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綠證、碳交易?答案都在這裡面啦!| 好文推薦

2024-07-31     中國綠髮會

當前,全球氣候變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其於2023年發布的第六次評估報告中指出:2011-2020年間全球溫度相較1850-1900年間升高了約1.1℃,加劇了極端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為應對氣候變化,中國積極推動綠色發展,逐步建立了綠證、綠電和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然而,這三大市場的獨立運作也帶來了諸多挑戰,例如綠證市場缺乏統一標準和監管,綠電市場電價機制不健全,新能源利用率低,而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價格波動大,透明度不足。

什麼是綠電?什麼是綠證?什麼是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又有什麼聯繫?為什麼會產生上述的挑戰?有沒有方法解決這些挑戰?

這些問題都可以從《論綠證、綠電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制融合發展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找到答案。《論綠證、綠電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制融合發展的可行性研究》由邵劍波撰寫,發表在《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簡稱《生綠》)期刊,旨在深入分析綠證、綠電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區別與聯繫,並探討它們各自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作者提出了一種證—電—碳市場銜接機制,旨在通過建立統一的交易平台,實現綠證、綠電和碳排放權交易的有機結合。通過這樣的融合發展,可以解決當前各自市場存在的問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建立統一的交易平台,可以實現市場的透明化和標準化,減少市場運行中的不確定性和交易成本。其次,通過融合發展,可以提高新能源利用率,促進新能源發電行業的發展,從而推動我國能源結構的綠色低碳轉型。再次,融合發展有助於提升我國在全球氣候變化談判中的話語權,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更大貢獻。

本文不僅提供了一個理論框架,還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通過加強監管,建立統一的標準和規範,完善電價機制,提高新能源利用率,以及加強市場宣傳和推廣等措施,可以更好地應對未來碳達峰碳中和的挑戰。這些建議不僅對於政策制定者具有參考價值,對於市場參與者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閱讀全文,請參見:

http://z.cbcgdf.org/nd.jsp?id=1349

更多好文,請前往《生綠》期刊官網http://z.cbcgdf.org/或關注BioGreen公眾號。

本刊長期關注/歡迎以下主題的投稿與研究:野生動植物保護、入侵物種管理、遷徙物種保護、氣候變化影響與對策、「雙碳」目標與實踐、環境、社會與治理(ESG)、塑料污染防治、可持續發展策略、資源可持續利用、生態農業發展、土壤健康、生態系統恢復與管理、森林保護與管理、濕地保護、海洋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系統服務、環境污染治理、環境教育與宣傳、生態旅遊、綠色金融、環境政策與法律、城市生態建設、環保技術創新、能源節約與可再生能源開發、農業生態工程、綠色建築與基礎設施、循環經濟、環保產業發展。我們期待您的投稿,共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事業。

攝影:Yanjun

文 | Syu

|水雲間 & Sherry

排版| angel

長按識別,支持募捐

【重建人與自然平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be127c3980d2f8d072aae372747dd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