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麥已經進入了抽穗揚花的關鍵期,但是由於最近溫差比較大、雨水比較多,導致了當前很多地區,田間的小麥發黃枯死的問題比較嚴重;希望農民朋友警惕!那麼結合多地農民朋友諮詢及田間實地查看,針對小麥病害導致的發黃問題總結分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小麥生理性發黃
由於農民朋友種小麥,在施肥上都採取一炮轟的方式,就導致前期浪費後期小麥發黃脫肥現象,那么小麥中後期對於小麥的拔節孕穗肥,很多農民朋友不重視,小麥的拔節孕穗肥是小麥在生長過程中第二個需肥高峰,是比較關鍵的施肥,這個小麥拔節孕穗決定了小麥的成穗率、結實率!
發生因素:小麥生理性發黃髮生的主要因素:一是施肥防治不正確,一炮轟的施肥防治不合理,二是小麥根系病變吸收能力減弱,三是葉面補施不及時,四是秸稈腐熟消耗營養
發生症狀:小麥生理性發黃田間表現主要是整塊田發黃不均勻;發黃成片發生且發生程度不均勻,苗期黃化瘦小,分櫱少而弱,幼苗葉片進而發黃!小麥中後期葉色褪淡、葉片下垂、抽穗時間長!嚴重缺肥的小麥植株不能正常的抽穗,最後枯黃!
防治方案:
1、合理施肥:針對小麥一定做到施足底肥,補足追肥,合理的進行補施磷鉀肥
2、葉面補施:由於小麥中後期根部的吸收能力下降,一定要葉面補施含有芸苔素、磷酸二氫鉀之類的葉面肥,促進葉片光合作用!
小麥葉枯病
隨著種植模式改變、氣候的不斷變化,小麥葉枯病逐年加重發生。小麥的葉枯病種類有10多種,那麼當前發生比較嚴重的主要有根腐葉枯和雪腐葉枯!一般防治不及時減產比較嚴重!
發生因素:小麥的葉枯病在春季溫度高低起伏、雨水綿綿的時候容易發生,如夜間溫度在8-10℃以上,有雨、有風的時候傳播較快,容易發生和流行。對於偏施氮肥葉色嫩綠的小麥很容易侵染,另外如果田間秸稈量比較大未腐熟的田塊,也容易出現葉枯病!最後小麥蚜蟲危害也會導致葉枯病:蚜蟲刺吸葉片造成傷口,並分泌汁液,有利葉枯病菌的侵入和擴展,加重病害發生程度。那麼在小麥品種上來說:一般高稈晚熟品種較矮稈早熟品種抗病。春性品種較冬性品種發病重。
發生症狀:小麥的葉枯病屬於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麥的葉片,抽穗揚花期至關鍵期是發病高峰,田間出現一窩一塊,遠處望去發黃;一般開始發病危害表現小麥葉片出現黃褐色至淡綠色小斑,逐漸擴大,形成不規則形黃白色至橢圓或梭形黃褐色大斑塊,主要影響小麥的正常光合作用和營養傳輸,一般先從下部葉片開始發病枯死逐漸向上發展。
防治方案:
1、種子進行包衣:可以選選擇含有萎銹靈、福美雙之類藥劑進行包衣,可以減緩葉枯病發生!
2、適當推遲播期:推廣春性、半春性品種適當晚播,可減輕病害發生程度
3、合理選擇施肥:不要偏施氮肥、儘量多施磷鉀肥和中微量元素肥,可以減輕葉枯病發生!
4、化學藥劑防治:建議選擇28%丙硫菌唑.多菌靈100-130ml/畝+0.01%芸苔素內酯5-10ml+99%磷酸二氫鉀30-40克,或者也可以選擇氟矽唑、甲霜惡霉靈、甲基硫菌靈之類的藥劑防治;嚴重田塊5-7天補防一次,合理輪換施藥!
小麥炭疽病
小麥炭疽病是很多地區不常見的病害,它屬於真菌性病害,很多時候容易被農民朋友忽視,但是最近幾年很多地區已經發生炭疽病,主要危害小麥的葉片與葉鞘,防治不及時擴展速度快,導致小麥減產50%以上!
