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 第 245 篇 原 創 路 書-
當元旦碰上「喜羊羊」,就需要找找周邊可進可退的線路了!
瑤一字,向來與山水並提。那些融于山林,與自然達成天人合一的瑤族人,在無數年裡,遷徙到風景優美的峻岭、河谷之中,形成一個又一個漂亮的瑤寨。
而在廣東、湖南之間的南嶺山脈核心區域,無數瑤家兒女在這裡生活,並締造出一個個令人神往的秘境。
今天帶來的這條南嶺越野穿越線路,從地理上看,在萌渚嶺、大瑤山、九嶷山、大東山等山川河谷中穿行,從行政區域上看,則是在廣東、湖南兩省,而從文化上,則基本在瑤族聚居區內走。
因此,除了能遇見諸如歐家梯田、涔天河、秦岩溶洞、麻江源、湘江源、雲冰山、莽山等自然風景,也會邂逅油嶺瑤寨、井頭灣古村、寶鏡古村、香草源、漿洞、乳源等瑤族文化聚集地。
南嶺穿越線路示意圖,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一)湘粵瑤鄉段
這一段連接了粵北、湘南兩區域的南嶺風景及豐富瑤族文化,因此走在其中,除了那一路山水一路景,也有那步步動心、美徹心扉的瑤寨。
第一站 連南
廣東瑤縣。
作為出發地的連南,本身就是瑤文化走廊的第一站。它既是廣東最重要的瑤族縣,也是很多旅遊線路上的途經點。
在出發之前,如果你對瑤族的文化還有些陌生,那推薦你先到縣城裡的中國瑤族博物館走走,對瑤族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對接下來的行程頗有益處。
縣城南面,是旅行者比較熱忱的三排瑤寨。這裡的建築比起傳統的瑤寨建築不是特別突出,很多都是新建起來的,缺少了一些古意。
瑤寨
但可以在這裡了解、體驗瑤族的文化及衣食住行,比起將瑤文化濃縮在一個建築物里的博物館,這裡更像開放式的瑤文化博物館。
南崗
如果你想見到原汁原味的瑤寨,可以再去遠一點的南崗瑤寨、油嶺瑤寨。
這兩個瑤寨都是千年古村,南崗瑤寨傳聞是洪秀全傳道居住之地,如今村中保有三百多戶完整的瑤寨建築,走街串巷的石板路更是充滿時間的印記,對於喜歡訪古的旅行者,會在這裡有不錯的收穫。
油嶺瑤寨
油嶺瑤寨比較突出的還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這個稱號,擁有兩個國家級非遺——瑤族耍歌堂和瑤族長鼓舞。
如果你對梯田感興趣,則不應錯過坐落在縣城西面的歐家梯田。梯田位於海拔1659米的大霧山山麓,分布在歐家村四周,綿延三公里,為廣東規模最大的梯田。
(歐家梯田)
勘路者說:從連南出發去碼市,其實有兩條路,一條走的二廣高速G55、省道S326的大道,一條則是穿行在黑山梯田、安寧河的小道。
小道的風景會更多一些,基本分布在公路兩邊,也不用繞來繞去。大道則更好走,路況更好一點。
如果你打算走小道,導航方面可能不能直接導航過去。面對這種情況,可以先從連山導航到黑山梯田,再導航到碼市。
自駕小貼士:連南縣距江華縣約153公里,行車用時約3小時30分鐘;自連南往北過西岸鎮,後轉S326過碼市、水口大橋、涔天河水庫而到江華。
(二)涔天河水庫風光段
雖然從連南到江華,整一段都是瑤文化走廊,但這一段會經過涔天河水庫。那美麗的自然風景,也許會讓你暫時擱置瑤鄉的美,而專注於沿途山川湖水的自然、大氣。
第二站 江華
神州瑤都。
