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流傳一個說法:「第一個抱新生兒的人,要是五福之人」。這種說法在某些地方又叫「逢生」,孩子能沾一沾「逢生人」的福氣,將來身體健康、大富大貴。
衝著這個古老的習俗,很多人為了圖吉利,會有預謀地提前給孩子安排好「逢生人」。但隨著科學育兒觀的普及,新生代父母對此說法嗤之以鼻。他們認為,孩子出生不該讓有些「特殊」的親朋好友抱孩子。
【故事分享】:
好友曉梅生娃那天,我們都去了醫院,分娩過程進行很順利,三個小時後,小天使呱呱墜地。十幾個親戚、好友,爭搶恐後地圍著孩子,大家都伸手輪流抱一抱可愛的小寶貝。
輪到曉梅娘家伯父的時候,曉梅不留情面出聲制止了:「不行,你們折騰這麼久了,孩子該休息了。」
曉梅娘家伯父訕訕然收回伸在半空中的手,面色有些尷尬。事後,談及此事,我們都不解曉梅的做法,還有人指責曉梅處事有欠妥當。曉梅正色地告訴我們:「我當時也是情急了,不過事件重演一次,我還是會這麼做。」
迎著大家狐疑的眼神,曉梅做了解答:「我以做兒科護士的經驗告訴大家,剛出生的孩子有些人不能抱,這不是迷信的說法。比如說我大伯,他常年抽煙,渾身都是煙味,很容易刺激到寶寶。」聽聞曉梅解釋了原委,大家才明白了真相。
為什麼新生兒出生不能讓人「亂抱」?
新生兒未出生之前,與世隔絕生活在母體子宮內,沒有接觸到來自於外界的任何病原體,因此他們的自身防禦機制等同於一張白紙。脫離娘胎後,來自於外來的病毒、細菌入侵,都可能讓寶寶出現對應的生理反應。
不可否認,抱孩子是一種充滿愛意的表達方式,但肢體接觸的過程中,也很容易讓細菌、病毒「趁虛而入」,通過呼吸、唾沫等肉眼不能看見的方式傳染給孩子。
正是因為如此,新生兒出生後一定不能讓人「亂抱」,尤其是這4類人一定要遠離:
生病未愈的人
新生兒的身體抵抗力基本為零,生病未愈的人,很容易將自身的病毒通過唾液、呼吸道傳播等方式傳遞給孩子。新生兒接觸到這些細菌或是微生物,他們無法通過自身的抵抗力進行清零,最終導致嚴重的疾病出現。
所以別讓生病未愈的人抱孩子,即便是普通感冒已經康復,為了以防萬一,都最好戴上口罩再抱孩子。
長期抽煙的人
長期抽煙的人,身上都有很重的煙味,因為自己長期跟香煙打交道,可能早已習慣了煙味的存在,從而容易忽略,但煙味殘留對不抽煙的人,或是剛出生的孩子而言就特別敏感了。
尤其是後者,新生兒的呼吸系統非常脆弱,如果經常吸煙的人抱孩子,殘留在身上的煙味以及有毒物質,很可能通過呼吸道讓孩子吸入到肺中,影響孩子呼吸道的健康。
喝過酒的人
雖說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說法,但飲酒傷身也是不爭的事實。喝完酒的人,呼吸依舊帶有濃濃的酒精味道,寶寶即便是沒有跟酒精直接接觸,但聞到後也會感到不適。與此同時,酒精具有麻痹神經的作用,剛喝完酒的人,腦子犯迷糊,抱著寶寶可能動作不穩,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寶寶意外受傷。
手腳不靈便的人
頭大而重、骨骼膠質多、肌肉不發達、全身軟弱無力,這就是新生兒出生後的特點,所以他們抱在手裡的手感是「軟綿綿」。手腳不靈便的人抱新生兒,極有可能因為力度掌控不到位或是姿勢不對,給孩子造成傷害。所以,為了寶寶的安全著想,這類人也不要輕易把孩子交給他抱。
【空谷幽蘭小結】:
離開娘胎這個溫暖又安靜的生活環境,突如其來的喧鬧聲、強烈的光線等,都可能讓本身就缺乏安全感的寶寶受驚。所以這時候,通過抱的方式給予他們情感撫慰是非常重要的。
新生兒要採用平抱的方式為主,可以有小幅度的斜度,不可長時間豎抱,姿勢也是有講究的。一隻手托住寶寶的頭部,另一隻手臂托住寶寶的腰臀部位,給予他們包裹安全感的同時,也避免孩子頭、頸受傷。
各位爸爸媽媽們,抱娃的姿勢你都學會了嗎?學會抱孩子,可是親子感情交流的重要一步,趕緊學起來吧!爭取做第一個抱娃的人,想想是不是就覺得幸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f8dab7240945e29ddef71ce91b44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