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話:悟空》話題持續多日高居兩岸各平台熱搜榜單。(圖片取自網絡)
《黑神話:悟空》話題持續多日高居兩岸各平台熱搜榜單。關於這部國產3A大作的精良製作、酣暢體驗以及圈粉無數的中華文化內涵,兩岸輿論熱議已久。就像每一部精彩影視作品中都會有反派一樣,在這場嗨翻兩岸甚至全球共饗的盛宴之中,受民進黨當局操控的島內綠媒及部分側翼網軍,扮演起唱反調的「丑角」。
一些綠媒試圖以「客觀中肯」之姿包裝其「酸葡萄心態」,從「西方玩家不熟悉西遊故事背景」「遊戲彩蛋不易發現」等角度給《黑神話:悟空》找茬;一些極端綠營側翼則乾脆將「玩不玩這款遊戲」作為「是不是台灣人」的判定標準,甚至對島內玩家直接喊出「這麼喜歡就滾出台灣」。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在Steam遊戲商店,《黑神話:悟空》銷量早已衝上台灣地區榜單第一名。對於島內大部分年輕人來說,根本沒有功夫理會綠媒的酸言酸語,大家沉浸於「黑神話」的世界中, 讓綠媒的「為黑而黑」不攻自破,也讓民進黨當局的「逢中必反」顯得格外落寞且尷尬。
《黑神話:悟空》的熱潮是中華文化的勝利。台灣時事評論員苑舉正稱讚,「 文化能夠穿透歷史的塵埃,貫穿兩岸的隔閡。」台灣中華海峽經貿交流協會理事長蘇恆表示,台灣玩家對這款遊戲的強烈共鳴,表明我們中華文化的力量在於它所激發的內心共振,超越地理與政治的界限,連接兩岸同胞的心靈。
台媒相關報道截圖。
由於《黑神話:悟空》中對中國古代建築和歷史場景進行了大量的高度還原,有台媒關注到,遊戲熱潮衍生出實體經濟效應,帶動遊戲取景地小西天等景區門票銷量暴漲。事實上,山西已推出「跟著悟空游山西」主題線路,將相對分散的古建築串聯起來,進一步挖掘文物故事,讓遊客的「打卡游」變成「深度游」,讓「悟空效應」變成長效流量。
除了在現象層面「看熱鬧」,有台媒也開始關注事件背後有關繁榮社會經濟的「門道」。台灣《工商時報》社論指出,即使一些向來對「中國製造」抱持負面態度的評論者,都承認這款遊戲無論在故事性、可玩性、製作水平方面,都已達國際水平。《黑神話:悟空》的成功, 某種程度展現了大陸近年來「硬」「軟」兩路並進、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企圖心。
文章指出,賴清德一再強調要將台灣打造成「經濟日不落國」,但卻受限於意識形態,認為與大陸的徹底「脫鉤」「斷鏈」,是台灣經濟的最好選擇與安全的最佳保障。然而,且不論這種「堅壁清野」的冷戰思維,在高度互連的網絡時代是如何的不合時宜,基於意識形態將台灣前途寄望於大陸的失敗,恐怕更會是昧於現實的一廂情願。
台媒試圖用客觀的數據與實事求是的分析喚醒執迷於謀「獨」的賴清德當局,一再強調 唯有理性、務實、客觀看待大陸的發展,並基於台灣利益,透過辯證思維探索與大陸的最佳互動及合作方式,才是台灣長治久安的正確道路。但「裝睡的」賴清德當局顯然並未有所觸動。
不過,《黑神話:悟空》熱潮讓兩岸各界看到一條擊敗民進黨利用行政資源操控媒體、側翼、網軍,營造「信息繭房」,進行「認知作戰」的新路,那就是 依靠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效、憑藉讓台灣年輕族群深切有感的發展成果,跨越民進黨人為設置的政治藩籬和話語陷阱,讓兩岸同胞在同玩一款遊戲、同追一部劇的熱潮中,在生活節奏的同頻基礎上實現心靈契合。
蕭旭岑表示,絕大多數的台灣青年有更希望認識大陸、認識世界的熱情。(圖片取自網絡)
兩岸要交流,不要戰爭;要打球、打電動,不要打仗。日前,帶隊來大陸參訪的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在「2024海峽兩岸青年活力嘉年華」活動中表示,絕大多數的台灣青年,20、30歲這一代,他們有更開放的心胸,有更希望認識大陸、認識世界的熱情。他強調,兩岸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從兩岸各自的法律、歷史、文化、血緣,兩岸是分不開的,只有加強交流,更加認識彼此,才是中華民族正確的方向。
《黑神話:悟空》讓不少西方年輕人自願品讀《西遊記》,領略中國人的精神境界。台灣《聯合報》評論質疑,多年來執意「去中國化」的民進黨,要如何教島內青少年別過頭去,無視在西方世界「大鬧天宮」的孫猴子?文章強調,台灣不妨從「吳承恩亦能在電玩(領域)蝶變」中得到啟示:重振中華,台灣當不落人後!
《黑神話:悟空》這一棒擊碎了「台獨」分子切割中華文化的企圖。當兩岸玩家尤其是年輕人在體驗過程中,為中華文化驚嘆不已、與有榮焉之時,兩岸同胞將更加深刻地認識到, 流淌在兩岸中國人身體里的中華文化基因不會騙人,道道地地的台灣人,也可以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這是賴清德之流再怎麼「裝睡」「裝死」也改變不了的事實。(文/關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