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是一個好問題。因為它涉及到了兩個非常重要且經常被孤立看待的環節——力量訓練和有氧訓練。我們提到有氧運動,一般認為是需要持續很長時間的。在長時間、多重複的情況下來消耗熱量,達到減肥或者提高有氧耐力的效果。
爬樓梯能不能持續很長時間,顯然是可以的。日常登山,有台階的那種,一口氣爬到山頂也大有人在。更別說那些越野跑選手了,在一定坡度上都能夠連續跑上幾公里,這都在有氧範圍內,否則又怎麼會動不動就100公里越野賽5000米爬升呢。
但同時,爬樓梯又有一個很特殊的限定,這個限定就是台階的高度。我們不可能像走/跑自然山坡那樣通過控制步子大小來調整每一步的力量,調整大小腿彎曲的角度來控制力矩和力量。如果連續爬樓梯算是有氧運動的話,對「有氧爬樓梯的人」是有門檻要求的。
只有肌肉力量達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夠讓每一步都處在可控的範圍,這樣在通過心率監測,來控制運動強度,就能知道是否處於可連續運轉的有氧範圍了。
題主的問題需要兩個環節來判斷。
第一環節,大腿(主要是股四頭肌)和臀部(主要是臀大肌)力量是否達到了一定門檻要求,太弱的腿和臀部,爬樓梯還沒到氧氣供應不足的時候就已經疲勞無以為繼了,會是非常典型的力量訓練。
第二個環節,大腿和臀部力量達到了基本要求,爬樓梯的速度可以用心率來把控,在有氧區間的心率下,持續爬樓,你就得到了能爬很久的「有氧爬樓梯」。如果用很快的速度上樓梯,則會氣喘吁吁,進入無氧狀態了,就像跑短跑。
題主所說的每天爬40分鐘,如果是連續的,那至少說明你的腿部、臀部力量足夠,持續40分鐘爬樓能夠有效鍛鍊到有氧耐力部分。如果爬樓不是連續的,需要爬幾層樓就休息一陣子,可能是爬樓梯的速度太快了,這樣的訓練更像是間歇跑或者高強度間歇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能有效提升自己力量水平,快速讓心率提升,也能在訓練後很長時間內帶給身體能量消耗,對減肥是相當有幫助的。
我們可以把不需要休息、連續爬樓梯想像成「擁有強壯大腿和臀部力量的人」的慢跑。把需要休息的爬樓,想像成健身房裡「台階訓練」,然後做了很多很多組。
之所以說題主這個問題特別好,就是因為我們很少把登台階這種健身房裡比較典型的力量訓練來和有氧放在一塊兒來討論。
前面我們提到,至少需要一定的基礎力量才能談是不是有氧。如果力量太弱,上幾層樓就喘或者上幾層樓就腿酸,這只能說明底子太弱。如果讓這樣的人爬樓40分鐘,可能無法完成,即使勉強維持了40分鐘,多數時間都是在休息,有效爬樓時間很短。
不過,無論底子多弱,爬樓梯40分鐘都足以說明誠意,也能鍛鍊到肌肉,不著急。
如果爬幾層樓需要短暫休息,類似於間歇跑或者高強度間歇HIIT
如果題主的這40分鐘爬樓,需要一會迅速上樓,一會兒短暫休息後再繼續,這就會類似於間歇跑或者高強度間歇HIIT。這也是很好的鍛鍊模式。
這種忽快忽慢的方式對肌肉力量和心肺刺激很大,會迅速拉高身體對氧氣的需求,製造缺氧狀態。這樣的訓練過後,身體在恢復期間需要更多氧氣,在訓練後依然幫助你燃燒更多脂肪和卡路里。如果採用的是快上幾層樓然後稍微休息下的模式,最好隔天訓練,因為這樣的強度輸出,可能需要48小時才能完全恢復。
最後一種情況就是勻速有氧爬樓梯了,我們可以通過心率來控制運動強度(上台階的快慢)。如果為了減脂,可以在燃脂心率區間進行運動,這個區間在最大心率的60-70%,需要深呼吸,可以進行交談。強度再增加一點兒,可以獲得更強的耐力,這個有氧心率範圍在最大心率的70-80%,該區域強度下也可以交談,只不過比較困難,只能說一些簡短的句子。
至於最大心率怎麼測,最粗糙的方法是用220-年齡。相對精確的還是要全力跑步實地測量。
冬季,確實有不少人是通過爬樓梯來進行訓練的,這種訓練無論如何對翹臀都是有幫助的,台階越高,對於大腿和臀部的刺激越大,相當於爬山時候山坡很陡。如果自身力量較弱,上台階主要就是練力量。如果用較快的速度行進,相當於間歇跑或者高強度間歇。如果控制好心率慢慢上樓梯,就和有氧慢跑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