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評選的青島市城鄉二十四景,你知道幾個?

2019-09-07     青島城市記憶

80餘年前的1936年,青島市曾進行過「青島十景」評選,當時評出的青島十景深受廣大市民和外地遊客的喜愛。本公眾號之前也專門編輯發布過,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1939年,青島還曾評出「青島市城鄉二十四景」, 那這些當年秀美的景觀都是哪些呢? 

青島市城鄉二十四景

觀海山遠眺

海山寫意

位於市區西部觀海山,海拔66米。德占時期曾在山上建高爾夫球場,故稱為「拋球山」。日本占據青島後,又易名為「八幡山」。 1922年,我國收回青島,在此山頂建有觀海台,才正式得名「觀海山」。觀海台,在觀海山巔,登台遙望,不特澳內全景歷歷在目,即港外航輪,亦可一覽無遺,某君詩:「風帆葉葉遠浮空,海色天光上下同,最是雨余東望處,紅樓翠罅夕陽中」。惟登臨觀海台,始可得琴島之「海山寫意」。

飛閣聽潮

回瀾閣下,晨夕潮候,浪花沖擎,聲如萬馬奔騰。

大千一覽

觀象山天文台,上管窺天體三千大千世界。

太平垂釣

太平角海濱磯上,多垂釣者。

後海檣林

小港風船雲集,帆檣如林。

琴崗滴翠

小青島孤懸南海中,蒼翠欲滴。

湛山浮屠

青島市塔不多見,惟湛山寺一塔,氣象瑰偉。

丹嶺觀花

每年農曆二月,是丹山的賞花季節。據史料記載,正月十五一過,市民多從市內驅車前往丹山,稱作「踏青」。到了二月初三「桃花會」,無數的桃花分外嬌艷,如流動的紅霞,使人流連忘返。

旗台遠眺

登信號山,望海最宜。

沙鳥風帆

自觀海山遙望膠澳海口處,鷗翔帆轉。

漁舟晚泊

在30年代,青島的遊覽手冊上曾載有這樣的詩句:煙水蒼茫月色迷,漁舟晚泊棧橋西,乘涼每至黃昏後,人倚欄杆水拍堤。

大港雄姿

為國內各港中最大工程。

魚山梵唄

魚山巔,築有湛山精舍,寺僧朝夕課誦,暮鼓晨鐘,發人深省。

雙峰插雲

市中心之天主教堂雙鐘樓,為市內建築物之最高者,輪舶于海外口多能望見之。

棧橋夜月

前海棧橋,向南蜿蜒海波中里許,取近水得月之意。

水國奇觀

萊陽路水族館,奇鱗異介,聚為大觀。

靈山毓秀

距市西南海岸十餘海里,高千五百餘尺,嵌露刻秀,林木蓊從,屹立巨浸中,儼如畫屏。

櫻海藍雲

春時,第一公園櫻花二萬餘株,同玉蘭齊放,十里飄香,中人慾醉,屆期中外市民,傾城往賞。

匯賓競浴

夏秋間匯泉海水浴場,中外士女如雲,並由管理部舉辦各種游泳競賽,興趣百出

古壘斜陽

匯泉岬廢壘,殘留舊德管時炮位,供人憑弔。

四方風荷

四方公園內有長百米,寬約20米由人工開挖的荷塘。公園荷塘內的荷花最引人入勝,譽為「四方風荷」。

鶴山靈境

若鶴山即貯水山,西面日本神社,廟貌巍峨,形勢雄狀,櫻花繁茂,風景絕幽,在市區內,可謂別一洞天。稱作「鶴山靈境」

南海泛舟

匯泉灣,多一葉扁舟,蕩漾波心。

沒有找到所謂的「神馬」圖片,上圖為二次日占時期的中山公園一角

開源神駿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島時期,於1939年建馬廄1座,養有菊花青馬1匹,廄壁上刻有中、日、英三國文字石碑,以記其事。同年被評為「開源神駿」,是青島市鄉二十四景之一。

圖片由本公眾號編輯添加,或與實景不符,如有不妥敬請諒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oakCm0BJleJMoPM4zIn.html





黃島路的記憶

20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