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放風箏,做雷擊實驗,這是真的嗎?

2023-06-11     陳坤說歷史

原標題:富蘭克林放風箏,做雷擊實驗,這是真的嗎?

我們小時候讀的小人書,說了這麼一個故事:

美國政治家兼科學家班傑明·富蘭克林

(Benjamin Franklin,生卒:1706年-1790年)為了驗證打雷是放電現象,做個一個著名的「風箏實驗」,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

「1752年6月的一天,陰雲密布,電閃雷鳴,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一道,帶著上面裝有一個金屬杆的風箏來到一個空曠地帶。富蘭克林高舉起風箏,他的兒子則拉著風箏線飛跑。由於風大,風箏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剎那,雷電交加,大雨傾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一道拉著風箏線,父子倆焦急的期待著,此時,一道閃電擊中了風箏,富蘭克林雙手感到一陣麻,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大聲呼喊:「威廉,我被電擊了!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電』了!」

這個故事我們從孩提時代開始,就耳熟能詳。

描寫富蘭克林風箏實驗的誇大畫

那麼請問,這個故事是真的還是假的?

答案是:這是一個

嚴重誇大、嚴重失真的假故事。

是的,所謂

「富蘭克林放風箏做實驗,被雷擊中,手發麻很高興」,這是一個被嚴重誇大的假故事。

這個事情的真相,其實是這樣的:

真相1:依照18世紀西方科學界的史料,例如《電學歷史與現狀》、《哲學快報》等西方史料,富蘭克林確實做了一個類似的實驗,但是,並沒有發生所謂的「雷擊」和「閃電」。

真相2:富蘭克林當年做的風箏實驗,不是為了證明打雷帶電,而是為了證明雲層帶電,換句話說,他實驗的對象不是雷,而是雲。

真相3:富蘭克林當年做這個實驗的時候,他非常清楚:打雷是很危險的,是會劈死人的,所以,他挑了一個不打雷的普通下雨天。

真相4:富蘭克林的實驗很簡單,就是選一個普通的下雨天,在下雨之前,把一隻帶金屬棒的風箏放上天,風箏線在地面的這一端,系了一根金屬鑰匙,當時風箏線是麻繩,麻繩被雨水淋濕之後,開始從雲層中靜悄悄地,把電導了下來,富蘭克林將他的手輕輕靠近鑰匙,發現鑰匙和手指之間,出現了輕微的電火花,於是,富蘭克林證明了:雲帶電。

這幅油畫較為貼近事實,但是,畫面中的閃電,仍然是誇大

真相5:重複一次,富蘭克林的實驗,是為了證明「雲帶電」,不是為了證明「雷帶電」,富蘭克林從鑰匙旁邊感觸到的電火花,是很輕微的電火花,完全不足以對人體構成傷害。

真相6:因為富蘭克林實驗的對象是雲而不是雷,所以,在整個實驗的過程中,並沒有發生閃電和雷擊,並沒有發生閃電和雷擊,並沒有發生閃電和雷擊,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真相7:富蘭克林寫信給他的朋友是這樣陳述他的實驗過程的:「……雨水打濕風箏線讓其導電,能發現電流不斷流向指旁鑰匙,用這個鑰匙可以給小瓶,或萊頓瓶充電。從中得到的電火花用來進行所有電學實驗,通常這是藉助橡膠玻璃圓罩或管子完成的……」。也就是說,富蘭克林的風箏沒有被雷擊中,鑰匙也沒有被雷擊中,富蘭克林本人也沒有被雷擊中。

描寫富蘭克林風箏實驗的誇大畫

真相8:假設富蘭克林當年被雷擊中,那麼,一個響雷所帶來的極端強大的電流,通過風箏線和鑰匙,傳遞到富蘭克林的手中,一定會把他劈死。這是常識。這是很基本的常識。

真相9: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富蘭克林放風箏拿天雷做實驗」的故事,當時訛傳到俄國聖彼得堡,當地有個名叫格奧爾格·威廉·里奇曼(Georg Wilhelm Richmann)的科學家,出於好奇,他選擇了一個天雷滾滾的暴雨天,也就是1753年8月6日,做了和富蘭克林類似的實驗,結果,他當場被雷劈死了。里奇曼這個科學家是日耳曼人,出生在瑞典,居住在俄國,當天,他是在聖彼得堡做的這個實驗,當場死亡。

圖:1753年8月6日,科學家里奇曼模仿富蘭克林的實驗,當場被雷劈死

真相10:寫到這裡,我想起電視綜藝節目螢屏經常出現的一句話:「家長指引:危險動作,非專業人士,請勿模仿!」

真相11:科學家里奇曼之死告訴我們:拿滾滾天雷做實驗,是極度危險的,他的死也從側面告訴我們:「富蘭克林被雷擊中、高呼實驗成功」 的故事是假的、誇大的、失實的,完全違背了科學常識,只能作為童話來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32afcbea46f567c1c17dfb47725e7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