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120億的中國富豪:無學歷無背景,歐巴馬為何為他拍紀錄片?

2024-01-21     史說論

原標題:捐款120億的中國富豪:無學歷無背景,歐巴馬為何為他拍紀錄片?

"擁有財富,也是背負責任。"捐款共計120億的中國富豪曹德旺這樣說道。

在中國,富豪很多,慈善家更不少,但做到曹德旺這樣的,可以說是是屈指可數。

作為一名企業家,曹德旺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批創業者,面對時代的機遇,他在汽車玻璃這一單一領域深耕,打造下自己的百億身家和產業帝國。

作為一名慈善家,曹德旺從1983年捐贈了第一筆善款之後便開始了自己的慈善之路。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不斷在富豪榜、慈善榜上同時刷新著自己的大名。

然而,曹德旺出身貧寒,上學時間也不過短短五年,他是如何在逆境中堅持前進,從白手起家到一步步做大做強的呢?

《美國工廠》與曹德旺

2008年的經濟危機似乎不同以往,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這次經濟危機的爆發震盪著全世界的範圍,並且久久難以消散。

2008年時的曹德旺卻早已在美國擁有著廣闊的市場,在全世界也是數一數二的玻璃大王。也大約這個時間,曹德旺正計劃著在海外建立工廠。

此時,曹德旺將目光投向了美國。

這一舉動,其實曹德旺在心中早有打算。要知道,曹德旺企業的產品雖然物美價廉,但車用玻璃的跨國運輸成本卻高達20%。

在一些人看來,這意味著中國從引進國外工廠走向在國外建廠,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但也有一些相反的意見,認為曹德旺是為了轉移資產,為"跑路"做準備。

不同的意見將曹德旺拉入了輿論中心,也讓曹德旺感受到了這條路一開始便如此艱難。

因此,當《美國工廠》頂著"歐巴馬投資"的名號被拍成紀錄片,曹德旺又一次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中。

經濟的衰落路線似乎從來都是相同的。從1980年代起,美國的本土製造業開始衰落。美國的工業城市日益凋敝,失業的人們也越來越多。

2008年的經濟危機更是讓當前的困境雪上加霜。向來懶散卻又享受著高福利的本地人,在美國這樣的低儲蓄率國家,失業便意味著一無所有。

當曹德旺帶著福耀集團的大量資金到達美國的時候,美國人民仿佛看到了救星。不僅如此,美國政府還給予了福耀集團大量的稅收與補貼政策,甚至在工廠前命名了一條"福耀大道"。

工廠的運營並未像"大道"一樣寬廣平坦,美國人雖然從曹德旺那裡獲得了一份工作,但這份工作對應的卻不是高福利、高回報。中美工人的差異也在此顯現。

面對工人們的反抗,曹德旺果斷採取行動,更換負責人、提高時薪、開除刺頭,最終消除了中美工人之間的分歧,公司實現盈利。

在紀錄片中,曹德旺的商人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這部紀錄片不僅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也讓曹德旺的福耀集團股價暴漲。可以說,紀錄片內和紀錄片外的曹德旺都獲得了雙贏。

然而,獲得如今成就的曹德旺卻並非是一帆風順地走到今天。

少年郎的崛起路

曹德旺家族的命運可以說得上是大起大落,不幸的是,家族命運到達曹德旺這裡時碰巧是"落"。

年幼時的曹德旺本來過得非常辛苦,他的父親本是上海永安百貨的股東。為了躲避戰亂的時局才打算從上海回到福建老家,這個選擇讓他的家境落寞多少帶著些被命運捉弄的意味。

只是因為上船之後寄送貨物的郵輪沉船,全家人便失去了所有財產。還好,人還在。

1946年出生的曹德旺從小吃遍了生活的苦,回到老家後因為家境貧寒只上過5年學,之後不論是放牛、販賣煙絲水果,還是拉車修車,曹德旺早已忘記了他人的白眼,只顧得上再多掙一些錢,填飽自己的肚子。

短暫的學習生涯讓曹德旺多少有些遺憾,輟學後的他只能在有機會的時候拿起哥哥的書進行閱讀,稀少的閱讀機會只讓曹德旺對讀書的渴望愈加強烈。

1976年,曹德旺步入30歲——而立之年,30歲的曹德旺積攢了5萬多元"巨資"。此時的他正在異形玻璃廠當採購員,幫助企業推銷水錶玻璃。他與玻璃的故事便從此開始,商業富豪的路也從此開始鋪就。

兩年後的改革開放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也為中國沿海地區的民營企業提供了新的機會。此時曹德旺所在的玻璃廠卻已經連年虧損,不少人離開了這家希望渺茫的工廠。

