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者相生相剋1千多年,朱元璋:是時候了,胡惟庸族滅

2023-10-23     八月未完

原標題:兩者相生相剋1千多年,朱元璋:是時候了,胡惟庸族滅

文/花開無田

丞相一職來源於戰國時期的相國,秦朝建立後又位列三公之首,自公元前221年開始,雖然歷經王朝的幾次棄用,可丞相一直是個存在感強的官職。

比如秦朝丞相李斯,和郎中令令趙高聯合發動沙丘政變,偽造詔書逼迫公子扶蘇拔劍自刎,害死名將蒙恬。

漢朝丞相蕭何,劉邦對其高度評價,在處理政事方面難出其右,開國著名功勳。繼任者陳平、曹參,也都是數得著的能臣,為漢朝發展做出不小的貢獻。

東漢末年的梟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也是丞相的官職,唐朝時期的左丞相房玄齡、右丞相杜如晦,世人根據他們處理政事的特點,將他們稱為「房謀杜斷」。元朝右丞相阿合馬,因為被刺殺顯名於世,也算是死得頗有價值的一位丞相了。

明朝建立伊始,朱元璋仿照元朝設立左右丞相,左丞相為尊,右丞相為次。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徐達曾擔任過左丞相,儘管徐達在軍事方面是所向披靡,政事方面卻是一竅不通,不過這也能看出來朱元璋早期就有弱化相權的心思。有明朝蕭何之稱的李善長卻在一開始被任為右丞相,後來朱元璋實在看不下去了,才把左丞相位置留給了李善長。

直到明朝一個人的出現,讓斷斷續續存在一千六百多年的丞相徹底廢除,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事務直接交由皇帝審核。這個人就是中國最後一位丞相胡惟庸,一個大奸似忠的小人,我對胡惟庸的厭惡來源於他最開始的上位手段。胡惟庸的出生年月不詳,只知道是安徽鳳陽定遠人,在1355年投奔了朱元璋的義軍,擔任主薄、知縣這種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官職。不想就此埋沒的胡惟庸用二百兩黃金賄賂當時管理政事的李善長,由此搭上了李善長這棵根深蒂固的大樹。胡惟庸的黃金從何而來,我們不得而知,只知道胡惟庸從此青雲直上、官運亨通。

1364年,朱元璋還是吳王的時候,在李善長的極力引薦下,胡惟庸得以升任為太常寺少卿,不久就又升為太常寺卿,正三品的官銜。胡惟庸的巴結諂媚之術強大,李善長的政治地位也可見一斑,總之胡惟庸就是飛黃騰達了。

1370年,胡惟庸進入中書省,擔任參知政事這種輔助官職,也算是位極人臣。三年後,時任明朝右丞相的汪廣洋被貶去廣東,胡惟庸得以用中書左丞的官職獨攬中書省大權。大概是看到胡惟庸的精明強幹,朱元璋在相位空虛的時候又仔細考察了一番,不久胡惟庸就被提為中書省右丞相。

等到1377年汪廣洋被調回京城後,朱元璋將右丞相的位置留給了汪廣洋,左丞相則是交給了能力卓越的胡惟庸。雖然中書省是左右丞相共同管理,但汪廣洋自知不得朱元璋的信任,加上剛剛調回京城,不再用心管理政事,這樣一來胡惟庸就成了名副其實的獨相。從1373年獨攬相權一直到1380年被廢,胡惟庸總共做了長達七年的丞相,能夠在吏治嚴厲的情況下存在了七年,我們必須承認,胡惟庸不算是碌碌無為的庸碌之輩。

「明朝韓信」徐達和「明朝張良」劉基對胡惟庸的人品十分厭惡,劉基礙於自己是浙江人的身份,在淮西勛貴遍布的朝堂上無法言聲,痛斥淮西籍官員胡惟庸,無異於是在向淮西勛貴宣戰。淮西出身的徐達就不用顧忌這個,再加上徐達是武將之首的身份,朱元璋和他的關係匪淺,徐達經常在朱元璋面前直言胡惟庸人品欠佳。

對於威信頗高的徐達,胡惟庸特別想和他搞好關係,可徐達對他一直是置之不理,甚至避之不及。胡惟庸也不是沒想過陷害徐達,可當他賄賂徐達管家福壽時,福壽立即這一事情告訴給了徐達。常年征戰沙場的徐達,不願捲入朝堂的勾心鬥角,他沒有問罪於胡惟庸,只是一再向朱元璋強調,胡惟庸不具備做丞相的資格。

既然奈何不了德高望重的徐達,胡惟庸將矛頭指向同樣反感他的劉基,最為要命的是,朱元璋曾在任免丞相一事上,詢問過劉基的意見,劉基堅持表示胡惟庸沒有丞相的器量,還是李善長最為合適。對於這件事情胡惟庸耿耿於懷,劉基也明白鬍惟庸對他恨之入骨,在歸養青田鄉里的時候,劉基韜光養晦,閉口不談政事。可是即便劉基再怎麼避免和胡惟庸衝突,依舊被胡惟庸讒言陷害,幾次險些被處死。

1375年,胡惟庸奉命為病重的劉基送藥,劉基喝下藥後很快毒發身亡。關於劉基之死,史書上謎雲重重,有說是胡惟庸的自作主張,也有說是朱元璋的私下暗示。不過再怎麼說,胡惟庸和劉基的死逃不了關係,並且在劉基死後,胡惟庸的黨羽還逼迫劉基之子劉璉墜井身亡。

1379年,占城使者來進貢,胡惟庸不知是粗心還是有意,沒有上報給朱元璋,這為朱元璋找到了藉口。震怒之下的朱元璋怒斥朝臣,胡惟庸和汪廣洋磕頭謝罪,將責任都推給了禮部,禮部又把責任推回了中書省。中書省和禮部相互推諉的場景讓朱元璋更加氣憤,他直接下令將牽連此事的大臣關進牢獄。三個月後,中丞塗節彈劾胡惟庸毒死誠意伯劉基一事,朱元璋命令三法司、錦衣衛一番勘查,坐實了胡惟庸謀逆的罪名。

1380年,朱元璋親自審問涉事大臣,不久後以謀反罪誅殺左丞相胡惟庸,夷滅三族,將胡黨黨羽官員盡皆處死。然而胡惟庸案遠P沒有結束,開國元勛李善長、藍玉、陸仲亨、費聚牽連此事,除李善長自縊身亡,其他大臣都在鬧市中問斬。胡惟庸案延續十多年,朱元璋藉此肅清逆党進行大規模殺戮,株連者三萬多人,十幾年都沒安生下來。

為此朱元璋公布《昭示奸黨錄》,向民間宣布謀逆的官員名單,胡惟庸認罪後,朱元璋罷免中書省,將六部尚書從正三品升為正二品。六部事務直接對皇帝負責,朱元璋還留下遺訓,明朝皇帝都不准設丞相,有臣子敢請求設立丞相的,判處重刑。

其實丞相的廢除,不是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胡惟庸案只是個藉口,真正的原因是幾千年來君權和相權的矛盾。

參考資料:《明史》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0fc80073ab450140cbb43c5615d2f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