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深度游,你不容錯過的聖地——花街

2022-01-11     帶你走進日本

原標題:日本深度游,你不容錯過的聖地——花街

聽到「花街」這個詞,你是會想到繁花盛開的江南美景,還是熙來攘往的花鳥魚市?在日本,「花街」其實是個專用名詞,其日文漢字與中文相同,讀音則是「ka-gai」(非正式也可讀作「hana-machi」)。這裡的「街」,並無特殊之意,即大家所認知的「街區、集市」,然而此「花」非彼花,不是那奼紫嫣紅的花骨朵,而是指那些如花似玉的美人兒。如此一來,那花街是否可謂「美人街」了呢?美人齊聚一堂又是為何呢?關於花街的由來與它的價值所在,還請讓小編為你說上一番。

古時的花街

博君一笑,•舞妓們的辦公區

日本的花街,泛指在都市城區當中,與藝妓本身或與其衍生服務相關的行業所聚集的街區。這裡的相關行業,有提供場所給藝妓服侍客人的「茶屋」,又或是寄宿制培訓藝妓的「置屋」等等 。

由此可見,「藝妓」是花街的主角,這裡的行行業業皆圍繞其展開。

說起藝妓,可能最令國人印象深刻的便是《藝伎回憶錄》里的章子怡的清冷絕色扮相,一舉手一投足,迷醉眾人。

這裡的「藝伎」即是「藝妓」,指為賓客服飾餐飲,並以舞蹈、歌唱或彈奏三味線等為之助興的女性。

同樣的還有「舞妓」 。藝妓與舞妓的區別並非類似「藝妓擅歌、舞妓擅舞」這樣的才藝分工,其實舞妓為藝妓的學徒期稱謂,通俗來講就類似於當下潮流的「練習生」。通常初來乍到參加寄宿制訓練後一年左右,即可通過考核成為舞妓,再經過四、五年過了二十歲(日本成年年齡),便可選擇就此退役,或出師成為藝妓 。

在當今現代,藝妓與舞妓可謂是旅遊業中的重要一環。旅客們慕名前來,望親眼一睹其風采。

曾幾何時,「花街」柳巷

初聞花街一詞,是否很容易聯想到花街柳巷?其實你並沒有想歪。花街,的確曾有花街柳巷一意。以它為據點討生活的主人翁們除了如今的藝妓•舞妓,還有所謂的「娼妓」。娼妓,更常被叫做「游女」,因此供她們提供特殊服務的場所也被稱為「游廓」。

於是當年的花街上,在藝妓•舞妓於茶屋中獻藝言歡的同時,游女們於游廓嬌嗔戲客。其中還另設階級,最為人熟知的「花魁」便是游女中屈指可數的高階代表。關於花魁的魅力,現如今雖已無法直觀體會,但藉由近年電影《惡女花魁》的土屋安娜、《花宵道中》的安達祐實演繹出的那或妖媚或嬌弱的形象,也可窺探、想像一番。

如今的花街

燈紅酒綠的歡樂場,或許在花街的歷史文化中可以算得上是一種別樣噱頭。回過頭來,它已然出落得更為大方得體,更能海納百川,懷揣著舊情懷去擁抱新世界。

華麗轉身,再回首已然 「非物質文化遺產」

雖然近現代因藝妓、舞妓等傳承人的減少而致使日本的花街文化已不及當年盛況,然而如京都、東京、大阪,博多等一些都市城區,仍或多或少保留著其花街文化。其中當屬京都的「五花街」最為出名,2014年3月19日,京都市政府將「京都五花街」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讚揚了它為傳統文化的延續做出貢獻的同時,也表達了對其今後的是否能經久不衰留傳後世的擔憂。

古色「和」香,京都五花街

在京都五花街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報告書中,小到藝妓的發簪,大到花街近50年來發展變化,精鍊地概括並讚美了京都的花街文化,稱其為日本傳統文化的延續做出了巨大貢獻。

既然如此,不如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享有高讚譽的「京都五花街」吧。

祇園甲部

祇園甲部,是京都五花街中最大的花街。作為京都市東山區八坂神社的周邊市街,自江戶時代誕生後一直延續至今。它南通新橋街,北接建仁寺,東鄰東大路街,西近大和大路街。其聞名的舞蹈公演有春季的「都踴」和秋季的「溫習會」。現在常駐有6名藝妓和28名舞妓女(2020年12月資料) 。

宮川町

宮川町,位於京都市東山區宮川筋二丁目至六丁目之間。其街道建築風格等尤為古色古香,你可以通過它來了解當年的花街風貌。有趣的是宮川町的紋章——三圈相錯相疊,意為寺廟、家舍與花街的 三位一體。

先斗町

先斗町,它是一條窄小的街道,緊靠從京都市中京區的四條通街至三條通街的大約500米一段鴨川河右岸。然而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茶屋也好置屋也罷,餐飲店摩肩接踵地排列在走道兩旁,別有一番情趣風情。

上七軒

上七軒,附近便是京都市上京區的北野天滿宮。與其他坐落於繁華街區的花街不同,它給人帶來一種寧靜致遠的安心感。據說當初再建北野天滿宮時餘留的建材被用來搭建了七棟茶屋,隨之便演變為「上七軒」這條花街。

