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燒烤火出圈!吃烤肉,讓人類前途無量!

2023-04-25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原標題:淄博燒烤火出圈!吃烤肉,讓人類前途無量!

最近,淄博燒烤火了。有多火?

網友調侃:「我們淄博上次這麼熱鬧的時候,還是在齊國。」

「烤爐+小餅+蘸料」即淄博燒烤靈魂三件套。傍晚涼風微微,在烤到微焦的肉串撒上孜然、辣椒麵,一口下去,美味留香,簡直不要太爽!

其實,燒烤歷史悠久!今天,讓我們來追溯燒烤的歷史,看看吃燒烤、吃肉對人類進步的巨大意義。

烤肉創造人

相比茹毛飲血,烤肉當然是人類飲食史上一大進步。英國靈長類動物學家理察·蘭厄姆(Richard Wrangham)提出了一個假說:吃熟食在人類進化中,發揮了很大作用。蘭厄姆相信人類最早用火的時間是160萬年前,這個時間比科學界一般的觀點早許多。不過,因為古人類點火的遺蹟很難存留,我們現在還無法證實,烤肉是何時「發明」的。

石器時代

無論是生肉,還是植物的塊根、塊莖,燒烤之後質量都會提升一個等級。烹調不僅改善口味,也將肉和素菜變軟,變得更容易消化、更營養。對於我們軟弱的嘴巴和消化系統,是再好不過的。160萬年前,我們祖先的大腦在迅速擴大,當然需要許多能量,假如蘭厄姆是對的,熟肉熟菜的豐富營養,曾為大腦的進化作出重要貢獻。

人類的餐桌

蘭厄姆進一步猜想,為了保護珍貴的火種,原始人類必須分工。女人採集植物性食物,燒烤塊莖,防備火焰熄滅,男人狩獵大型動物,隨後將獵物帶回「營地」。於是,火堆把人群聯繫在一起,圍繞著烤肉,社會和家庭的雛形誕生了。在人類這個物種的歷史上,食肉者不鄙,甚至可能前途無量!

愛吃肉的大腦

除了眼鏡猴(幾乎只吃昆蟲)以外,人是猿類和絕大多數猴類中,食肉最多的種類。黑猩猩非常喜歡吃肉,會獵殺猴子或羚羊,不過,它們開葷的次數並不多。平均而言,每頭黑猩猩每天只能吃到27克的肉。相比之下,波札那(Botswana)的昆族,以狩獵和採集為生,他們的食物中,平均40%的熱量來自肉,在狩獵旺季,甚至可以高達90%。

可以說,人是嗜好吃肉的猿。吃肉甚至在我們的進化史上,具有非凡的意義。1966年在芝加哥大學舉行的一個人類學會議,名為「人,狩獵者」,討論了在人類的進化史上,狩獵和食肉的重要作用。

大多數靈長類的食物,都含有大量纖維素和木質素(草、樹葉、嫩枝等)。為了消化這些粗糲的食物,它們進化出了很長的腸子和巨大的胃囊,胃裡生活著特殊的細菌,可以分解纖維素,提高食物的營養價值。很多靈長類,雖然四肢苗條(如金絲猴),或肌肉健美(如大猩猩),並不肥胖,但身材還是很臃腫,腹部很大,因為它們的胃腸體積太大了。

金絲猴

人類需要食肉,主要的原因是為了供養我們的巨型大腦。大型的猿,比如黑猩猩的腦容量是350~550毫升,而我們的腦容量在1200毫升以上。神經元耗能非常厲害,安靜不動時,大腦要消耗人體能量的20%~25%。換句話說,大腦是個很「燒油」的器官。我們必須找到高質量的食物,才能「供得起」高耗能的大腦。

煎牛排

另外,節約開支也是增加大腦供能的一個辦法。人類學家萊斯利·艾洛(Leslie Aiello)和彼得·惠勒(Peter Wheeler)比較了人和其他動物的內臟,人的心、肝和腎,都和同等身材的哺乳動物差不多大,但腸和胃只有普通動物的40%。內臟也是耗能很大的器官,腸胃小,就能節省下許多能量。所以,人類雖然頂著一個大腦袋,耗能卻不算很多。但這也限制了我們的消化能力,不能像其他猿猴那樣吃草為生,只能處理一些容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

雖然我們今天都知道,「聰明」在人類生存史上的價值。但沒有足夠的營養,消耗極大的巨型大腦對我們只是累贅,不是助力。所謂「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人類的祖先放棄粗糙的草食,選擇容易消化、能量密度高的肉,以及植物比較「精細」的部分如果子、塊根,「養得起」強大的大腦,大腦強大的認知能力才能成為演化上的優勢,幫助我們在自然選擇中取勝。

本文綜合整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原標題《肉食者不鄙》,作者陶雨晴,有刪改,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4987b7fd63838231ebeedbcb808b4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