1983年,曹德旺卻在人們震驚的眼光中把這家工廠承包了下來,並在當年扭虧為盈。

雖然如此,曹德旺知道自己的水錶玻璃並沒有什麼優勢,靠的只是薄利多銷,利用產量掙錢。這時,尋找出路的曹德旺偶然發現了車用玻璃領域。

這個領域不僅利潤空間大,而且中國的車用玻璃完全依賴進口。商人曹德旺的生意頭腦自然沒有放過這個機會,他當即將公司的主業轉向汽車玻璃。

1987年,福耀玻璃有限公司成立。

曹德旺不惜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車用玻璃的生產中,功夫不負有心人。曹德旺帶著公司創造出了中國自主生產的第一塊汽車玻璃,打破了日美的壟斷。隨著公司越大越強,曹德旺的目光轉向了美國市場。

不得不提的反傾銷案

曹德旺把公司做到本行業內的龍頭,吃過的苦遇過的難自然是難以想像的。但在所有的挫折中,不得不提的是這場在進入美國市場後陷入的反傾銷案。

在接觸到車用玻璃時,曹德旺了解到車用玻璃的售價高達六千元,但玻璃的生產成本其實只有幾百元。

這一現實激勵著他投入巨大成本研製中國本土的玻璃,打破日美對中國市場的的壟斷,也讓福耀集團生產的玻璃在出口後以物美價廉的品質迅速占領了國際市場。

對此情景,國外的市場自然不會坐視不管。他們當即申請對福耀集團進行反傾銷調查,依據美國商務部的裁決,曹德旺的集團不僅需要支付巨額賠償金,還有可能從此退出國外市場。

身正不怕影子斜的曹德旺決定發起反擊。

他親自帶隊前往美國,成立辦公室,並聘請美國最好的律師。之後,他以個人的名義在北京投資建立"福耀反傾銷研究中心"。最終,花費3年時間,耗費1億多元的曹德旺帶領著公司打贏了這場戰役。

這場訴訟的勝利不僅讓曹德旺站穩了美國的市場,並迅速擴張了國際市場的大門,曹德旺也成為了第一位打贏反傾銷案的中國企業家。

曹德旺贏得了這場勝利,也成就了他自己。

是商人更是善人

曹德旺在商界的成績不免引來所有企業家側目,但引起側目的原因並非僅僅是商業成就。縱觀曹德旺一生的經歷,他做到這個位置,除了本身的生意頭腦,在慈善方面的貢獻也少有人能及。

從小吃苦受窮的經歷沒有打到他,反而更培養起來他勇往直前、永不認輸的性格。得知中國的汽車玻璃被美日壟斷時,被激發的愛國心和年輕時的血氣方剛促使他完成了中國製造。

在企業不斷壯大的期間,曹德旺也從未想過把手伸向其他領域,而是不斷在玻璃行業深耕。

擁有家國情懷的曹德旺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也從未忘記過回報社會。

就曹德旺個人來說,從1983年的第一筆捐款走上慈善之路後,他的名字總是出現在各種慈善榜單上。

從塵土中發展起來的曹德旺自言經歷過各個階層的心態,幼時的他連幾分錢的東西都消費不起,也理解不了為什麼人會把那麼多錢拱手送給別人。

成為了企業家之後,他出手便是百萬、上億,當有人表示疑惑時,他也只是笑笑不說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盡了一個公民的義務而已。

家中四代信佛的曹德旺始終堅信眾生平等,慈悲為懷。雖然他知道自己此生難以達到"大徹大悟"的境界,但他的一生依然始終踐行著佛祖的真理。

2021年的五四青年節,曹德旺再次捐款100億用以建立福耀科技大學,身懷愛國情懷的他深知中國還有許多薄弱的領域等待人才去突破,而他更是深深的體會過被別人扼住喉嚨的感覺。

曹德旺曾說:"如果企業家只懂得賺錢,不致力於提高自己的修養,充其量只是富豪。用簡單的企業家、慈善家似乎難以配得上曹德旺的成就。他有的不僅是企業家的頭腦、慈善家的財富,更是他把自己與國家、與人民緊緊地捆綁在了一起。

如今,富有的曹德旺依然沒有忘記的是幼年時期對讀書的渴望,他一有時間便鑽研佛經、讀書看報,他帶給世人的,也不僅是捐出的上億資金,更是智慧、是人品。

看到這裡便也能明白,沒有學歷、沒有背景的曹德旺是如何被歐巴馬選擇。不僅如此,他的格局、他的情懷更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選擇,去追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ae85d9a39b7bae4434d49d704a9fd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