自連南越過省界,就進入了湘南地區的碼市。這裡是線路沿途一個比較大的村鎮,從它的名字上,其實也能知道它是由古至今的一個商業集散地。
碼市由於瀟水上游的馮河穿過,設有船泊停靠的碼頭,因而成為商賈雲集之處,最初因建有館鋪,而稱碼頭鋪,後更名碼市。
瑤寨
鎮中有一處李啟漢故居,是我黨最早期黨員李啟漢居住過的地方,感興趣的話,可以過去看看。
碼市開始,沿馮河往西走,會來到水口鎮的水口大橋。
如果你趕時間,可以不過橋,繼續沿著S326過小圩鎮,在白芒營上G207而到江華縣城。反之,則可以選擇過橋。
涔天河水庫
過了橋,往左邊拐向西面,就走在了涔天河水庫觀光路上。這條長几十公里,基本貼著河流修建的公路,曾在一段時間被當地人詬病是面子工程,修得又彎又繞,非常難走。
但隨著一次自行車賽的舉辦,這條路被更多人看見,沿途的風景更被他們所讚嘆,進而打開了當地的旅遊窗口,這種聲音才漸漸小了下去。
涔天河水庫上的大橋
如今,當你走在這段路的時候,除了能見到一邊是因兩岸青山而映照得碧綠的湖水,一邊是林深樹密、崇山峻岭的自然風景外,也可以坐上水庫的遊船,在湖中遊覽,與涔天河來一次近距離接觸。
從水庫出來,再走一段路也就到了江華。
江華
江華是湖南唯一的瑤族縣,也是中國十二個瑤族縣中瑤族人口最多的,是中國真正的瑤都。
在這裡,你可以選擇去盤王殿走走,叩拜盤王,祈福消災。也可以去沱江老街走走,當作為地最富年代氣息、最能感受時光流逝的地方,這裡尚有保存完好的吊腳樓與濃郁的市井氣息。
江華的西邊大嶺,如今已經成戶外愛好者的目的地,這裡除了能一覽江華全城的風光,也可以在風車林立的山上,觀日出雲海,賞星空明月,特別悠閒與愜意。
勘路者說:過完碼市後,如果你打算處理一下肚子問題,可以在途中的黃沙村停留,村中有一個鴻順農莊,在這裡吃吃當地的瑤家菜也很不錯。
走涔天河水庫觀光路時,行車一定要特別注意,由於路面沿河、沿山而修,會存在視線較短的情況,而且彎位比較多。所以要注意彎位鳴笛,保持車速車距行駛。
自駕小貼士江華縣距井頭灣村約43公里,行車用時約1小時;自江華往南沿沱江而走,過白芒營而到井頭灣。
在江華可以這樣玩(瀟賀古道):
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三)古鎮民俗風情段
這一段的主要風景還是沿途的水鄉風情以及井頭灣、寶鏡這兩個頗有歷史的古村落。
第三站 井頭灣
枕水而居。
從江華往南沿著沱江(西江)走,可以來到白芒營。
古代時,白芒營作為「三省通衢之地」,屬於兵家必爭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歷朝歷代基本在此置兵戍守。
《清一統志•永州府二》上就有相關記載:在江華縣南,接富川縣牛岩灘界,設把總戍守。
當然,如今保留下來的古蹟很少,如果向在這裡尋古訪今,怕是有點困難。
過白芒營後,會經過湖南省政法隊伍教育基地的江華故居,這裡是主持對江青、林彪兩個反革命集團的審判的江華同志居住過的地方。
再然後,就到了位於萌渚嶺北面的井頭灣古村。
井頭灣
這其實是一個瑤、漢雜居的古建築群,一個不收費但內容非常豐富的景區。
古村中的居民源於明朝一支蔣姓族人的遷徙落戶,因此大多姓蔣,但後來受瘟疫影響,村子僅剩汝新公一人。
好在汝新公勤勞務實,成家立業後回到村子,慢慢讓村子形成今天的規模,如今村頭也立有供奉祖先的祠堂。
井頭灣
