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爍教子」引爭議:想要摧毀親子關係,只需要不停地否定他

2020-01-03   家學寶

關注家學寶,成為更好的父母

家學寶主筆團|劉彥廷


01

這兩天,楊爍因《一起出發吧》里的一段視頻,被罵上了熱搜。

這段視頻,不僅看得我氣不打一處來,恨不得上去就是兩拳。也引發了網友熱議,讓許多人聯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陰影。

視頻中,楊爍的帶娃方式,令自己飽受罵名。他對兒子楊雨辰的「打壓式教育」和軍事化管理,讓原本溫馨的親子節目,充滿了爭議和各種不適感。

由於節目組拍攝場地處於高原地帶,楊雨辰不太適應,上坡速度有些慢了,楊爍便朝著兒子吼起來:「所有人都在等著你啊,快點!」

楊雨辰沒有按照父親的要求,走錯了方向。楊爍要求兒子重新回到上坡,重新走。邊走邊訓斥:「走路不會走是吧?能走直路嗎?」



走到一處風景好的地方,楊爍自顧自地感嘆了一句:太美了!

緊接著,轉頭對兒子冷冰冰地吐出三個字:「拍照嗎?」

孩子被強行拎到父親面前,擺出一個張開雙臂的飛翔姿勢,目光呆滯,臉上看不到絲毫笑意。


當攝影師善意地提醒楊爍海拔有些高,孩子也許會缺氧時。

楊爍直截了當地說:「我不管,他自己選的,自己承擔。



到了選房子環節,楊雨辰開心的選了自己的幸運數字5號房。


結果楊爍臉又垮了,因為他想要1號房,結果發現5號房在最遠處。

於是楊爍開啟了諷刺模式,馬上潑了冷水:「你不是說5是你的幸運數字嗎?太棒了。」


當孩子呼吸都顯得十分費勁時,他只會威脅:「如果先讓我跨進門檻,就從頭再走一遍!」

嚇得孩子上氣不接下氣地快步跑在他前面。

楊爍總是教育楊雨辰:「你是哥哥,你要照顧弟弟妹妹。」

雖然大多數家長都會這樣要求自己的孩子,但楊爍對楊雨辰的行為舉止嚴厲到算得上苛刻。

楊雨辰小小年紀,卻懂得在不快樂的時候保持沉默,聽話懂事的背後,是外人無法感同身受的孤獨。

他唯一一次對爸爸楊爍哭著說:「我想你了。」

卻還是收到了楊爍的一句:「不哭好不好,你哭起來好難看。」

在那一刻,如果我是楊雨辰,我一定會很失望。

隔著螢幕我都能感受到楊雨辰的壓抑和無助。

面對大家的質疑,楊爍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自己家的孩子我特別心疼,但他是個男孩子,將來要成為一個男子漢。我會改變一些態度,但不會放棄教育方式。」

楊爍的身上,有著典型打壓式教育家長的影子,作為父親,他不可能不愛自己的孩子。但他並沒有意識到,這種缺少分寸感的粗暴教育,像一把利劍,會深深的扎在孩子的心中,影響其一生,難以釋懷。

一個從小得不到父母肯定的孩子,不僅會失去本應充滿愛和關懷的童年,還會喪失愛與被愛的能力。


虎爸虎媽們也許一輩子都意想不到,這份「為你好」的愛,卻是毀掉孩子一生的毒藥。


02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從小到大,沒得過父母的肯定,一直都是否定,是怎樣一種體驗?

其中有一條高贊回答,令我印象深刻:

「從我開始記事那個時候起,每次自己的一個失誤,父親的臉上都會浮現出一種非常厭惡的表情,並夾雜著一些很厭煩的,對我無盡的指責。

上小學時,我不小心打碎一個杯子,跟著父親就會上來指責一通,說我手腳沒輕沒重連一個茶杯都拿不好,根本不會說來看看我的手有沒有被劃傷。

家裡來客人了,父親讓我端菜,動作慢了一點,父親就跑過來吼:動作這麼慢,你還能幹什麼?

