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廖漢生給葉劍英拜年,葉帥透露:漢生,你恐怕要動一動了

2024-08-18     掌柜講歷史

1975年春節期間,粟裕、廖漢生和宋時輪來到葉劍英的家中,給他拜年。在聊天期間,葉劍英看了一眼廖漢生,然後意味深長地說:

「漢生啊,你恐怕要動一動了。」

廖漢生沒想到葉劍英會說這句話,他愣了一下說:「葉帥……」

葉劍英做出「停止」的手勢,示意不可多說。

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事情最後又是怎樣的結果呢?

滿門忠烈:廖漢生父子都參加了賀龍的隊伍

廖漢生是湖南桑植人,其父廖蘭湘是一位進步人士,和林伯渠、賀龍等人是好友。1916年,賀龍在湘西拉起「討袁護國」的旗幟,並拉起一支民軍,投身到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民主革命中,成為湘西十分出名的「火龍」。

廖蘭湘斷定賀龍所選擇的道路是正確的,便決定投筆從戎,來到賀龍的部隊工作,被當地百姓稱為「廖師爺」。

有一次,賀龍帶著隊伍從廖漢生家附近經過,廖漢生和附近的小夥伴十分好奇,便跑到路邊的田埂上看。當他們看見一支隊伍從遠方走過來,隊伍中一個士兵身後背著幾支像唱戲裡的令牌似的牌子引起了小夥伴們的好奇,大家議論紛紛:

「這是什麼啊?怎麼像唱戲裡的大旗?」

「對啊對啊,怎麼他們也背大旗啊?他們也要去唱戲嗎?」

廖漢生大聲說:「才不是呢!這個牌子叫『大令』,它到了哪裡就代表長官到了哪裡,下級見了這個旗都要敬禮呢!」小夥伴們一臉崇拜的看向廖漢生,說:「漢生你好厲害呀!」

正當廖漢生沉浸在大家的崇拜之中時,一個留著一字胡的軍官來到他的面前,笑眯眯地說:「你是誰家的小孩啊?怎麼知道這麼多?」廖漢生也不怕生,直接說:「我是廖家的,我爸爸叫廖蘭湘!」

這個留著一字胡的軍官正是賀龍,一聽對方是老友的孩子,笑著說:「真是虎父無犬子啊!你爸爸幫助我很多,沒想到你也這麼厲害。」

也正是如此,這個敢看「過兵」的男孩給賀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7年,賀龍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不久後奉黨中央的命令來到向西開展土地革命。1928年冬,黨中央給賀龍發來信件,在信中介紹了朱德、毛主席率領紅軍建軍的經驗以及井岡山工農武裝割據鬥爭的經驗,並指示工農革命軍改為中國工農紅軍,開始創建湘鄂邊工農武裝割據根據地……

1929年,賀龍率部建立了以桑鶴為中心的湘鄂邊蘇區,廖漢生因才華出眾、果斷勇敢被派去桑鶴工作,開展土地革命。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廖漢生正式走上革命的道路。

當時的廖漢生雖然還不是公差那黨員,但他在革命鬥爭中表現得異常英勇。在「白色恐怖」中,他的腦海中從未產生過放棄革命的想法,相反,每當遇到危機的時候,他總是走在最前面;當山上沒有食物,大家飢腸轆轆的時候,賀民英(賀龍的大姐)提出下山尋找吃的東西,廖漢生就主動要求跟著她下山,為戰士們尋找吃食……

不久後,廖漢生回到之前游擊隊活動的地區,開始招人,搞槍,擴充兵力。經過一番努力,他就重新搞起了比之前人數還要多的游擊隊,廖漢生擔任游擊隊的副大隊長。他和大隊長不僅率領這支游擊隊和當地的土豪劣紳進行殊死鬥爭,還殲滅了附近不少的反動武裝,擴大了游擊隊活動的地區,大力支持賀龍所領導的正規紅軍的作戰。

為了擴大紅軍的力量,賀龍決定將在戰爭中發展起來的,有成熟作戰經驗的游擊隊編入紅軍,廖漢生所在的游擊隊也在編入紅軍之列。當廖漢生知道自己能夠成為紅軍的消息後,他興奮的整晚都睡不著覺,因為成為一名正式紅軍,一直都是他的夢想。

1933年,廖漢生被調入紅3軍軍部當一名文書。同年,他在關向應的介紹下加入共產黨。

1934年7月,廖漢生被調到紅3軍第7師當黨務委員會書記,也就是之後的政委。同年9月,他被調去紅3軍第9師當政委。

不久後,紅3軍和紅六軍團會師後,恢復了紅二軍團的番號。會師後,紅二軍團急需幹部,因此不少紅六軍團的幹部都被調去紅二軍團工作,幹部也做了新的調整,廖漢生則被改為紅二軍團6師副政委。

