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我們開啟了有獎徵稿的活動,陸續收到了很多讀者朋友們的投稿,奶爸非常感動,謝謝大家願意坦誠與我們分享。
今天的文章,就是來自千萬投稿里的其中一篇,講述了一個幸福的二娃寶媽,從毫無保險意識、盲目投保再到退保、重新科學配置保險的心路歷程。
01
我的保險意識初露尖角
初次接觸保險,要追溯到初中畢業那年暑假。
老家吊扇電線老化,掉下來砸到腦袋。雖然沒有造成太大的意外,但那個痛楚時常讓我記憶猶新。
好在以前的學校都會統一給學生配一個20元的保險,現在已記不得保險的名字了。
只記得那場意外花銷1萬多元,通過學校的保險報銷了4000多元,自己的醫保報銷了3000多元。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對保險有了朦朧的概念。
02
為寶寶購買人生中第一份保險
2017年12月家裡迎來了第一個寶寶。沉浸在寶寶帶來的幸福日子裡,時間過得特快。
不知不覺到了秋高氣爽的時節。艷陽高照的一天,寶爸說:我們要給寶寶買份保險!
當時我們為寶寶購買保險的初衷很簡單:社會太複雜,確實有必要!
每個人身邊總有幾個做保險的朋友,我們的鄰居也是某保險公司的代理人。
經過他簡單地介紹了產品的一些保障內容之後,我們就著手簽了!
只記得保費9000多元,在當時初為人母的我只有一種想法:一切為了寶寶,值得!
就這樣,在對保險知之甚少的情況下,我們購買了寶寶人生第一份商業保險。
後來就將合同鎖在保險柜里,沒有再理會過。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將保險合同束之高閣呢?
作者雷雷供圖
03
我後悔了,我要退保
2019年3月,在同事的介紹下,我接觸到奶爸保公眾號。
我懷揣著「看看」的心態打開奶爸保,輸入了為孩子購買的保險產品名字,頁面馬上跳出了測評連結。
我仔細閱讀,開啟了我的保險認知路。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看了奶爸保的分析後,我馬上意識到:我給寶寶買的保險,不論是從經濟角度,還是站在投保人的角度,再到產品的選擇,都不太符合我家庭的實際情況!
1. 家裡經濟不寬裕,年收入20萬不到,寶寶的保費卻花費了9000元;
2. 應該先保家裡經濟支柱,也就是寶爸;
3. 寶寶的產品對比市面上很多同類的產品,性價比並不高!
在跟寶爸商量了之後,我們意見一致:及時止損!
我通過微信向奶爸保諮詢退保相關事宜,並跟保險業務員提了退保一事。整個過程還算順利,保險業務員一再挽留,但在綜合考慮後,我們還是堅持退保。
最後保險公司退回了2000多元的現金價值,但家人說這樣虧了。
我倒是不這麼看,畢竟購買的新產品保障上並不比原來的差,而且總保費比舊產品剩餘未交的總保費還要便宜不少!
作者雷雷供圖
04
保險,真的需要進修學習
從此,我成了奶爸保的忠實粉絲,開啟保險進修課模式。
3月份的大部分時間,我都在閱讀奶爸保及其他渠道的相關文章,了解相關案例和相關法律規定。
也看了很多推薦方案,結合自身家庭實際情況決定購置消費型保險,先後給寶爸、自己、寶寶配置了醫療險、意外險、重疾險。
好事成雙,今年6月家裡迎來小寶。基於之前學到的保險意識,在小寶滿28天後,我就將小寶的商業保險提上了議程,給小寶配置了醫療險、重疾險。
以前不理解有醫療險為何還要重疾險,現在明白了兩個險種是相互補充的關係。
05
身邊人的保險故事
想起我大學同學,她對保險的深入了解是從她老公患病後開始的。
在公司安排體檢之前,她朋友給她推薦了保險。當時她想買,但總覺得身體沒啥問題,不急著買,只是參加了一些平台上的互助計劃。
在一次語音中,她情緒激動的講了她的「後悔史」,該互助計劃在治療後理賠了5萬,現在再給她先生配置保險已經很難了。
現在年輕爸媽的保險意識越來越強,作為寶媽之一,也特別希望其他人少走彎路,少花冤枉錢。
保險不可少,但不能成為經濟負擔,我計劃著孩子們逐漸長大過程中再逐步給他們加保配置其他保險。
保險,我一直在路上;保險,買的是一份平安。
作者雷雷供圖
06
奶爸有話說
奶爸看到這篇投稿,第一反應是非常開心,因為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不少人跟這位寶媽一樣,通過奶爸保,更客觀地了解到保險、更深入地明白該怎麼給家人配保險。
感謝你們的信任,也謝謝不懈努力,不忘初心的自己。
開心之餘,我也在想,我們好像有種習慣,總是喜歡對自己有可能面臨的風險掉以輕心,然後在別人的遭遇中學會引以為戒。
身體健康的情況下,保險萬一買錯了,自然是可以退保;但如果像文中寶媽的同學,丈夫已經身患重疾,沒有買對保險,再想重買,很難很難。
這就是為什麼奶爸一直苦口婆心地強調,在下決定之前,多看多了解,多問一問專業規劃師的意見,因為有些錯,真的無法彌補。
希望這個真實的經歷,真的能讓看到的人有所頓悟。
買對保險,受用終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USkaG8BMH2_cNUgzPD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