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覺得飄窗有多麼的洋氣,現在就對飄窗有多麼的嫌棄。小時候幻想過兩個絕佳居住場景,一個是閣樓,另一個是飄窗。
飄窗大概出現在二十世紀,可謂是一個突然的興起。從洋房的觀景概念里油然而生,告別推拉窗戶的乏味陳舊,用向外凸出的平台,三面環窗的視野,構造了一個特別的格局。
但經過二十年的風吹雨打,飄窗已經成了一個過氣的流量。
現在搜索關鍵詞「飄窗」,跟上的聯想詞一點都不友好——飄窗有什麼用?飄窗能不能砸?飄窗怎麼改造?
裝修是一個神奇的動作,偶爾會破罐子破摔,但結果又是治癒的。
有人喜歡清水房,一切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勾勒,披星戴月又灰塵僕僕;圖省事的選擇精裝房,卻又挑三揀四無從下手。
買房是美好生活的起點,家裝才是不斷變幻又充滿未知的人生跑道。
以前覺得家裝離自己很遠,後來發現裝修是長大的必修課。
汗水流過的建材市場,跟對方扯筋割孽的瞬間,深夜裡突然驚醒的想法,小本子上算過的帳,從提心弔膽到會心一笑。
但滿意不過一年半載,又想重新折騰……
從今日起,大榜歷久彌新的系列「鎮宅」重新啟動,不定時更新。
這一期,從愛恨交織的飄窗入手,砸掉與保留的人各抒己見,觀景與儲物的用法各執一詞,地台與榻榻米正在打架。
以前買房是專挑有飄窗的看,現在看見飄窗就問能不能打。
有飄窗情結的@樂多 從小就愛,「白天看車水馬龍,晚上看星星眨眼」,偶爾去姑媽屋裡留宿就欽點要睡在有飄窗的臥室。
長大後她也買了帶飄窗的房子,「現在的飄窗更長也越寬了」。
鄰居@曹珂 本來是想打的,但兒子有點喜歡,「一個暑假都趴在飄窗上看漫畫書吃西瓜」,偶爾發獃覺得樓下的車像火柴盒。
飄窗以前是開發商的噱頭,現在只能給你說飄窗會贈送你面積。
贈送的面積如果能打掉就好了,我問了設計師@雲海 ,他表示自己服務的業主,「百分之八十都選擇打掉了飄窗」。
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可能是貓。
每一個飄窗都會長出一隻貓,「多麼喜歡在飄窗上曬太陽」,飄窗就是貓眼裡的貓爬架,生人勿進一個人暗自神傷。
對於有功能性需求的人來說,飄窗使用起來真的食之無味。
飄窗鋪的石材又硬且冰,盤腿坐半個小時都腰酸背痛,倒是可以放軟墊子上去,結果兩三天沒有坐一去看全是積得灰。
窗簾也不好安,「貼著飄窗安還是掛在屋內」,稍微沒安好就是一條縫。
開關窗也是一件討厭的事情,手短的人根本就是要站在飄窗上,@一駿 表示不方便且危險,「推窗出去就感覺要跳樓」。
於是連夜加裝了紗窗。
同桌@瑞貝卡 拍來她的飄窗,是每一個飄窗的縮影,「堆的全是衣服」,早上在裡面刨兩下選出一件相對乾淨的穿上。
之前@一駿 喬遷的時候,嫌棄屋裡味道大,在飄窗上放了一瓶香薰,結果晚上客人直接往飄窗扔衣服,「飄窗香了一個月」。
於是連夜加放了髒衣籃。
從審美的角度來看,飄窗也確實不流行,孫燕姿歌里唱的落地玻璃才是風很大,「把占地方的飄窗一打,換上落地玻璃」。
@puuucca 一邊發照片一邊罵罵咧咧,「我家飄窗可太多了」,然後又補了一句,「飄窗快倒閉吧,還我陽台」。
主要現在流行的風格也是侘寂風,大概就是家徒四壁且空無一人。