1935年11月19日,紅二和紅六軍團從湖南桑植出發,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此時,廖漢生擔任紅二軍團第6軍的政委。

值得一提的是,在廖漢生隨部出發前5天,剛好是他24歲的生日。第6軍的駐地離廖漢生家不是很遠,

他很想回家看一看妻兒,但他身為一師政委,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全軍上下的情緒,他不能如此自私。

就在廖漢生給部隊進行思想動員之際,收到消息的廖母和妻子肖艮艮徒步大半天趕到部隊為他送行。見到風塵僕僕的母親和妻子,堅強的廖漢生再也忍不住流下眼淚,他們緊緊擁抱在一起。在告別了家人後,廖漢生將眼淚一抹,帶著戰士們出發了……

廖漢生當師政委的這三年,是紅二軍團最艱苦的三年,但他憑藉著頑強的意志戰勝了重重困難,並取得非常不錯的成績。回首這段艱辛的經歷,廖漢生總結了三條經驗:

第一、打仗不怕死,即做英勇戰鬥的模範;

第二、多擴大兵力,少減員一些人,也就是擴大和鞏固部隊的模範;

第三、按照組織制定的政策辦事,不搞一丁點的特殊,也就是做聯繫群眾的模範。

奇襲雁門關,冀中三戰三捷

1937年9月,隨著紅軍被改編為八路軍,廖漢生也成為八路軍120師第716團的政委。

10月初,120師東渡黃河後,收復被日軍占領的山西寧武縣城。當廖漢生帶領戰士們進入寧武縣城後,面前的一切令他們不禁愣在原地:

只見大街上、院子裡、菜窖下,到處都是被日軍殘忍殺害的百姓的屍體。

廖漢生連忙和戰士們為這些遇難的百姓進行掩埋,同時他也用這血淋淋的事實告訴大家:「我們只有將侵略者趕出去,我們中國的百姓才不能再遭遇這種困難,才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我們要為死去的同胞和戰友們報仇!」

廖漢生話音剛落,戰士們紛紛高喊:「為百姓們報仇!為犧牲的戰友們報仇!」

不久後,在雁門關伏擊戰中,716團的戰士們用實際行動替死去的百姓和戰友們報仇雪恨。

10月18日,在團長賀炳炎、政委廖漢生的帶領下,

716團的戰士們冒著日軍的轟炸和炮火勇往直前,一邊喊著「為寧武百姓報仇」的口號,一邊向兵力武器都在我軍之上的日軍衝去。

兩天後,716團再次伏擊了日軍車隊,不僅擊斃200多名日軍,還擊毀了日軍10輛軍車,成功切斷日軍交通運輸線。而716團的巨額東也給在忻口作戰的國民黨友軍強有力的支援,受到了八路軍總部和國民黨政府的高度讚揚。

雁門關伏擊戰,作為抗日戰爭初期120師十分有代表性的一場戰鬥,也被載入我軍史冊。雁門關伏擊戰初戰告捷,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令其不敢再小看中國軍隊。除此之外,海內外報紙還大力宣傳雁門關伏擊戰的戰果,說這場戰役是「雁門關大捷」。

此後,日軍的後續部隊還曾在雁門關豎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

「此處殉國67人,過往車輛千萬小心」!

1938年11月,黃新延接替賀炳炎的職務,和廖漢生率領716團前往晉察冀根據地。在滑石片戰鬥中,716團的戰士們以一團之力殲滅日軍一個大隊,更是創下當時殲滅日軍的最好成績。

1939年初,黃新延和廖漢生率領716團前往冀中,為了隱蔽部隊的動向,第716團對外使用的是「亞洲部第六團」的代號,簡稱「亞六團」。

716團剛到冀中的時候,冀中的老百姓曾懷疑過他們:「這些八路軍裝備看起來不怎麼樣,能打得過日本人嗎?」很快,廖漢生、黃新延所指揮的一場戰役,就讓冀中人民對八路軍刮目相看。

曹家莊位於河間城西約10公里的地方,為了等待打擊河間附近的日軍,716團連忙進入曹家莊。2月2日,河間城的日軍宮崎聯隊200多人再次出來襲擾村民。

上午9點,日軍大搖大擺地來到曹家莊,隨即像往常那樣架起山炮進行轟炸,隨後拿起步槍發起進攻。第716團先派出1連進行抗擊,然後用兩個營的兵力向敵軍的陣地反覆衝擊,

沒用多長時間就奪下敵人的陣地,繳獲了2挺輕機槍、21支步槍,打得日軍落荒而逃。

下午,駐紮在任丘、河間的400多名日軍兵分三路前來增援。當四路敵人會合後,再次向第716團發起猛烈的進攻。廖漢生和黃新延指揮戰士們不要慌張,穩紮穩打,拖到天黑再實行方針。

