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逸
時隔兩年,等來了 《誤殺2》 。
這是一部向我父親致敬的電影。影片中有一句經典台詞:
你不知道一個父親能為他的孩子做什麼。
影片主人公林日朗,最後拼盡全力赴死,以命換命救了自己的兒子。
真正讓我流淚的不是父愛的偉大,而是父愛的不公。當孩子的父親是個無名小卒,連自己孩子的「心」都保不住。就算把他從老實人逼成綁匪,他還是徹底輸了。
看這部電影,我哭得最厲害的,不是林日朗最後以命換命,而是救小蟲的盒子打開時,是空的。
我們一輩子老老實實做人,我們像皮球一樣被你們踢來踢去,可憑什麼,我們連屬於我孩子的命,都保不住。
8歲的小蟲需要心臟移植。
這次移植,至少需要200萬元。這對林日朗,一個貧窮的編劇來說是一筆巨款。但他和妻子從未想過放棄。他們到處借錢,努力工作,甚至賣了房子,還是湊不出那200萬。
絕望中,林日朗太太曾經喊過這樣的話:
去偷,去搶?
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不是林日朗的句子,而是你不知道一個父親,為自己的孩子都能做出些什麼,而是他一心求死之前那句,我不會去搶。
他可以為了救孩子的命,成為綁匪,放棄自己的生命,但他不會去偷去搶去傷害無辜的人。
這就是善惡本質的區別,也是影片中兩個父親的區別:林日朗為了救小蟲可以去借高利貸,甚至願意以命換命,但是,他不會做惡。而影片中的另一個父親,卻失去了做人的底線,他兒子的命是命,而別人孩子的命,竟成了草芥。為了救他兒子的命,他就能去偷別人孩子的命。
但是用什麼?
就憑有的孩子是孩子,而有的孩子不是普通的孩子?
00-1010 林日朗為了奪回屬於小蟲的心,被迫成為綁匪
他覺得只有做一個惡人,讓所有人都害怕,他才能贏,才能為兒子找回那顆心。他把自己變成了他認為的最壞的人。
然而,罪魁禍首自殺了,心臟被拿了回來,甚至小蟲也被推進了手術室。林日朗的妻子也打電話給林日朗,告訴她他們的小蟲得救了。林日朗也投降了。
但最後只有一聲槍響,已經投降的林日。
朗被「擊斃」了。而手術室里,那個救小蟲的箱子被打開,那是一個空箱子,裡面什麼都沒有。小蟲了無生氣地躺在白色的病床上,沒有人救他,周圍的人都在等他死。
林日朗輸了。
對方的惡,遠超過了他的想像。他怎麼也沒想到,那群人竟然能用他的孩子來騙他。他沒有別的路了,他只剩下最後的一條路了。
於是便出現了最精彩的兩場戲:
一個是,林日朗和張正義的那場對峙,另一場,是兩個父親的對峙。
我第一次看電影,因為憤憤不平而哭。
當那個空盒子被打開,當小蟲就那樣了無生氣地躺在病床上等死。我真的是被氣哭了。
有些有錢有權的人,竟然能惡到這樣的地步,而像林日朗這種平凡的普通人,竟然被逼到了這樣的地步,面臨的依舊是被偷、被騙、被殺的悲慘結局。
可憑什麼呢?
就憑林日朗是一個普通人,於是他就要面對如此的不公。他只是一個平凡的父親,他只是想要救自己孩子的命,他沒有去偷去搶,他拼盡了全力去保護他的孩子,可是,他孩子的命,依舊被偷走了。
我無法感動於林日朗最後的以命換命,因為,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公平。
他和小蟲,明明誰都不用死。他明明可以陪著小蟲長大,那顆心臟本就是屬於小蟲的。可,憑什麼他最後只能用自己的死來換小蟲的生。
更諷刺的是影片的結局,葬禮之外,那個被救的孩子,有一個深深的鞠躬。
惡人本就該得到懲罰,可憑什麼好人就要用死換來他本來就該擁有的東西呢。
看完這部影片,走出電影院的時候,我的憤憤不平漸漸平靜,晚上的風很冷,我騎著我的小電動穿梭在人群中,我亦是一個平凡的普通人,我亦願意為了救我兒子的命,而放棄我的命。可我不願意面對那種不公。
願這個世界上,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而普通人能永遠享有「公平」的幸福。
為什麼螢火蟲,在燈光下不亮呢?
因為他的光,太微弱了。它只有在黑暗的地方,才能看到那點點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