祇園東

祇園東,與祇園甲部同樣隸屬於京都的著名景點「祇園」,兩者曾為一體,後被區分開來。整個祇園被東西向的四條通街與南北向的花見小路通街分割成四塊區域,其中,除了東北那一爿土地,剩餘的全歸於祇園甲部麾下,於是祇園東形成了其小巧的格局。立於其上的建築風格樸實自然,加之坐落有紅色鳥居,不由得讓人體會到嫻靜之情。

花街觀光指南——過時不候,「限定」活動何妨一探

說了這麼多,你是否已經心癢難耐想親自去到京都五花街,一睹藝妓、舞妓風采,一品傳世京都料理,一探舊時風情呢?而好不容易懷抱萬千期待而來,又豈能滿足於日常光景?那不妨就從小編整理出的以下情報中選取你所喜好的時令活動,來規劃你的花街之游吧!

1月7日~9日——始業式。藝妓舞妓們會穿上黑色和服戴上有吉祥之意的稻穗樣式的發簪,向所屬歌舞會的要職人員一一行禮。

2月初——節分驅鬼節。在八坂神社和北野天滿宮裡,藝妓舞妓們會分撒黃豆來驅趕「惡鬼」,喻意求得新一年的平安。

2月下旬——梅花節。在北野天滿宮裡,由藝妓舞妓們進行茶道表演,為正值觀賞時令的梅花另添一份色彩。

3月末~4月初——北野踴。由隸屬上七軒歌舞會的藝妓舞妓們在專屬會場為觀眾奉上「花柳流」派舞蹈。

4月——都踴。由隸屬祇園甲部歌舞會的藝妓舞妓們在專屬會場為觀眾奉上「京舞井上流」派舞蹈。

4月上旬——京踴。由隸屬宮川町歌舞會的藝妓舞妓們在專屬會場為觀眾奉上「若柳流」派舞蹈。

4月中旬——平安神宮例大祭奉納舞踴。除上七軒外的祇園四花街會在祭典上獻出華麗舞蹈。

5月——鴨川踴。由隸屬先斗町歌舞會的藝妓舞妓們在專屬會場為觀眾奉上「尾上流」派舞蹈。

5月14日——觀龜神社宵宮祭。為紀念傳說中的火伏神,入夜後祇園東的藝妓舞妓們集聚宵宮,手提燈籠一巡夜路。

6月末——京都五花街共同公演。京都五花街的藝妓舞妓們齊聚一堂,獻上佳舞,如今已成為京都每年夏日一大盛事。

7月24日——祇園祭花傘遊行。祇園祭,是與東京的神田祭、大阪的天神祭並駕齊驅的「日本三大祭」。祇園四花街會每年輪流獻上藝妓舞妓進行花傘遊行,為祭典增光添彩。

8月1日——八朔。農曆8月1日也叫做八月朔日,簡略後便成了八朔。當初是為了感謝稻穗神賜予的農作豐收之勢,之後演變為一種感恩的傳統,藝妓舞妓會身著黑色基調和服向師父或是茶屋工作人員們行禮致謝。

10月22日——時代祭。由五花街輪流扮成日本古代名人參加遊行,步行2千米從京都御苑行走至平安神宮,以此紀念平安神宮的創建和平安遷都。

11月上旬——祇園踴。由隸屬祇園東歌舞會的藝妓舞妓們在專屬會場為觀眾奉上「藤間流」派舞蹈。

11月23日——祇園小唄祭。為紀念舞妓入門必學曲目《祇園小唄》,每年日本勤勞感謝節那天都會在八坂神社旁的圓山公園中,那著名的「祇園枝垂櫻」旁的歌碑前,由舞妓誦詞鮮花,表達感謝之意。

12月1日——獻茶祭。為紀念豐城秀吉在北野天滿宮召開的北野大茶會,每年這天上七軒歌舞練習場裡,藝妓沏茶,舞妓端茶,遊客品茶,光景一派祥和。

12月13日——始事。為了迎接下一個春天,五花街將此日定為新一年的起始點,由此開始為新年做各種準備。藝妓舞妓們排著隊向師父及各個茶屋表達謝意,並道上一句「新的一年也請多多關照」。

總結

花街,是日本都市城區中的娛樂街區。其在古代更近似於風月場所,而現如今其街區里的行業通常都與藝妓、舞妓及其衍生服務相關,在日本觀光產業中擁有極其重要的文化意義。

日本各地都有其獨具特色的花街文化,然而最出名的當數「非物質文化遺產」「京都五花街」——祇園甲部、宮川町、先斗町、上七軒和祇園東。在這五花街上,你不僅能感受到它們共通的日本傳統之美,還能體會到它們各自或富麗堂皇或寧靜致遠的獨特魅力。

在京都市政府授予京都五花街稱號,給予其高評價的同時,也表達了對其今後是否能經久不衰留傳後世的擔憂之情。

等災禍平息,觀光業順利重啟,還不趕緊背起行囊抓起相機,前去一品花街之美,領略它的千嫵百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15782207_121194359-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