天剛剛黑下去,廖漢生和黃新延就抓住這一時機,發揮八路軍擅長夜戰、近戰的優勢,派一個營的兵力摸進日軍占領的村子,對其一番猛打。日軍沒想到我軍會突然襲擊,隨即棄城而逃,拉著30多輛大車的死傷人員跑回河間城。

曹家莊一仗的勝利,716團的戰士們成功擊斃140多名日軍,

狠狠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也令當地的百姓震驚八路軍的能力,鼓舞了士氣和百姓的情緒。

當時還有一個情況令廖漢生終生難忘:

當敵人向曹家莊逼近的時候,716團的戰士就往前開,老百姓則紛紛往後跑。有一戶人家正在辦喜事,當他們聽到槍聲後,婚也來不及結了,新郎連忙拉著新娘的手拔腿就跑。不過等716團和日軍打了一會兒,情況就不一樣了,那麼逃走的老百姓又回來了。

而當地老百姓的熱情也令廖漢生刻骨銘心:

「那天我們716團從上午9點一直打到凌晨4點,整整19個小時。在此期間,我們根本不用操心如何吃飯,如何喝水,因為當地的老百姓全給我們包下來了!戰區各村的老百姓們紛紛送來自己家蒸的饃饃、大餅、點心和開水,就連日軍身後的群眾也冒著槍林彈雨的危險給我們送吃的。那些從前線下來的傷員也不用我們操心,因為剛下來一個傷員,老百姓就會用擔架抬他們下去,然後用牛車運送……」

打完第一仗,老百姓對716團的態度更好了,也更加熱情了。以後凡是716團和日軍作戰,百姓們不僅不跑,一些膽子大的還會趴在房子上觀戰,想要看看八路軍戰士是怎麼打日軍的。

4月,廖漢生擔任120師獨立第2旅的副政委,率部參加齊會殲滅戰,還擔任代理旅長,率領戰士們參加了著名的陳莊殲滅戰。

1940年,廖漢生重新擔任716團的政委,參加了晉西北夏季反「掃蕩」戰役和百團大戰。

1941年年初,廖漢生奉命到延安學習,先是在八路軍軍政學院學習,然後來到政治學院學習。一年後,廖漢生因成績突出、表現出色而作為黨的七大代表來到中央高級黨校學習,在這裡度過三年的時間。

1944年秋,賀炳炎和廖漢生再次迎來合作,一個是第五大隊的隊長,一個是政委。

11月9日,廖漢生和賀炳炎率領第五大隊的戰士們從延安出發,12月月底來到魯山境內。就在這個時候,日軍發現南下第一支隊的行動意圖,隨即在公路設下障礙,阻止他們前進。

走在最後的第五支隊剛好和日軍相遇,賀炳炎、廖漢生一邊走一邊打,連夜渡過沙河,直到天亮才趕上大部隊。

1945年3月,第五大隊來到襄南地區,賀炳炎擔任第三軍分區的司令員,廖漢生則擔任中共襄南地委書記和政委。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廖漢生正式加入到新四軍的隊伍中。

1946年4月,廖漢生被調去北平軍調處執行部工作,後來在葉劍英的命令下返回延安投身到西北解放戰場中……

廖漢生給葉劍英拜年,葉帥:漢生啊,你恐怕要動一動了

在西北解放戰場上,廖漢生長期擔任第一縱隊的政委,一直在彭德懷的領導下工作。廖漢生很早就聽說彭德懷嚴厲且脾氣不好,因此當他來到西北後,早就做好了被彭德懷罵的準備,他說:

「記得10年前我第一次接觸到彭總的時候就知道他很厲害,有時候還會發火罵人。從1947年3月開始,我在彭總的手下工作,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我對他的指揮作戰能力是格外的佩服,但對他的威嚴還是有些受不了的。」

1948年5月下旬,西北野戰軍前委在駐地召開了一次會議。這次會議連續開了8天,氣氛格外嚴肅,主會人彭德懷也是一臉的嚴肅,召開此次會議主要是為了總結前段時間作戰的得失。

在講話中,彭德懷先是肯定了第一縱隊的「堅決勇敢迅速」,隨後又指出他們的不足。當時廖漢生年紀尚輕,他認為第一縱隊已經很好了,便站起來和彭德懷爭執起來。

散會結束後,彭德懷將第一縱隊的領導人員留下,然後向他們詢問具體情況,林伯渠、賀龍等人都參加了。當時廖漢生直言不諱:

「我對彭總批評人過於嚴厲有看法,有意見!」

廖漢生話音剛落,林伯渠就開口說話:

