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人、文學編輯、作家、編劇、收藏家、吸貓達人、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創辦人及館長……擁有眾多標籤的馬未都,是個標準的「斜槓中年」。他學識淵博、閱歷豐富,在文藝圈、收藏界等多個圈子裡人緣都極好,人稱「馬爺」。
9月26日周日22:00,由三星Galaxy Z Fold3 5G摺疊屏手機冠名播出的人物訪談節目《追夢人之無界人生》將在浙江衛視播出第二期節目,馬未都將帶著他對於收藏的感悟、對於夢想的定義,以及他視若珍寶的40隻「觀復貓」一起,和觀眾分享屬於他的無界人生。
追夢經歷自然而然,曾為文學夢放棄「鐵飯碗」
14歲時,馬未都就跟隨父親來到東北干農活,當起了農民。20歲時他進了航天工業部的一家工廠,成為一名工人。當時這份工作屬於「鐵飯碗」,收入高,但乾了5年多之後,馬未都又換了一個新的人生賽道。從小有文學夢的馬未都,追夢的經歷看起來自然而然:他寫了小說《今夜月兒圓》被《中國青年報》整版刊發,73天後,他被調去做《青年文學》的編輯。
成為編劇、拍電視劇似乎也是自然而然的事。馬未都和王朔、劉震雲、葛優等人都是好友,大家玩著玩著就「玩」出了《編輯部的故事》和《海馬歌舞廳》。儘管那時候拍電視劇很掙錢,但馬未都對此興趣不大。在他看來,拍電視劇大量的時間是空置的,他不喜歡浪費時間,不喜歡紛雜的生活,於是他自然而然地踏出了影視圈,踏入了收藏界。
用買彩電的錢買藏品,每件藏品都有一段故事
1996年,馬未都創辦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觀復博物館,開始收藏中國古代藝術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屬器等。節目中,主持人蔣昌建走進觀復博物館,聽馬未都講述收藏那些事。
馬未都的第一件藏品是他二十多歲時買的,當時花了1600元,相當於一台彩電的價格。那時候彩電可是奢侈品,但馬未都不在乎,他對看彩電的「享樂」毫無興趣,對當時被人鄙視的收藏卻鑽研很深。
磁州窯、定窯、鈞窯、耀州窯……觀復博物館裡的寶貝甚多,馬未都如數家珍,每件寶貝背後都有一段故事。他有一件窯變釉尊,主人曾是白求恩的戰友;他以沒想到的價格,收了文物鑑定家王世襄的一件寶貝;他也曾有「打眼」買虧的經歷……節目中,主持人池長庚還採訪了和馬未都有過交集的編劇史航以及文玩領域知名專家遲銳,他們分別講述了「馬爺」的人格魅力。更多精彩內容將在節目中呈現。
不接受「百億身家」說法,文化信仰是精神支柱
馬未都從來不賣藏品。他認為賣東西就不是文人,這「放不下的面子」也反過來拯救了他的收藏人生。「對文化、文物而言,天天琢磨賺錢,就沒有研究的心境了。」馬未都說,他不接受外界說他有「幾百億身家」的說法,文物被量化、被注意的同時,其實正是文化在傳播的過程,是世界對中國文化的一種認同。
觀復博物館裡有40隻「觀復貓」,每隻都擁有姓名:金胖胖、王情聖、韓昏曉……每天慵懶度日,怡然自得。它們被馬未都做成了品牌,也體現了馬未都的初衷:他希望做一個親切的博物館,可以讓觀展者觸摸和交流。
馬未都也有焦慮,他的焦慮來自年齡。但他以文化信仰作為精神支柱,筆耕不輟。「人生不能揮霍,我也不想獲得什麼成就、學位,只希望把懂的東西傳下去。」所以他寫了不少文化普及的書,他也決定將來把所有藏品捐獻給社會。
以「觀復」之心靜看萬物本質,於有形探索無形,是為「無界」。9月26日周日22:00,由三星Galaxy Z Fold3 5G摺疊屏手機冠名播出的《追夢人之無界人生》將在浙江衛視播出第二期,一起來感受馬未都的追夢歷程和無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