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解讀丨「紫金獎 · 建築及環境設計大賽」獲獎優秀作品訪談

2022-08-23     UniDesignLab

原標題:作品解讀丨「紫金獎 · 建築及環境設計大賽」獲獎優秀作品訪談

作品解讀丨「紫金獎 · 建築及環境設計大賽」獲獎優秀作品訪談

紫金獎

建築及環境設計大賽

第四屆「紫金獎 · 建築及環境設計大賽」金獎作品

揚州市廣陵區沙頭村永加永太組

特色田園鄉村規劃

作品簡介

作品編號:B117-001120

參賽組別:職業組

參賽內容:鄉村規劃設計

作品名稱:揚州市廣陵區沙頭村永加永太組特色田園鄉村規劃

主創:張雷、王鎧

設計團隊:袁子燕、裘嘉珺、孫婧楚、彭運仲達

單位: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獲獎情況:2017 年第四屆「紫金獎」文化創意設計大賽(江蘇省15 部委聯合主辦)金獎;同時獲得江蘇省城鄉建設系統優秀設計一等獎,和江蘇省優秀工程一等獎,該項目所屬的鄉村同時入選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首批試點。

項目簡介

規劃總用地:111.53 ha

其中農用地及其它用地:97.66 ha

建設用地:13.87 ha

項目地點:江蘇揚州

設計時間:2017 年

實施時間:2017 年

項目視頻

1

設計回顧

沙頭村地處揚州沿江開發的南大門,位於長江、運河、夾江三江交匯的沙洲半島,故名「沙頭」。沙頭村是「沙頭蔬藝體驗特色小鎮」的核心區,同時是「揚州市區菜籃子基地」,農業技術十分領先。規劃以「蔬藝」為主導業態,從單一大田生產,衍生「園藝農業」,蔬藝文化產業。

村莊江河景觀

村莊特殊景觀與產業

村莊聚落風貌

規劃的基本設計策略,是將原住村民生活圈、空間結構體驗圈、人文地景生態圈以及城鄉一體消費圈,多重組合,激活鄉村經濟,提升社區活力。

規劃總平面

規劃特色

人文地景生態圈:江-田-林-居大格局的延續強化

原住村民生活圈:對內服務村民

空間結構體驗圈:對外吸引遊客

城鄉一體消費圈:鄉村產業的多樣升級

江田林居的村村莊格局

規劃重要節點設計

規劃村居聚落更新

規劃產業分析

功能產業分布

目前項目已經進入實施階段,重點鄉村建築建設和村莊環境整治提升是工作的重點。

作為長江流域農耕文明的典型傳承,設計期望沙頭村能夠成為鄉村產業復合提升的樣本、近郊鄉村創新發展的示範,探索一條當代鄉村發展的復興之路。

2

選手訪談

張 雷

王鎧

袁子燕

裘嘉珺

團隊主要成員

2018年「紫金獎 · 建築及環境設計大賽」目前正處於報名和作品創作過程中,在此期間我們對創作團隊 主創之一王鎧老師進行了採訪,以下為訪談內容。

王鎧老師在電視決賽現場答評委問題

Q

距離上一屆的賽事已經過去了一年之久,對於你們設計團隊參加上屆比賽的情景猶如昨日,很高興在今年能夠面對面的進行交流,邀請您與大家分享參賽的心得!

王 鎧:

其實更應該感謝大賽和組織者,為鄉村振興提供的契機、為設計師提供發揮創造力的平台,能夠在上屆比賽中獲獎,真的非常榮幸!不僅是我本人,我們設計團隊、南京大學以及項目所屬的揚州市廣陵區、沙頭鎮沙頭村各級領導和項目組成員,大家都非常的榮幸和自豪。

Q

請問您參加上屆比賽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又是如何克服的?

王 鎧:

應該是大賽緊張的氣氛吧,上次比賽共有800多件參賽作品,每一輪的比賽和評審都非常緊張。最後我們決賽的團隊和親友團是設計師、南大師生、區鎮村代表共同組成的,大家有一種凝聚力,一起為鄉村振興努力的儀式感,於是就坦然自信了許多。作為一個比賽,作為一個事業我想都是最重要的吧,大家有共同的目標、價值觀。

Q

在上屆參賽過程中,您覺得最有價值的收穫是什麼?

王 鎧:

最大的收穫是用「電視決賽」這個形式向全社會宣傳鄉村,這個過程也是設計團隊反思的過程。記憶猶新的是當時決賽答辯環節,評委老師問「你們設計的特色田園鄉村,最大的特色是什麼?」,這個很難回答。作為一個系統化的設計,其特色可能是一系列要點的系統。最根本的到底是什麼?我們最終認識到,鄉村最大的現狀特色「江田林居」其實是最重要的,她就在那裡,延續千年的農耕文明,我們要去發現和尊重。

Q

對於本次大賽的設計主題「宜居鄉村」您如何理解?和上屆的主題「田園鄉村」您認為有何不同或關聯?

王 鎧:

近一個世紀之前的《雅典憲章》所定義的四大城市活動,居於首位的是「居住」,而作為人類聚落更早起源的鄉村,在中國當代語境下的鄉村,事實上其宜居的特性被忽略、淡化,甚至娛樂化、消費化。

宜居不僅是一種美好的願景,更是一種責任。或許城市作為經濟發展的載體,集聚擁塞的現實無法改變,凝聚生態文化寶貴財富的鄉村,不該成為空心化的鄉村,而是未來宜居的鄉村。鄉村,小城鎮,大城市構成了我國的建成環境總體,難道湧入都市是所有人主動和明智的選擇嗎?我們這個時代的所有人,無論你身在鄉村還是大都市,應該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我個人認為 第四屆「田園」(2017)的主題和本屆「宜居」(2018)的主題作為一個序列特別契合,特色是去發現鄉村的價值,而宜居是讓大家去探索實現美好生活的途經——居,是人類聚落的最基本職能。

Q

上一屆賽事你們的作品最終獲得了金獎,目前落地進展順利嗎?為地方帶來了哪些發展的契機?現在村莊的建設進展如何?

王 鎧:

總體來看,方向和目標很準,一方面是挖掘村莊的資源,一方面是創新發展。比如村口的公共建築「鄉村書房」,得到揚州市圖書館的支持,村鎮籌建,揚州圖書館運營,既是景點也是村民文化設施,同時也是揚州圖書館的第一個鄉村分館。這個項目經過各方面反覆論證研究,張雷大師主持設計,1個月後將要落成,大家都很期待。

另一方面不急不躁,不搞形式主義,避免大拆大建的面子工程,注重內生活力發展。比如村中先後逐步引入的中國美術學院王贊大師工作室、鄉村振興研究院、鄉伴文旅項目,這些都還沒有到造房子的階段,可能你到村裡看不到太大的變化,但是都是注重非常內生活力的方向。

Q

對於本屆大賽,你能否給參賽選手一些建議?

王 鎧:

大賽對作品有一個基本的要求,必須是未實施的設計項目,同時也要有落地實施的實踐性,我想說這個是很難的,也很重要。簡單說,對的業主+對的設計師,才會有對的設計——面對真實的問題,對鄉村和這個時代貢獻自己的智慧。

採訪:紫金獎建築賽組委會

受訪人:王 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a3bcfb7696f5ba34b534a09be4cce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