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時的F-20虎鯊戰鬥機

2022-05-22     小慕說熱點

原標題:生不逢時的F-20虎鯊戰鬥機

二十世紀70年代末期美國的F-15、F-16服役之後,許多美國的二流盟友和部分第三世界國家都希望獲得這些先進戰鬥機,美國自然不肯出售,因為一怕尖端技術外泄,二怕購買國軍事人員素質不佳,使這些精尖武器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性能,影響美製武器形象。有鑒於此,美國政府深感需要一種價格便宜、易於維修、性能稍遜於自用型號的戰鬥機,而專用於出口。

1979年,美國政府發標書,要求廠商自力開發這種中等性能的次級品戰鬥機,被命名為FX戰鬥機計劃。最先登場的是通用動力公司的次級品F-16/79,這種機型配置簡易的電子設備和老式渦噴J-79發動機。其實通用動力公司對FX計劃並不熱心,因為其生產的F-16讓美國及一流盟國大量訂購,再開發此機型無疑是搶自己買賣。相反,諾斯羅普公司卻很認真的發展FX計劃,F-20戰鬥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在過去的20年中,諾斯羅普公司生產的F-5虎式戰鬥機銷售給23個國家和地區,但那已是昨日黃花,美景不在了。近些年該公司接連受挫,參加對地攻擊機敗給了A-10;參加戰鬥機競標又不敵F-16。為了重振雄風,奪回傳統海外市場,諾斯羅普公司不惜投入巨資,傾盡全力開發FX戰機計劃。功夫不負有心人,1982年8月,F-20不負眾望試飛成功。並連創佳績,甚至許多方面超過了現役的F-15、F-16、讓世人為之矚目。

被命名為虎鯊的F-20,是在F-5的基礎上發展的,所以依然採用F-5E的24度後掠角機翼,但是翼根前緣加大了面積,這樣中低空升力明顯增強。機頭也改成扁平狀,使其高應角增加了穩定性。同時加大了座艙罩面積,增大了飛行員的視野。發動機由F-5的2台改成1台,因此機身更瘦長。F-20機翼前後緣襟翼受電腦控制,使最大瞬間轉彎速率優於F-16。而垂尾較F-5減少20%,改善了俯仰控制性能。

F-20的座艙儀表已達一流水準,面對飛行員的是一具顯示螢幕,武器射擊和目標資料都顯示在上面。兩側是兩個多功能顯示器,下面是備份儀表。而且間隔故障率為4000小時,可靠性極高。

飛機性能好不好,發動機至關重要,F-20選用的是美海軍F-18戰鬥機用的F404渦扇發動機,雖然該發動機比F-16用的F-100發動機推力稍低,但是可靠性高,而且F-20比F-16機體小1/3,所以F-20加速性能更好,從M0.3到M1.2僅需56秒。F-20經濟性好,易於維修性。平均飛行1小時的保養維護,F-15需50工時,F-16需30工時,F-20隻需15工時。

F-20最大速度M2,使用升限17310米,起飛滑行430米,著陸滑行655米;最大起飛重量12470公斤,機內油箱加副油箱航程3730公里,作戰半徑510—1018公里;武器是1門20毫米航炮備彈225發,七個外掛點,可掛載各種空空、空地武器,最大載彈量3765公斤。

但是,就是這麼一架近乎完美的戰鬥機,居然一架也沒有賣出去。探其原因是,當初美國政府提出的FX戰鬥機計劃,是專門外銷二流盟友和第三世界國家的次級戰鬥機,而F-20以其優異的性能媲美F-16,這樣的先進戰鬥機,怎麼肯外銷別國。

還有原因就是,1985年虎鯊成熟時,美空軍及盟國以裝備F-16為2000多架,想要再改裝F-20已經不可能。況且F-16研製費由政府承擔,而F-20是諾斯羅公司自費開發,此外,F-20性能雖高,但是居然好修理,這些事實讓政府與軍方很尷尬,所以軍方以F-20航程與載彈量遜於F-16為由,表示不採購該機。

F-20虎鯊戰鬥機性能之所以好,是因為趕上了80年代光電技術和微電腦技術的發展,功能強而價位低的航電陸續推出,這讓虎鯊採用了這些設備降低了成本,同時又保持了各項性能的先進。但是,該機在國外表演時,又因飛行員操作失誤而墜毀,所以說F-20虎鯊是生不逢時、命運多舛,讓開發它的公司只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f8bfbb1c99794287b5ea1d4605b7a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