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乎周瑞/星球數據派
來源:高績
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中國內地高校在國際科研舞台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作為通訊作者(含共同通訊作者單位),中國內地高校在Cell、Nature和Science三大頂級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再創新高,總計達到276篇。其中,Cell論文占比20%,Nature論文占比50%,Science論文占比30%。這些論文涵蓋了多個學科領域,展現了中國內地高校在科研方面的實力和水平。
在這篇統計文章中,我們將詳細介紹中國內地高校在Cell、Nature和Science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情況。這些論文代表了中國內地高校在科研領域的最高水平,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科研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我們將從論文發表的數量、質量、研究領域等多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以展現中國內地高校在國際科研舞台上的影響力和地位。
由於各種原因,表格中的部分數據存在錯誤、遺漏或者口徑問題,後續將根據最新情況進行疊代,請各位讀者海涵。例如,浙大官方已官宣2023年一作一通為15篇,加上非一作一通合計共25篇,而本表格卻統計為26篇。諸如此類。
2023年中國高校CNS論文數量排名:清北華五穩居前10
2023年,中國內地的高校在科研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根據數據顯示,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中國內地共有93所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CNS(Cell、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了276篇論文,其中Nature論文138篇、Science論文84篇、Cell論文54篇。這一數字不僅創下了新的紀錄,也表明中國高校的科研水平正在不斷提高。
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是中國內地高校中的「科研大戶」,它們在CNS上發表的論文數量均超過了20篇。中國科學院大學以58篇的發文量穩坐龍頭地位,同時在Cell、Nature、Science每個期刊上的發文量也位居第一。這表明中國科學院大學在各個領域的研究都具備了國際領先的水平,其實力不容小覷。
清華大學發表了38篇論文,北京大學發表了37篇,浙江大學發表了25篇(表中26為錯誤數據)。這三所高校的科研成果也非常顯著,特別是在某些領域的研究上具有很高的影響力。與2022年相比,這四所高校的發文量再創新高,充分證明了它們在科研方面的實力和影響力正在不斷增強。
除了這四所高校,還有其他一些高校也在CNS上發表了多篇論文。其中,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復旦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是發文數量超過10篇的高校。這些高校在科研方面也具有很強的實力和影響力,為推動中國科研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尤其是南科大作為新興非985高校,其表現可圈可點,高於一眾985名校;而上科大也緊隨其後。
2023年共14所中國高校實現CNS三大刊大滿貫
2023年,中國共有14所高校在Cell、Nature、Science三大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發表了研究成果,實現了CNS大滿貫。這些高校包括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西湖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和首都醫科大學。
這14所高校的研究成果不僅代表了中國高校的頂尖科研實力,也為中國在國際學術界贏得了極高的聲譽。其中,12所「雙一流」高校占據主導地位,實力雄厚,科研成果豐碩。同時,西湖大學和首都醫科大學這兩所非「雙一流」高校也在國際學術舞台上光芒四射,展現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和活力。
這些高校的研究成果涵蓋了多個領域,包括生命科學、物理科學、工程科學等。這些成果不僅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也對於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例如,在生命科學領域,一些研究成果為人類疾病的治療和預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物理科學領域,一些研究成果加深了人類對宇宙和自然界的認知;在工程科學領域,一些研究成果為人類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這些高校的成功離不開其優秀的師資力量和科研環境。他們擁有一流的實驗室和研究設施,匯聚了世界頂尖的科研人才,不斷推動著科技創新和學術研究的發展。這些高校也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他們未來的學術研究和職業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23年這14所高校在CNS三大期刊上發表研究成果,實現了CNS大滿貫,是中國高等教育界的一次重大突破。這不僅彰顯了中國高校的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也為中國在全球高等教育和學術界中的地位提升做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