這種風格要求就是簡潔寬敞,不能有多餘的線條,有一點做舊感,飄窗的出現就是畫蛇添足,一顆老鼠屎壞了一個氛圍。
而@雲海 開玩笑說,「主要是房價這麼貴,能多打一平米都賺」。
打不了的飄窗就像熄燈之後出現的蚊子,心裡不痛快又不甘心。
@樂多 說他們小區有個鄰居不聽招呼打了飄窗,還是被物業找上了門,「還原」,衝動的懲罰就是親手給自己砌一個飄窗。
親手砌飄窗的人,在我眼裡也是為自己做一個榻榻米。
榻榻米也是一個過時的詞,全屋定製的@歐辰 說,「很久沒做過」,@巧妹 說她要不是為了湊滿減,也不會選擇榻榻米。
榻榻米跟飄窗一樣臨窗,平地起高樓, 儲物加睡覺一氣呵成。
但說實話一樣雞肋,儲物可以但收放真的不自如,第一步要把床拆了,睡起來很硬,一頭一尾都是頂天柜子有一種壓抑感。
看起來是利用好了空間,但另一面完全磨滅了空間的可能性。
在飄窗的基礎上做一個榻榻米,其實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一駿 還是不敢在這睡覺,「害怕晚上踢碎玻璃滾下去」。
雖然不能完全把飄窗打掉,但如果能打掉一點也咽下一口氣。
同事@當綠 就發來她的巧思,飄窗的鋼筋都在,但是可以把局部抽空,靈機一變成了兩個抽屜,又能坐又能儲物。
或者乾脆破罐子破摔,繼續把飄窗抬高。
鄰居@垚 就把客廳的飄窗抬升了一組抽屜出來,雖然又浪費了一點採光,但是操作平台合適,又可以當一個餐邊櫃。
飄窗正在消失,但又變成了另一種東西存在——地台。
飄窗打了之後,一般會放一把休閒椅,或者改成書桌,但也有人會做成夢中地台,飄窗無限降低換成木板就成了地台。
地台正在流行,門檻變低,作為床架出現,或者成為沙發一角。
成本不貴,大概300多一平米,加一根燈帶有氛圍感與漂浮氣,目的是一個休閒區,擺上綠植或者盤腿坐在上面看書。
@赫 也在計劃地台,他說可以提升屋裡的層次,「有圍爐而坐的感覺」。
而越來越多人,都是將就使用飄窗,打不了也沒有好的辦法改造。
@周三三 用木板替代了飄窗石,柔軟了但一下雨木板要發霉點。
像@Fion 比較聰明,用樺木把飄窗一圈都包裹起來,瞬間就立體了起來,飄窗像是一個造型,放上風扇有點像MUJI海報。
但無論如何利用率都不算很高。
要麼就是架一個桌子在上面喝茶,要麼就是擺很多綠植成為植物角,要麼就是堆鞋子堆化妝品,要麼就是牽一根繩子晾衣服被子。
才裝修完的@nico 飄窗是自己搭的讀書角,連牆上都貼起海報。
以前和父母住的時候使用頻率很高,「基本在這看書,牆上還貼得有讀書筆記」,之所以放書在這,也是不想淪為堆衣服區。
這個理由也是大部分人的心聲,稍微搞一下,但其實沒有使用期待。
飄窗是一個美麗廢物,現在掐掉美麗只剩下了廢物二字。
對於租房的人來說,應該依然想要一個飄窗,「至少證明這是一個房間,而不是客廳用木板劃出來的」,隔音也好點。
而且一個房間裡增加了活動空間,延伸了儲物的平台。
但對大部分有房的人來說,只想越擴越寬,打完飄窗恨不得再伸一個防護欄出去。
有人說,飄窗也變相剝奪了把頭伸出去吹風把手伸出去接雨的快樂,「飄窗讓風都流動得慢一點」,親近不了大自然。
那麼所以,如果買房附贈你砸不掉的飄窗,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