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位老兵口述抗美援朝歷史,「1950他們正年輕」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8月28日訊(長江日報記者萬旭明)9月2日,第八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將回到祖國。9月3日,一部以26位志願軍老兵口述為主線的紀錄片《1950他們正年輕》將上映。28日,影片在漢公映,老兵們的講述、真實的歷史細節,讓觀眾從另一個維度走入了70多年前的血與淚、青春與遺憾。
他們有過青春,灑過熱血
在4年時間裡,《1950他們正年輕》劇組走訪了50餘位志願軍老兵,影片呈現了其中26位的講述。時隔70餘年,老兵們已逐漸逝去,坐在鏡頭前的他們都是八九十歲高齡的老者,但在1950年,他們還都是十幾二十歲的青年。
「我蹲在條案上,最後念到我的名字,一下子就跳起來了。」87歲的老兵任紅舉在影片開篇里這樣回憶道。作為文工隊的一員,他的隊長、戰友其實都是學生。但到了戰場上,他們都是戰士,演白毛女的演員犧牲了,唱歌劇的演員負傷後趴在戰友的背上,唱了一路「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在老人們的回憶中,歷史以一種無比清晰的方式呈現在觀眾眼前。他們不僅是「最可愛的人」,也曾是一個個意氣風發的少年。他們有夢想,躲避襲擊時最惦記的是「我想當手風琴演奏家,手不能受傷」。他們有害怕,「趴在雪地里三天三夜,聊的是這一仗後自己還在不在」。而他們更多的是保家衛國、視死如歸的決心,「這個仗如果打到咱們國家,那就完了」。「我們的心態就是,活著干,死了算。」
他們心存遺憾,影片致敬英雄
在回憶歷史時,讓老人們落淚,甚至掩面痛哭的,幾乎都是「犧牲的戰友」。
94歲的薛英傑老人在片中回憶起了一位戰友,他們12歲時一同加入解放軍少年班,而後一起跨過鴨綠江。戰友犧牲在前線,老人親手埋葬了他。曾答應「如果一個人犧牲,另一個就要帶他的遺骸回國」,但戰爭無情,老人最終未能實現諾言。在鏡頭前,他失聲哭泣。
導演宋坤儒透露,在電影公映前兩個月,薛英傑老人去世了。拍攝結束後,劇組通過各種途徑尋找、搜集那位戰友的信息,並告知老人,以表安慰。「第一次拍攝的時候,老人可能還精神矍鑠,過了半年再去,老人就不能說話了。已經有幾位老人在電影公映前去世了,這是我們的遺憾。我們希望這部電影能讓更多的人關注到志願軍老兵這個群體。」
作為一部口述歷史形式的紀錄片,《1950他們正年輕》將在大銀幕上映。導演宋坤儒說道:「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做成電影在院線放映?我覺得,做成電影是我能做的,對他們最高的致敬。當年,他們用鮮血和生命為祖國人民築成一道血肉長城,將強敵阻於國門之外,他們在用他們的方式報效國家,而我作為一個導演,將他們搬上大銀幕,是我對他們的敬意。」
【編輯: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