「你們不能只看到彭總的嚴厲,也要看到他的其他方面。他是很嚴厲沒有錯,但這種嚴厲不僅僅是針對你們,更是針對所有人,他這樣只是為了讓戰士們更加努力,爭取早日解放。你們越是了解彭總,越是受到他嚴厲的批評,就越能感受到他的『威』和『德』。」

廖漢生畢竟是賀龍好友的兒子,於是他也開口斥責對方:「你怎麼能在會上頂撞彭總呢?先不說他是你的上級,就拿你們兩個的年紀來說,你也不能頂撞一位比你年長的前輩!」

廖漢生受到林伯渠和賀龍等人的批評後,羞愧地低下了頭,他說:「我不該當著那麼多人的面頂撞彭總,是我錯了。」而林伯渠和賀龍的這一番批評,也令廖漢生等人的頭腦瞬間清醒,對彭德懷的認識更加準備、全面和深刻。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廖漢生的身上再也沒有發生過這種遇到批評就冷靜不下來的事情了。

在後來的一次會議上,彭德懷為自己經常發脾氣的事情徵求大家的意見,廖漢生率先發言,他說:

「別人做錯了事情,你批評是沒有問題的,但你在批評的時候罵人,這樣就不對了,只會讓別人對你敬而遠之。」

彭德懷聽後點點頭,虛心的接受了這個意見。事後,彭德懷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

「廖漢生既是我的好同志,也是我的好諍友!」

1949年8月26日,賀炳炎和廖漢生率領第一軍解放蘭州,隨即占領西寧,青海全省得到解放;1952年,廖漢生擔任西北軍區政治部主任;1954年,43歲的廖漢生擔任國防部副部長,也是當時最年輕的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廖漢生被授予中將軍銜,他也是國防部副部長中唯一一位中將。

1957年7月底,軍委任命劉伯承為高等軍事學院院長,但由於劉伯承身體不是太好,沒能上任。此時正值戰役系學員畢業分配工作,總政治部副主任蕭華來到軍事學院,徵求學生們的意見。

當蕭華和廖漢生談話的時候,廖漢生主動說:「蕭主任,我想去新疆工作。」要知道當時新疆還是很困難的,廖漢生能主動放棄大好前途去新疆,也是非常難得的。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蕭華並沒有同意廖漢生的意見,他說:「廖漢生同志,請恕我不能答應你的請求。」廖漢生十分疑惑地問:「為什麼啊?」蕭華先是看了廖漢生一眼,然後說:

「廖漢生同志,組織決定讓你留下來當軍事學院的院長。」

廖漢生一時沒反應過來,當即愣在原地,直到許久後才說:「您說什麼,讓我當軍事學院的院長?這怎麼能行啊?我才剛剛畢業,哪裡能當校長?更何況哪有一個中將去接元帥的職務?」

蕭華說:「這是中央討論後作出的決定,你不要有太多顧慮,好了就這麼定了。」

就這樣,廖漢生畢業後沒有去新疆工作,而是直接留校當院長,當時他只有46歲。

1973年8月23日,時任軍事科學院院長的宋時輪找到葉劍英,說:「葉帥,我想讓廖漢生到我們軍事科學院工作。」葉劍英聽後十分高興地說:「這是好事啊,我雙手贊成!」在葉劍英的努力,毛主席的批示下,廖漢生於1973年12月20日被任命為軍事科學院常委。

1975年春節之際,廖漢生和粟裕等人來到葉劍英家中,向他拜年。幾人坐下閒聊一番後,葉劍英意味深長地對廖漢生說:

「漢生啊,你恐怕要動一動了。」

廖漢生十分震驚,連忙說:「葉帥……」還沒等廖漢生將下面的話說出來,葉劍英就做了一個「停止」的手勢,示意他不要再說了。緊接著葉劍英說:

「你很有可能會被調去南京軍區。」

廖漢生有些激動,他連忙站起來說:「堅決服從組織的安排!」

不久後,廖漢生被調去南京軍區當政委。

這年軍委擴大會議期間,葉劍英還特意將廖漢生叫來,囑咐道:「不要和上海的一些人走得太近,更不要參與到他們的活動里去。」廖漢生點點頭,說:「葉帥您放心吧,我都知道的。」

1983年,廖漢生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在任期間,他每年都要用一半的時間去基層考察,聽聽群眾的呼聲。廖漢生最常去的便是老、少、山、邊、窮地區,因為他是從這樣的地區走出來的,我國的革命也是從這樣的地區走向勝利的。

1995年,廖漢生再次回到曾經戰鬥過的洪湖地區,當他看到百姓們住進了寬敞的小樓房,不禁感慨道:

「農民過上了好日子,我們的血總算沒有白流!」

2006年10月5日,廖漢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197ab4ef315e1e6582a4e53fde3f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