發生因素:小麥炭疽病在濕度大、溫度高的條件下容易發病,一般適宜發病溫度20-25℃,如果溫度溫差比較大發病潛伏期會比較長,從田間查看墒溝不暢通,低洼積水過多、田間鬱閉、長勢衰弱、密度過大、氮肥過多發生較重;另外小麥炭疽病病原菌可以藉助風雨傳播,由寄主傷口和表皮直接侵染,藉助氣流、昆蟲傳播危害!
發生症狀:一般主要危害小麥的葉片,多發生在小麥下部葉片,產生圓形的褐病斑,並且擴展成長條形褐斑,後期病部連成一片,致葉片早枯或者發黃枯死!嚴重時候小麥不能正常灌漿,導致癟粒減產!
防治方案:
1、合理輪作:儘量進行禾闊作物輪作種植,收穫以後把秸稈移除田外,可以減輕發生
2、種子包衣:播種時候可以選擇含有苯甲丙環唑的種衣劑進行包衣,可以減輕發生
3、藥劑防治:可以選擇含有咪鮮胺、甲基硫菌靈之類藥劑進行防治!
小麥紋枯病
小麥紋枯病是我們比較常見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小麥的莖稈,嚴重時候危害小麥的葉片,影響小麥正常的營養傳輸,導致後期的白穗和倒伏減產嚴重!
發生因素:小麥的紋枯病發生因素有很多,我認為主要因素:一是:秸稈禁燒導致田間菌源寄主增加,二是:暖冬有利菌源活動,三是:偏施氮肥導致小麥抗性下降,四是:田間溝系不通,積水多濕度大,五是:播種量大,田間鬱閉
發生症狀:小麥紋枯病在開春以後,溫度15-20度,濕度大,小麥處於拔節期開始危害,一直到中後期都可以發病危害,主要危害小麥的莖基部,開始出現時是黃色或者黃褐色小病斑;像開水燙過一樣的雲紋狀斑;導致花杆爛莖。它嚴重阻礙根部營養輸送,還容易出現倒伏,成熟收割時出現白穗情況嚴重,減產達50%以上!
防治方案:
1、種子包衣:可以選擇含有咯菌腈、戊唑醇之類的種衣劑保衣,可以減輕病害發生
2、合理施肥:不能偏施氮肥,避免小麥嫩綠容易生病蟲,不是中微量元素肥,提高小麥抗性
3、清溝排水:一定做好三溝暢通,避免積水嚴重,田間濕度過大,溫度回升就會導致紋枯病大得發生
4、化學防治:可以選擇含有噻呋醯胺、戊唑醇、氟環唑之類的藥劑進行防治,用足水量,對準部位,合理的噴霧
小麥鏽病
最近氣溫忽高忽低,雨水也有增多的趨勢,對於小麥來說葉部病害,鏽病進入了高發時間,當前田間已經大面積發生,鏽病對小麥的光合作用影響較大,一旦防治不當,對產量將會構成巨大威脅。
發生因素:小麥鏽病的發生主要因素有:一是田間菌源量大,由於秸稈禁燒,秸稈腐熟不徹底,有利於菌源寄主,二是濕度大;小麥鏽病的菌源必須在小麥葉片有水滴、水膜或空氣濕度飽和的條件下,才能萌發侵入寄主,因此露水大、霧大、下雨大就有利於鏽病發生。三是溫度適宜;一般鏽病的在溫度9-20度都可以發病,所以溫差大也有利於鏽病的發生!
發生症狀:小麥鏽病的發病主要危害葉片,影響小麥正常的光合作用,導致小麥中後期早衰、枯死,在小麥的葉片上有鐵鏽一樣的顆粒凸起,「用手一摸病斑,就在手上留下像鐵鏽一樣的銹粉。小麥鏽病有三種:「條銹成行,葉銹亂,稈銹成個大紅斑。」一般條鏽病在春季發病最早,葉鏽病次之,稈鏽病最遲
防治方案:
1、品種選擇:儘量選擇抗性相對比較好一些的品種種植,做好品種的輪換種植
2、施肥管理:不要盲目的偏施肥料和偏施氮肥,一般正常全生育期田塊15-15-15復合肥80-100斤,尿素20-30斤即可,否則小麥的營養過剩抗性下降,有利於鏽病發生!同時做好田間排水工作,降低田間濕度!
4、化學防治:建議選擇氟環唑、戊唑醇、烯肟菌胺.戊唑醇之類的藥劑進行防治!嚴重田塊結合葉面肥芸苔素內酯+磷酸二氫鉀合理修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7f8N3EBiuFnsJQVYCu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