷起碼沒有對遊戲推廣帶來作用。

從賽事推廣的層面,花傲天登場的7月8日比賽回放,在虎牙與鬥魚的播放量也只是微微高於其他比賽日的比賽,並沒有帶來特別顯著的流量效應。也有觀眾曬出比賽當天PEL直播間與一周前比賽的數據對比,結果發現不論是在線觀看人數抑或是禮物價值,都完全沒有顯著提升。

在抖音用作《和平精英》直播的帳號「花傲天」目前只有15.3萬粉絲,而他原來的帳號「華晨宇」則有650萬粉絲。不少路人也指出,花傲天的遊戲直播很多時候人氣並不如一些《和平精英》的大主播,帳號所發布的短視頻點贊量也不超過10萬。看起來,華晨宇的大部分歌迷都並未被轉化為花傲天的電競粉絲。

娛樂圈粉絲對競圈有著某種程度的「鄙視鏈」,也是近年來電競飯圈化發展之後飯圈內部心照不宣的事實。對於PEL來說,更現實的破圈路徑其實是從其他現有電競賽事的觀眾中找到增量,因為這起碼意味著這些群體有認可電競的價值基礎。

比如國服剛剛公測的《無畏契約》,其國內電競賽事正處於起步階段,目前的營銷策略明顯側重於從《英雄聯盟》的固有觀眾中引流:從解說、主播層面的頻繁互動,再到俱樂部層面的捆綁。

目前《無畏契約》人氣最高的選手康康,正是《英雄聯盟》老牌俱樂部EDG的成員,不少「隊標粉」會對其他項目中的同俱樂部成員產生移情。

而引入頂流明星,非但不能帶來多少增量觀眾,反倒對固有觀眾的情感造成了損傷,堪稱「賠了夫人又折兵」。

比如因花傲天上場而被迫給其讓位的LGD選手凌殺,其粉絲為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打抱不平。

更大的危機來自於LGD的另一名隊員誠C,其本身也是PEL的頭部明星選手之一。因華晨宇粉絲在誠C的直播間刷屏導致被房管封禁,誠C本人遭到了華晨宇粉絲的瘋狂辱罵。不少華晨宇粉絲將其在LGD的隊友都稱之為「陪玩」,這進一步放大的競粉與花粉之間的矛盾,在花傲天正式登場前已然勢同水火。

這一切在花傲天比賽結束之後暫時偃旗息鼓,但假如未來花傲天再度登場,會否進一步激化粉絲群體之間的矛盾也尚未可知。

賽博俗話說,「融不進的圈子不要硬融」。這大概是對花傲天登上電競職業賽場最好的註解。無論是對於華晨宇本人,還是對於PEL聯賽,代言人或許就是彼此之間最合適的距離。當「越界」發生,噱頭是足了,長期價值卻看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