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改名還得本人到場了?預約祭掃稱先人姓名有敏感字,被系統拒絕

2023-04-04     瑜說還休

原標題:若改名還得本人到場了?預約祭掃稱先人姓名有敏感字,被系統拒絕

據柳州晚報消息:清明期間,有網友按照要求在當地民政系統上預約祭掃,但系統卻提示「因先人名字包含敏感字」,祭掃預約直接被當地民政系統拒絕了。

於是,有人評論說:難不成還要更改先人的名字?——但改名是不是還得本人到場啊?

如果這位先人地下有知,其或會言:就算陰陽兩界不相隔,我能到現場去改名,但我也不知道網絡是啥玩意兒啊,本「鬼」操作不好咋辦呢?

當然,網友這般所言,顯然只是一個笑話而已——可這樣的段子裡,卻充滿了嘲諷與苦澀的味道。

「敏感字」,確實已如影隨形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特別是上網的人,大都有會這樣的體會和經歷:「你輸入的內容包含敏感詞,系統無法通過」云云。

當然,「敏感字」的存在,並非完全沒有道理——畢竟,自由也是有邊界的,特別是在我們這樣一個歷史傳統與文化特點的社會環境中,以及我們的國家大、人口多整等複雜的現實下,強調一種「大一統」的自上而下的治理體系,這就要求樹立社會與國家治理的權威性,而無法像美國、歐洲等西方社會、文化環境和體制下,可以隨意噴口水,拿非常嚴肅的人或事開玩笑,比如,國外可以拿總統開涮,創作誇張的政治嘲諷漫畫,顯然在我們的文化與社會環境下,就很難得到認同與允許,這也是可以理解之處。

不過,「敏感字」的出現,特別是當其脫離語言環境的限制,也會給人們的表達與生活帶來一些不便,比如這次的預約祭掃,就因先人的名字中有敏感字而被系統拒絕,顯然是「敏感字」設置範圍太過強大的原因,這就有點「寧願錯限一萬,不可放過一個」的感覺了。

雖然人們會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我們的社會中有「敏感字」的存在與限制,但是,也不應讓其過於擴大化,不受限制地設置過多的「敏感字」,其實不僅令人們的生活多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而且還有一個更為深遠的問題與影響!——那就是文字作為表達的方式、工具和藝術,如果受到「敏感字」的人為限制過多與過度之下,其實人們就會自然而然、下意識地在內心中,產生了一種「自我語言審查的心理機制」。

這樣的話,文字的表達明顯會受限,特別是與文字相關創造性表達,比如藝術創造等內容,就有可能失去很多精彩與深刻的語彙與表現力,中文的語言創造性發展,因此受到限制與發展,會讓我們失去很多開創性的表達藝術。

「敏感字」或許可以有一些,但要嚴格限定在極小的範圍內,不能因此令一些人在推責意識下變成了「懶政行為」,從而推動敏感字範圍的擴大化。

同時,到底哪些才是網絡等系統中的「敏感字」?對於公眾而言,這並沒有公開和具體指定的範圍,有時會讓公眾把握不透、拿捏不准,因此浪費了公眾的時間與精力,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公開一份「敏感字表」呢?

否則,對於公眾而言:「法無禁止即可為」的原則,是不是也適用於「敏感字」領域呢?畢竟,法治文明社會中,「有法可依」是基礎和前提,這樣才不會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當有了一一對照的「敏感字表」,人們才能從此脫敏感,不再為之過敏了。【原創評論:瑜說還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eb258d2c66e5b9e2411a2ff26008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