進村的村道雖然狹窄,但還算平整,小車可以直接開到古村口。這裡的房屋依山而立,順水而建,多為三合院格局,加之瑤漢建築文化的融合,而獨具一格。
不過村裡的居民大多搬遷到不遠處的新樓,這些老房子除了一些念舊的老人還在居住,大多無人居住。
即使現在進行了旅遊方面的開發,但相關配套還是有點缺少。幸運的話,你會遇到當地的義務講解員,在他們的聲音里,可以見到一個非常有故事且美麗的古村。
井頭灣
逛完古村以後,可以原路返回至白芒營,然後順著S326往東走,會遇到一個溶洞,秦岩溶洞。
溶洞的規模其實不算大,如果不是特別喜歡溶洞的話,可以選擇略過,然後會遇見勾掛嶺。
寶鏡村何家大院
如果你想輕鬆一點,可以走勾掛嶺隧道,反之,則可以挑戰一下勾掛嶺的盤山公路。
過完勾掛嶺後,就來到了小圩鎮。由鎮往南,這可以去到寶鏡古村。
相比起之前的井頭灣,寶鏡古村其實具有更多的現代氣息,那些日漸增多的仿古建築,其實就能說明一切。
寶鏡村
村子因清代名士何應祺順瀟賀古道到道縣,再由沱水、馮河而上來到這裡定居而逐漸有了名氣,後隨著何氏族人進入朝廷任職,村子因而興旺。
自村子原路返回,繼續往東走,會來到水口鎮。如果在鎮里閒逛的話,就會發現一個愛情小鎮的地方。
愛情小鎮
雖然名字聽上去很好,但其實是一個借庫區改造而搞出來的一個房地產項目,有時間的話,可以過去看看,打打卡。
自駕小貼士:井頭灣村距香草源約106公里,行車用時約2小時50分鐘;自井頭灣往東走,過秦岩、水口鎮、桐衝口、龍虎大峽谷而到香草源。
(四)龍虎大峽谷段
這一段會來回穿越兩次龍虎大峽谷,對駕駛技術一般的旅行者而言,在這段上,會走得心驚肉跳。
第四站 香草源
香味撲鼻。
沱江在江華稱為西河,而馮河則叫東河,二河在縣城交匯後,流到道縣則稱瀟水,是湘江的主要源頭之一,而麻江匯入馮河,所以,麻江也算是湘江源之一。
而到了水口,再過一次馮江上的水口大橋,當然,這次不需要再走涔天河水庫路,而是右拐向東走X081,就可以進入麻江流域。
盤山公路
不過沿途基本是密密麻麻的盤山路,但好在路況不錯,而就在這些盤山路上走個四五十分鐘,穿過數個瑤寨,就可以來到崇山峻岭包圍下的桐衝口,千年瑤寨就在這裡。
雖說是千年,但村子其實是2017年復建的,一切看起來都會很嶄新,如果想找點古建築,也許很難找到。
盤山路
當然,風景會很棒,村子的建築大多建在麻江河畔,也建有一些小橋、跳橋供旅行者拍照打卡。
同時麻江水清,且有一定的坡度,有一些漂流之類的活動。
香草園
過桐衝口,繼續往前走也就到進入了龍虎大峽谷,出入峽谷只有一條狹窄的村道,很多路段都是單行道,如果遇到對面來車,還得找一處寬闊的地方,對於那些技術一般的旅行者,會形成一定的壓力。
而穿過峽谷,就會來到廟子源村,當然,它還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香草源。
廟子源村
這是一個位於九嶷山西面的一個村莊,位於麻江源頭。它之所以叫香草源,其實也是因為村中盛產香草。
這是一個非常古的瑤寨,這裡的居民還保留著一種傳統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如果你想在這裡住幾天,體驗幾天山中隱士,就需要尋找這裡做山莊或民宿的老闆,但其實並不多。
勘路者說:這一段山路會讓你有非常好的駕駛體驗,很適合鍛鍊駕駛技術,但也要注意路彎減速鳴笛,注意行車安全。
