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洗個熱水澡
不僅能驅逐寒氣
還能舒緩勞累
簡直是一天中最大的享受
但有傳言說
上了年紀的老人
冬天洗熱水澡會導致中風
這是真的嗎?
冬季乾燥
很多人出現皮膚瘙癢的問題
有人認為
洗澡洗多了
會加劇瘙癢
這也是真的嗎?
冬季到底能不能安全洗個澡?
冬季洗澡老人易引發中風?
腦血栓又稱缺血性腦中風,是由於腦部血管阻塞或破裂所致,中老年人發病率較高。其誘發因素包括:情緒激動,用力大小便,進食過飽,運動量過度,酗酒以及不當的洗澡方式。
老年人本身就有比較多的基礎疾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還有動脈硬化的情況,這些基礎疾病會使腦部相對容易出現供血不足。
而且吃飽飯的時候,血液會集中到胃腸道,此時腦部的血液相對缺少,所以不建議飯後馬上去洗澡。
因為洗澡時,熱水會使血管擴張,加重腦部缺血。腦部缺血嚴重時,會容易產生頭暈甚至輕度中風的情況,比如突然說話不清楚,或者手腳無力等。
如果吃飽飯後立即去洗澡,對於老年人,尤其是對有心血管基礎病的老年人而言,的確容易造成腦部意外缺血,從而引發中風。
但是這也不能說,洗熱水澡就特別危險,或者不能洗澡。老人洗澡有兩點要注意,第一是時間不要太長,水溫也不要太高。第二是要注意浴室的通風,不要因為環境的缺氧引起腦缺血缺氧症狀的加重。
冬天安全洗澡清單
洗澡水溫不宜過高
寒冷的天氣里,很多人都喜歡用很熱的水洗澡,甚至覺得越高的水溫越能提高身體熱度。
但洗澡水溫過高會讓你的皮膚苦不堪言,它會破壞皮膚表面的油脂,導致毛細血管擴張,加劇皮膚乾燥的程度。
同時,過高的溫度還會增加心臟負擔,因為全身皮膚血管明顯擴張,使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膚,導致心臟缺血缺氧。
建議:冬季洗澡時水溫以40℃左右為宜,用這個水溫洗澡最能消除疲憊。
洗澡時需適當通風
很多人冬天洗澡都喜歡關緊門窗,唯恐外面的冷空氣偷偷潛入。但如果使用燃氣熱水器洗澡,這種行為極易引發一氧化碳中毒。
建議:冬季洗澡時別緊閉門窗,超過半小時一定要注意通風。否則若出現中毒,會有生命危險。
洗澡順序要正確
冬季的低溫使人體皮膚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而冬季洗澡水的溫度又相對較高,溫熱的水突然從頭而至,會讓人體調節系統「措手不及」,引起頭部及全身皮膚血管驟然擴張,大量血液集中到皮膚表面,導致心、腦等重要臟器急劇缺血,頭暈、胸悶等種種不適也會隨之找上門來。
心臟急劇缺血會引發心血管痙攣、心絞痛,嚴重者甚至誘發急性心肌梗死;腦部急劇缺血易出現偏癱、失語等「中風」症狀;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還會因此驟然下降,出現頭暈、心慌等不適症狀,甚至昏厥。
正確洗澡順序:先用熱水沖腳,待腳部溫暖後,再慢慢往身體其他部位淋水,讓身體逐漸適應。
熱水泡澡時間不宜過長
冬季天氣寒冷,大家都喜歡長時間泡在熱水中,這可不是什麼好習慣。
泡澡時間太長,會使皮膚表面失去油脂保護,從而產生乾燥瘙癢等症狀,還會引起皮膚發皺、脫水等情況。
此外,長時間泡澡容易使人疲勞,易引起心臟缺血缺氧,致使冠狀動脈痙攣、血栓形成,甚至誘發嚴重的心律失常而導致猝死。
建議:冬季泡澡20分鐘,淋浴5-15分鐘即可。
不宜使用清潔力強的浴液
冬季皮膚本就乾燥脆弱,如果使用清潔能力較強的浴液,會損害皮膚保護層,加重皮膚問題。
建議:浴液一定要選擇鹼性小的,中性的最好。沐浴後最好塗一層可以潤膚、保濕的護膚品。
冬天洗澡3個誤區
飽食、空腹時不宜洗澡
飯後立即洗澡,由於消化道血流量較少,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引起腸胃道疾病,誘發噁心、嘔吐、上腹部疼痛等症狀。空腹則會造成低血糖,腦部供血不足,會導致暈厥。
另外因為腦、心臟等部位供血不足,容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另一方面會加劇心臟缺血,甚至發生心絞痛或猝死。
建議:洗澡時間應在飯後兩小時,或下頓飯前1小時左右為宜。希望完澡後,注意飲水,適當補充水分。
酒後不宜馬上洗澡
酒後千萬不要立即洗澡,因為洗澡時,人體內儲備的葡萄糖會因體力活動和血液循環加快而被大量消耗掉,而酒精會抑制肝臟的正常生理功能,使其不能將儲存的肝糖元轉化為葡萄糖,並及時補充到血液中去,從而造成血糖含量大幅度下降。
酒後洗澡容易引發頭暈、眼花、全身無力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引起休克。
建議:洗澡時間最好選擇在酒後2小時左右。
洗澡後不宜立即睡覺
洗完澡後別立即入睡,因為洗完澡體溫會升高,不利於幫助睡眠的激素「褪黑素」分泌。而枕著未乾的頭髮睡覺,很容易頭疼,嚴重影響睡眠質量。
建議:洗澡1個小時後再睡覺。
參考資料:
1.天津交通廣播 《冬天洗澡的6個誤區,不注意會生病,最後一個可能喪命!》
2.讀者報《冬天洗澡是技術活,一不小心會洗出病》
3.長江日報《冬天洗澡也有講究!這些不好的習慣,你占了幾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EfraW8BMH2_cNUgMJY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