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舉行前夕,美高官突然高調宣布即將訪華。然而不到24小時,美國對42家中企出手,美國真正的目的是什麼?中國需要拉起哪三道防禦線?
日前,中美兩國幾乎同時宣布,美國安顧問沙利文將與8月27日至29日訪華,與王毅外長進行新一輪的中美戰略溝通。
沙利文此次訪華之所以引起很大關注,主要是因為此行有幾個特殊背景:
其一,美國總統大選進入倒計時,特朗普和哈里斯將進行最後的對決。以色列和烏克蘭都成了拜登政府的棘手問題,有很大可能會加速終結拜登政府的政治歷程。
其二,中美近段時間博弈升級,美國教唆菲律賓在南海挑事,還頻繁打出「台灣牌」,試探中國的底線,致使中美關係嚴重升級。
其三,中俄高層近日剛剛完成會晤,並達成眾多共識,發表了聯合公報。
其四,美國的債務危機和通脹危機十分嚴重,美債持續暴雷,將對其金融體系造成巨大影響。
基於這四個大背景,就足以概括出美國此行的目的,至少集中於三件大事:
一是,討論台海、南海等熱點地區的問題,還有所謂「中國援俄」問題,以變相展示拜登政府任期內的外交成果,鞏固所謂「政治遺產」,並施壓中國不要與俄合作。
二是,為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探路,提前來中國摸個底,提供對華政策的參考依據;
三是,試圖與中國達成一些合作,以緩解美國國內目前存在的各種經濟危機。
此外,俄媒還推測稱,沙利文此次前來有可能會安排中美元首的會晤問題,但是還沒確定。不過,按目前的緊張形勢來看,可能性不大。
總的來說,當前的局勢失控,美國需要「求助」中國來幫助破局。但他們「既要又要」的姿態,給自己增加的不是籌碼,而是負擔。
在沙利文高調確認訪華後,不到24小時,美財政部就將42家中國實體拉入制裁黑名單。而理由,正是所謂「中國援俄」。
此前,美國就曾多次以「中國援俄」為由,對中企發起制裁,以施壓中國,破壞中俄之間的合作,順便拿到與中國談判的籌碼。當然,這次也不例外!
與此同時,美方近期還在不斷加碼打出「台灣牌」。不僅美高官與台灣地區的訪美負責人來往十分密切,舉行所謂秘密會談;同時,美艦還過航台海為其撐腰,甚至民主黨黨綱還首次寫入「對台六項保證」。
但結果,不僅沒能打壓到中國,反而給依賴中國大量產品的美國增加了不少負擔。
為了應對美國「既要又要」的態度,中方在敞開談判大門的同時,需要部署三道防禦線。
其一,南海問題上,中國要謹防美國繼續教唆菲律賓挑釁中國,尤其是多個島礁的海空都需要防範。
其二,台海問題,這也是美國最喜歡「打的牌」,不僅美艦親自現身挑釁,甚至還不斷攛掇台當局公開叫板大陸,所以對於美台勾連的行為,中國需要部署一道防禦線。
其三,中俄合作問題,防止美國從中作梗,對於美國藉由制裁中企的行為,要適時進行合理有力的反擊。
目前來看,中國這三道「防禦線」的部署正日益完善。至於美國大選,我外交部早已說過,不干涉他國內政。
美國如果是「有求於」中國,就得拿出一定的誠意!沙利文訪華最多只是讓中美關係在「冰點」暫時得以穩定,而並不是回暖,若持續搞壞中美關係,那未來必將遭到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