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管孩子,孩子越差!北大教授:避開3個誤區,掌握這4個方法

2019-09-18     育兒family

越管孩子,孩子越差!北大教授:避開3個誤區,掌握這4個方法

身為父母,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變得優秀讓人刮目相看,也有很多父母奉行虎媽政策,覺得只有嚴格的教育才能讓孩子成才長大,所以從小對孩子就是各種嚴厲要求,小到穿衣吃飯,大到學習補課,什麼都要一手抓,但是這樣的效果其實並不好。北大教育專家也是告訴我們,家長越是管著孩子,對孩子成長越是不利,有三個教育誤區是一定要避免的,而四個正確的方法也要同時掌握。

網友小梅也是分享了她的育兒經驗。最開始,小梅也是一個標準的虎媽,覺得孩子就要嚴格教育才行,所以也是各種嚴厲要求,甚至給孩子制定了一個時間表,規定什麼時間必須幹什麼,甚至精確到分鐘,可以說事無巨細都要管著孩子。但是這樣的效果其實並不好,孩子的反抗心理也是越加嚴重,很多時候甚至和小梅頂嘴,孩子的逆反心也是變得非常嚴重,甚至多次給父母惹麻煩。後來小梅也是改變了教育方式,不再管得那麼多,很多事情也不主動干預,漸漸的,孩子鬆綁了不少,對家人的態度也是和善了起來。時間一長,孩子各方面都有不小的進步。可見,教育孩子,一定要學會鬆綁,那麼還有什麼誤區是要注意的呢?

第1, 不要過分干預

很多家長特別喜歡安排孩子的日常作息,無論何時都要插一手,這樣的管理方法會讓孩子失去很多鍛鍊自身的機會,大事小情都由父母來操辦,就連穿衣收拾書包這樣的小事也要寶媽親子關心,這樣孩子哪裡會有獨立能力呢?時間長了,孩子什麼都學不會,變了一個服從命令的機器,一點自理能力都沒有!

第2, 給孩子太多獎勵

第二個教育誤區就是給孩子太多的獎勵了,孩子稍微表現的好一點,家長就是歡天喜地的各種誇讚各種獎勵,適當的給予物質表揚可以激發孩子的鬥智,但是無論事情大小,都要給孩子物質表揚,那麼這份激勵就變得沒有多大意義了。而且如果許諾的物質條件太過豐厚,孩子會變得更加功利,做事情忘了原則和初衷,負面影響也是很大的。

第3, 保護的太多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受風吹受雨淋,所以總是各種細心保護,疼愛孩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要讓孩子學會自己飛翔,如果什麼事情都有父母托著保護著,孩子很難獨立成長。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多給孩子一些空間,讓孩子勇敢挑戰困難。

那麼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什麼呢?

第1, 給孩子空間

想要讓孩子健康成長,適當的空間和寬鬆的環境很重要,要讓孩子有一定的獨立自主能力,給孩子選擇的空間,讓孩子根據自身的喜好來安排日常活動,家長要扮演好護航員的角色,為孩子提供建議就好。家長不要什麼都參與,要學會放手,讓孩子擁有最大的選擇權,這樣才能不斷激勵孩子向前。

第2, 要讓孩子懂規矩

遵紀守法是必須要做到的,雖然我們鼓勵孩子自由發展,但是也一定要遵守基本的規矩。在孩子成長的規程中,家中一定要讓孩子明確,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是絕對不可以做的。孩子明天要按時休息,不能因為懈怠就逃學,這是絕對不可以的。家長放開手不代表縱容孩子的一切行為,該嚴厲的時候也是絕對不能馬虎的!

第3, 獎勵很重要

精神獎勵遠比物質獎勵更有用,物質獎勵有用但是效果一般,長期的物質獎勵還有弊端,還容易讓孩子變得驕奢,反而是家長的肯定和讚美更有用處。當孩子成功完成一個目標的時候,給孩子買玩具遠不如大人的鼓勵有用,你的讚美,你的肯定,一句孩子你真棒,效果會更好!

第4, 學會承擔責任

勇敢承擔責任是一定要教會孩子的。當犯錯之後,要教會孩子反思,不能什麼事情都歸咎於外在原因,要從自我反省開始,找到自己的不足,勇敢承認自己的缺點,知不足才能讓孩子進步。比如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不能怪老師怪學習,要反思自己。學會承擔責任,學會反思內因,這點很重要。

身為寶媽,我覺得教育孩子是一件堪比長征的苦差事,不但需要寶媽寶爸有足夠的耐心,恰當的方式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要太過寵溺孩子,什麼事情都大包大攬的,這樣容易使孩子喪失獨立能力。教育孩子之前,一定要先立好規矩,讓孩子知對錯,知榮辱,這樣孩子才能健康成長。不知道你都有什麼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MkNRW0BJleJMoPM1nv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