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神奇小店:「咖啡+貝果」,單店外賣月銷1萬單!

2023-11-13     咖門

原標題:上海神奇小店:「咖啡+貝果」,單店外賣月銷1萬單!

做咖啡,想像空間還有多大?

在上海新天地附近,有一家咖啡小店,憑藉「咖啡+貝果」,在外賣平台單店單月銷量超1萬單,坐穩咖啡外賣人氣榜單。

而且自去年12月開出首店,至今不到一年已擴張到50餘家店。

這個品牌,如何在競爭激烈的上海闖出一片天?

單店外賣月銷萬單

上海跑出一個「咖啡+」神奇小店

近兩年,「咖啡+」模式,幾乎推一個火一個。

最近,在上海SOHO復興廣場,我發現了一個新案例:Silverflow銀流咖啡&貝果(以下簡稱銀流咖啡),瞄準白領剛需,做起了「咖啡+輕食」。

早上6點打開外賣平台,定位新天地搜索「咖啡」,你一定不會錯過這家店:

在為數不多正在營業的門店中,它總是出現在列表前列,並顯示「接受預訂,6點20後開始配送」。

翻閱其菜單欄,有近50款咖啡飲品、20餘款烘焙輕食,還有多個套餐可以選擇。

湊單滿減後,花費約18元可以買到1杯咖啡和1份歐包,如果將預算提升到25~28元,就能擁有1杯咖啡和1份有蛋有肉的貝果套餐。

評論區不少顧客自發安利,如「平價量足」「送得很快」「無限回購」等高頻出現。

「這家新天地店,目前日均賣出600多杯,美團與餓了麼加一起,近段時間總單量幾乎月月過萬。」銀流咖啡的創始人許蘭月說。

新天地店美團與餓了麼總單量幾乎月月過萬

我了解到,自去年12月首店開業以來,銀流咖啡一直聚焦咖啡外賣生意,而且,門店快速擴張到50多家,分布在上海、北京、杭州、成都、景德鎮等城市,多家門店登上外賣平台區域人氣榜單。

「從收入結構來看,現在門店含輕食、烘焙的訂單占比超70%,外賣占到整體營收的60%。大部分門店的日均出杯量,可以做到300~400杯,生意比較好的門店,可以穩定在400杯以上。」許蘭月說。

「咖啡+」已經不是新鮮事,銀流是如何在高手雲集的上海,闖出一片生存空間的?我和許蘭月深入聊了聊。

20元「吃飽喝好」

4個動作,讓咖啡複製輕食經驗

許蘭月自畢業後,一直在創業路上摸索,也是400+門店的輕食連鎖品牌「沙野輕食」的創始人之一。基於輕食的創業經驗,她找到了一條咖啡「突圍路」:

1、瞄準白領剛需,主打20元「吃飽喝好」

考慮到咖啡的消費頻率與顧客黏性,許蘭月將目光瞄向了白領剛需。

為了平衡成本,覆蓋更多目標人群,銀流咖啡主攻20~30平米的小型快取店,把70%的門店都開在寫字樓或者辦公區周邊。

在咖啡+的搭配上,不僅有基礎的歐包、可頌等烘焙產品,也有各色口味的現制貝果、麥芬、三明治,甜、咸、葷、素、冷、熱兼具,實現早中晚餐、下午茶場景全覆蓋。

定價走平價路線,1杯咖啡+1份輕食的套餐價格,集中在18~23元。對於身處高端寫字樓的上班族來說,花費20元左右吃一頓餐食,普遍都能接受。

門店的營業時間也配合打工人的作息,從早上六點半一直持續到晚上七點半。「每天早餐、下午茶時段是銷售高峰期,下午5點後的售賣以烘焙輕食產品為主。」許蘭月說。

2、聚焦外賣平台,擴大輻射範圍

為了進一步擴大門店的輻射範圍,許蘭月決定在外賣上下功夫。

她觀察到,近兩年咖啡雖然火熱,但真正通過線上平台做大做強的品牌並不多。而沙野輕食90%的訂單都來自線上,這也讓其積累了豐富的外賣運營經驗與平台資源。

首先是外賣平台基礎信息的優化。許蘭月表示,相比常規餐飲,咖啡用戶更關注門店的調性、藝術感。不論是產品展示、文字描述,還是輪播圖等「外賣門店裝修」,都儘可能呈現品牌特色。

再者,在門店上線外賣平台之前,許蘭月會對同區域的咖啡商家進行數據分析,據此設置不同門店的活動類型與活動力度,確保引流優勢。

在日常運營中,許蘭月還會時刻關注平台咖啡飲品相關的活動,以藉助平台優勢進入更多消費者視野,拉升門店銷量。

3、豐富SKU,線下30%的營業額來自團餐

值得關注的是,銀流咖啡還有一部分不小的固定營收來自「團餐」。

許蘭月發現,不少公司在員工團建、商務活動等場景中,把「咖啡+烘焙輕食」作為福利犒勞員工。

於是,銀流咖啡主動開發周邊酒店、大型企業、活動展會,或藉助團餐平台,不斷拓展團餐業務資源。

許蘭月介紹,目前銀流咖啡除了外賣平台的團餐訂單,小型以上團餐的流水平均占到線下營業額的30%。

「我們有70多個SKU,產品可選擇多、出餐快,適合團餐場景,是大家選擇我們的原因。」

一旦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就能提前鎖定收入。團餐的客單價高、利潤也高,能穩定門店經營。」許蘭月說。

4、背靠輕食團隊,共享供應鏈能力

不論是70多個SKU,還是做外賣、接大單,都對門店的出餐能力與供應鏈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銀流咖啡也有應對之策:

一方面,不執著於鮮果、鮮奶,以及複雜的咖啡特調,而是提高原料的復用率;並自建貝果、麥芬生產線,將烘焙輕食「工廠化」生產,在門店只保留加熱、組裝動作。

另一方面,藉助沙野輕食的供應鏈資源,減輕門店的庫存壓力。

許蘭月提到,目前上海地區的門店,與沙野輕食共用3500平的貨倉,每天有18輛貨車跑在路上,門店物料可以做到日配。

這樣的好處是:減少冷櫃設備,縮短吧檯動線,門店面積也可以進一步壓縮,減輕房租、裝修等成本壓力,整體下來提高運營效率。

降價趨勢不可逆轉

但「咖啡+」模式是一個解題思路

今年以來,咖啡價格不斷內卷,不少咖啡創業者感到生存壓力。而銀流咖啡的快速成長,也讓我們看到了「咖啡+」外賣的發展空間。

在咖啡外賣蓬勃發展的同時,平台也開始向咖啡傾斜更多資源,在部分城市的早餐、下午茶點單場景中,咖啡出現的頻率不斷提升,活動力度不斷加大,促使咖啡價格進一步下探。

在許蘭月看來,咖啡作為一杯日常飲品,降價趨勢不可逆轉。但「咖啡+」模式是很有前景的。

她觀察到,在下沉市場,特調拿鐵、烘焙產品仍存在稀缺性,如貝果等一線流行產品,會有更好的銷售表現。

她列舉了一組數據,銀流咖啡在二、三線城市的外賣單筆訂單,除去平台抽成,門店實收在20元以上,遠高於一線門店17元的平均值。

「大多用戶對烘焙產品的價格敏感度不高,提高烘焙輕食產品的供應,也是應對價格內卷的有效方式。」許蘭月說。

伴隨著咖啡的持續下沉,「咖啡+」模式,或許還存在一輪機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50fb27befc91f1caba309728ee658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