高中畢業,同學們都去學車考駕照去了,父親又把我否定了,還是一樣的表情,一樣的語氣,一樣的話語。

因為從小受到的都是否定,所以導致現在我沒有自信心,自卑,悲觀厭世,不善交際。當我在人多的場合,我會很膽怯,很害怕。」

一般來說,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形成兩種人格;

一種是討好型人格,過早懂事,失去自我。如果父母一直強調孩子的缺點,把孩子的錯誤常常掛在嘴邊,時間久了,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真的是這樣。孩子會感到無助,感到自己不如同齡人。

另一種是控制型人格,脾氣暴躁,情緒難控。如果父母常常以呵斥和命令作為管教方式,孩子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辭上表現出攻擊性,長期以往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要對每個人的感受負責。

一個從小被父母否定的孩子,會極度在意他人的看法,做錯事永遠都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在人際交往方面有逃避傾向,並伴隨著自卑心理。


在綜藝《少年說》中,一個小女孩站在高台上,用幾乎要哭出來的聲音問媽媽:

「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看不到,只看到別的孩子好呢?」


台下的媽媽,一臉的嚴肅地說:「當你很強的時候,我覺得我要拍一下。當你覺得自己很弱的時候,我覺得我要推你一把。」

她表明自己不認可孩子,是因為「擔心孩子會飄」。聽完媽媽的話,女孩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放聲大哭。

當我們不斷地強調孩子的缺點,不斷的否定孩子,與其他人做比較時,孩子的內心深處會認為自己始終不如別人,從而產生最初的自卑感。這就是心理學中所講的「原生自卑」形成的最常見原因。

也許你的否定,只是為了激勵孩子。可孩子又怎會輕易分清哪句是真話,哪句是玩笑話呢?

對於一個總是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來說,他們心中永遠住著一個不認可自己的父母,一直在指責他,打壓他,讓他總是處在內疚、忐忑、擔心別人不認可自己的緊張狀態中,甚至會產生抑鬱、焦慮、自我指責的消極情緒。

我們的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也需要被尊重,被肯定,被愛。不少父母都低估了這些不經意間的否定行為背後,孩子內心會刻下多深的烙印,性格會受到多大的影響。

每個人可能或多或少都經歷過暴力,而這種以愛為名的暴力就像一隻惡犬,咬了你一口,就會緊緊地抓住你不放,不論過了多少年,都很難忘。


03

看過一段扎心的話:

「孩子小的時候,別把他的稚嫩和軟弱當做軟肋,用自己的愚昧和無知透支孩子成長的歲月。孩子長大了,內心的陰影面積和那些回不去的彎路,就是還不起的代價。」

現今有些父母,愛孩子的方式只會簡單粗暴:吼、罵、打、罰。

卻少有耐心引導我們該如何解決問題和更好的成長。

這一點,周杰倫的媽媽做得很好。

上中學時,周杰倫的學習成績很差,是班級里的差等生,他的高中老師甚至認為他有學習障礙。那時的周杰倫性情孤僻、叛逆,是老師們眼中的「問題少年」,令老師們很頭疼。

可周杰倫的媽媽葉惠美沒有放棄,她深信孩子的智力沒有問題,鼓勵周杰倫只管努力,潛心創作,機會總有一天會降臨。


葉惠美曾經給自己定下了「三不」原則:不嘮叨、不指責、不脅迫兒子。

不斷鼓勵著周杰倫走出陰影,帶著他聯繫主持人吳宗憲,報名選秀節目。每到周杰倫的人生低谷期,葉惠美總會挺身而出,無條件地鼓勵他,支持他,陪伴他。

母愛治癒著周杰倫的傷口,托舉著周杰倫,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沒有成為他放棄的理由。

在教育中,嚴厲固然不可缺少,但也要有個度。有些錯,我們堅決不能讓孩子觸碰,該懲罰的一定不能少。但有些錯,是可以一笑而過的,不應被過度苛責。

毋庸置疑,楊爍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只不過一味追求嚴格的楊爍,忘卻了生為人父應該給予孩子必要的鼓勵和肯定。如果我們從不自省,將所有的問題都歸咎於孩子身上,不能給到孩子足夠的愛,足夠的接納,又怎麼會建立安全感和信任呢?

教育本來就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可以,請對孩子多一點陪伴、多一點鼓勵,多傾聽他們的內心想法。

毀掉一個孩子很容易,也許只要你的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就夠了。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讚美音,因為那是他們成長中最堅硬的盔甲。

愛孩子,從拒絕否定他們開始。


掃碼下載中華家教APP,獲取更多知識和課程

您的轉發、評論、點贊是我們分享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