自駕小貼士:香草源距藍山縣約93公里,行車用時約2小時30分鐘;自香草源過龍虎大峽谷,後往東走X081,到湘江源後走Y201、G537而到藍山。
(五)瀟湘源景觀段
這一段會經過瀟水、湘江兩條河流的源頭,風景基本以崇山峻岭、滔滔流水的自然風景為主。
第五站 藍山
雲冰山。
離開香草源,再過一次龍虎大峽谷,就可以往東走。感興趣的話,可以到湘江源走一走,去往景區的公路也修得很好。
藍山是一個比較小的地方,如果想去西面的舜帝陵,還需要走比較長的一段路。
從藍山去往漿洞,有兩個方式,一個是直接走X052過去,另一個則是穿越雲冰山。
雲冰山,圖源@圖蟲創意
如果你打算穿雲冰山而到漿洞,則會需要買票。雖然穿越雲冰山的路是一條公共道路,但還是得買票。
雲冰山位於山脈的褶皺地帶,山高溝深,所以春夏季是看雲霧的季節,冬季降溫天則是看冰掛,因此這裡也是離廣州最近看雪的地方。
自駕小貼士:藍山縣距臨武縣約105公里,行車用時約3小時50分鐘;自藍山而到漿洞,後走穿越線路到臨武。
(六)雲冰山越野穿越段
這一段上,你可以遇見很多古冰河時期的遺址,以及梅花地水庫、雲冰山水庫等風景。
第六站 臨武
穿越!
從漿洞開始而到臨武的這一段路,由於這一塊山區在南嶺山脈的騎田嶺和九疑山之間的結合部,地形上以褶皺地帶為主,所以全是溝溝壑壑的、縱橫交錯。
(穿越段的褶皺地貌)
之前也一直沒有公路將這兩個縣聯通,所以裡面的村莊都非常的原生態。
(穿越段的山路)
這些散落在山裡的村莊基本都是瑤族,所以,穿越這條線路一可以鍛鍊我們在山區野外通過軌跡、天地圖、地形圖來找路、尋跡,二是讓我們深入了解原汁原味的嶺南瑤家文化風情,三呢,這也是南嶺山脈漫山遍野的竹海。
勘路者說:這一段有很多水庫,如梅花地、雲冰山水庫,但水庫與水庫之間並不相通,需要想辦法從這個水庫到另一個水庫去。
從漿洞開始而到臨武的這一段路,在地圖上是找不到的,一個是需要詢問當地人怎麼走穿越到臨武。
另一個則是在地圖軟體上查找我們給的幾個點,也就是小米坳、南風界、楓木山、兩江口、天鵝寨頂、棉花地等。
由於這一段路比較難走,所以並不建議單台車走這一段。
自駕小貼士:臨武縣距乳源縣約213公里,行車用時約3小時40分鐘;自臨武走G234、G107、G323,經過山塘、龍坪、秤架、洛陽而到乳源。
(七)廣東川藏線段
這一段其實就是G323國道的廣東段,號稱廣東的川藏線,實際上是乳源-天井山段,除了風景優美外,難度跟道路彎曲度都很高。
第七站 乳源
西京古道。
自臨武出發,走過「廣東川藏線」的G323國道,也就到了乳源。
這個西京古道上的重要節點,向來人流如織。
廣東最美公路G323
縣城邊上的南水水庫,是1958年蓄水建起的人工水庫。水庫蓄水時,將古道的一段沉於其中,這一段在古時是古人眼中的「捷徑」,從湖邊西岸的梯雲嶺,越過南水,直通東岸的臘嶺。
南水水庫邊的小憩
如果天氣良好,不妨在水庫邊上小憩片刻,在清風吹拂的水庫邊,愜意地結束這一次的旅行。
在乳源可以這樣玩(西京古道之乳源宜章段):
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手繪地圖,製作@《中國自駕地理》
食宿推薦
這個元旦,在喜洋洋的氛圍中,穿一次南嶺,遇一次瑤文化。
來源/公號:中國自駕地理
想了解更多自駕資訊,歡迎關注公眾號:自駕地理,對話框回復「入群」進入自駕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