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年了,秋天第一杯奶茶的熱度,又一次如期而至。
七夕都沒興奮起來的年輕人,在立秋這天開啟野性消費:
古茗6000+門店營收漲70%,甜啦啦所有門店全面爆單,7分甜門店同比增長74.5%,注春茶飲20平小店單日營業額破2.5萬。
今年,平台方美團、餓了麼也加入了戰場,進一步助推這場「茶飲狂歡」。
連續火了3年的「奶茶節」,對行業到底意味著什麼?誰是最後贏家?我採訪了十幾個品牌,一起來看。
熱度破30億!
秋天第一杯奶茶又爆了
上周日,「秋一杯」再次刷屏各大社交平台。
微博熱搜閱讀量破30億,登陸抖音熱榜第6名,小紅書筆記超過12萬篇,朋友圈更是齊刷刷地曬出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社交平台的沸騰,背後是全國人民的茶飲消費熱,8月7日這一天,各大品牌的門店紛紛爆單:
古茗全國6000+門店,平均訂單量周環比增長率超70%,有的門店周環比增長率甚至超過200%;
門店數同樣破6000的甜啦啦,則線上線下全面爆單,整體營業額翻倍,最高單店營業額突破了2.6萬;
書亦燒仙草還在當天做了直播,全國門店總體營收近6000萬,環比增長近90%;
書亦燒仙草、滬上阿姨等品牌在抖音平台直播
滬上阿姨全國門店處於「爆單」狀態,營業額相比平時增長超100%。
而奈雪迎來2022年繼端午假期後的又一個銷售高峰,周環比增長超70%,部分門店甚至出現了3~4倍的增長。
很多區域品牌也吃到了這一波紅利:
立足於廈門的快樂番薯,今年準備充分,在門店限量提出2.5L「秋天第一袋奶茶」,全國店均流水周同比上漲40%;
發源於上海的注春茶飲,位於上海新天地的一家20平街邊店,8月7日營業額突破2.5萬。
注春門店人氣火爆
成都品牌圓真真創始人謝瑤告訴我:「8月7日整體營業額上升了85%,最高的門店增長150%。」
相比於第一年的消費端走紅,第二年的各地散點爆單,今年的秋天第一杯奶茶,是全民普及型的,徹徹底底的火遍了茶飲行業。
如果說以前是被動加入戰場,那麼今年各大品牌都是摩拳擦掌、主動出擊,而且今年,美團、餓了麼等平台也紛紛發力,成為熱潮的助推者。
品牌籌備已久,平台流量助推
「立秋已是茶飲界的雙11」
茶飲行業,從不打無準備的仗。
在經歷了去年突如其來的流量,「忙到失去手臂」後,今年各大品牌都做足了準備。
比如7分甜,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我們除了全員在崗+兼職在崗外,所有門店需要提前動員、鼓舞士氣,所有營運同事全部到店奮戰在一線。」
「在原料和設備上,水果提前一天均已訂購加量,冷凍貨物根據營業額提前解凍,提前將門店所有儲存空間都裝滿物料和包材,區域內需要準備應急備用設備等。」
而甜啦啦則提前通知加盟商,按照營業額2倍備貨、營業時間延長,做好了一切迎接流量暴增的準備。
書亦燒仙草,8月7日全員無休,當天大部分門店都營業到24點,並安排指定人員到客區或點單區協助收銀人員進行顧客服務,確保顧客體驗。
也有很多品牌提前做好了線上「裝修」、專屬杯套、指定產品等,並且提前一周就開始引流營銷。
而另一邊,今年美團外賣的入場助推,則是熱度升維的一個關鍵因素。
8月7日當天,只要打開美團外賣,就能看到「秋天第一杯奶茶」的彈窗、Banner,還邀請了一線明星楊冪加入,拍攝視頻、海報等為活動引流。
美團活動頁面
而仔細研究發現,美團這次帶著行業各大品牌,一起抽獎、賣券、打爆品,推出了一張「奶茶噸噸卡」,一次鎖定3次復購。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團當天茶飲銷售突破歷史峰值。
在美團平台之外,我還在抖音、微博、喜馬拉雅等數個平台上,看到了開屏廣告和「美團外賣把欠的奶茶還給你」等話題。
不得不說,從美團站內到站外,今年的「秋天第一杯奶茶」,是一次策劃嚴密、籌備已久的刷屏級營銷活動。
「秋天第一杯奶茶」全網刷屏
很多行業人的看法是,「美團想把『秋一杯』打造成茶飲界的雙11」。
同樣的,餓了麼也開展了營銷動作,從8月3日~8月7日,推出了「奶茶超級限定」活動,設計了傳情吸管套、杯套等物料。
我在微博上發現,話題#上餓了麼點秋天第一杯奶茶#,閱讀量突破了1.8億,討論次數4.5萬。
類似於雙11,「秋天第一杯奶茶」已經把立秋變成了一個「奶茶節」,而形成消費節的意義在於,在每年固定的時間段里,人們會產生自發的群體行為,商家也便於藉此來來引導用戶消費。
平台級選手的入場,讓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從全國散點爆發,變成了茶飲行業真正的全民級破圈,從目前的趨勢看,「秋一杯」和雙11一樣成為每年固定消費節已經積累了足夠的勢能。
每年立秋變成一個固定的「奶茶節」,對行業意味著什麼?
連火3年的「奶茶節」
能給茶飲行業帶來什麼?
2020年9月,「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在消費端火起來的,微信、微博、抖音、小紅書上爆紅,掀起了一陣奶茶熱,同年,「秋天第一杯奶茶」入選了10大網絡用語。
如果說2020年的第一次火爆,是毫無防備的,那麼2021年的火,已經開始有了「預謀」。
2021年8月7日,立秋,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品牌們主動出擊「小試牛刀」,沒想到一大早朋友圈、微博就刷屏了,各地爆單,很多行業人「累癱在一線」,熱度比前一年更勝一籌。
到了今年,這個日子已經是「萬眾期待」了,行業Top15品牌整整齊齊入局,且「糧草充足」,人員齊備,營銷預熱從一周前就開始了。
同步,美團、餓了麼等平台級企業的入局,更是從平台端普及了這個節日,讓奶茶從一種商品,變成一個社會現象、一種文化形式、一個節日不可或缺的儀式感道具。
奈雪的茶門店爆單
這時候,立秋的奶茶,和中秋節的月餅、端午節的粽子一樣,成為了一個到期必點的下意識選擇,奶茶已不只是一杯飲料,而是年輕人關於愛與溫暖的想像。
正如快樂番薯品牌負責人所說:「微博熱搜從來都是曇花一現,同一個社會熱點很難年復一年登上熱搜榜,『秋一杯』已經火了三年,從第一年『秀恩愛』,到第二年明星、網紅的推波助瀾,再到今年的全民狂歡,任何一種被自發傳播的熱點,背後都隱藏著某種群體需求和情緒。」
在消費端,需求一旦產生形成習慣,就很難消失,比如手機支付,比如外賣、網約車等。
「秋一杯」的群體需求讓我看到,現制茶飲,已經從年輕人的續命水,變成了全民的快樂水,真正走入了國人的消費日常,變成了一種穩定的需求,甚至成為了某種情感寄託。
這才是一個行業能長期存在、穩定增長的基礎條件。
願每一年「秋一杯」,我們都能如期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