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為啥愛催婚?不是你年齡大了,而是他們老了

2020-09-03   沛澤媽讀心理

原標題:中國父母為啥愛催婚?不是你年齡大了,而是他們老了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中國的父母,「焦慮」最適合不過了,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焦慮便隨之產生,盼著孩子會翻身,會爬,會喊爸爸媽媽,會走路,看到別人家寶貝比咱家寶貝快一步,就開始緊張、焦慮,似乎人生就輸在了起跑線上一樣。

孩子越大,父母的焦慮越嚴重,到了孩子成家立業的年齡,焦慮就達到了頂峰,催婚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就是最好的佐證。我父親姐弟6人,和我同一輩的一共13人,都是80、90後,除了一個表弟患病,不可能結婚外,最小的表弟也已經28歲了,目前還剩下一個表弟和一個表妹沒有結婚,這兩個人就成了親戚朋友們的重點關注對象。

表弟還好,已經談了一個女朋友,交往一年有餘,兩人感情比較穩定,結婚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是時間問題,但姑姑依然焦慮,因為表弟至今沒有把女孩帶回家,也沒有說什麼時候結婚。

姑姑覺得表弟不小了,女孩的年齡比表弟小3歲,兩人都到了結婚的年齡,該結婚結婚,萬一哪天兩人鬧分手,表弟都快30歲了,哪有時間和精力折騰啊!況且這是表弟的初戀,以後就是沒在一起,也不容易忘記,再談更難。姑姑給表弟下了最後通牒:你就按照明年五一結婚的計劃談戀愛。表弟默不作聲。

表妹今年34歲,至今沒有男朋友,家裡人忙著給表妹介紹對象,但最終都無疾而終,姑姑急得火急火燎,都快神經衰弱了,表妹在北京上班,周末回家,姑姑都免不了嘮叨幾句,「你都34歲了,再不找人嫁了,孩子都快生不出來了。」表妹怒懟:「就因為我年齡大了,我就必須得找人將就?」

父母為啥愛催婚?他們也有年齡恐慌症

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不談男(女)朋友著急,談了朋友,不結婚也著急。那麼,父母到底急的是什麼呢?不僅僅是因為孩子年齡大了,更因為是他們自己老了,無力去幫助孩子了,希望孩子能找一個託付終身的人,陪伴他(她)走好餘下的人生路。

成家不僅是孩子的終生大事,也是父母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我經常聽長輩們說這樣一句話:「等兒女都結婚了,我這輩子的大事就完了。「在父母眼中,孩子並不是18歲已經成年,或者已經能自己賺錢養活自己,就真正長大了,僅僅立業還不夠,還要成家,父母的心才能踏實下來。

倘若孩子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卻遲遲不結婚,就會讓父母產生心結,他們認為自己這輩子的大事還沒有操辦完,放心不下孩子,而且自己年齡也大了,這種焦慮、恐慌就會愈發嚴重,擔心哪一天自己不能陪伴兒女了,不能幫襯兒女了,兒女該怎麼辦?

然而,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是體會不到父母的這種焦慮的,他們認為自己還年輕,不著急結婚,或者認為堅持不婚主義也很瀟洒,但這些思想卻是父母接受不了的。於是,就造成了兩代人的矛盾。

早結婚好,還是晚結婚好

父母當然希望孩子到了年齡,就早點結婚,從而了卻人生大事,但從孩子的角度來說,結婚與年齡無關,而是在合適的時間遇到合適的人。這個人也許你二十歲就遇到了,也許三十歲才遇到。

如果遇到了對的人,我的建議是早點結婚。我和老公戀愛始於大學,我們是同學,我們戀愛了7年才結婚,是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我們兩家的經濟條件都不好,有時我們還要補貼家裡,大學剛剛畢業那幾年過得很難,工作了四年多,才攢錢付了首付,買房結婚,所有的開銷都需要我們自己承擔,我們從一窮二白走過來,所以結婚的時候,我們都近三十了。

假如有條件,我們雙方的家庭都能幫助我們一些,我想我們應該早就結婚了,早結婚,早生育孩子,在30歲左右的時候還可以在職場上打拚一番,如果三十歲以後生育孩子,再重返職場,可能會遭遇一個尷尬年齡——35歲,會成為被嫌棄的中年人,在就業上不占據優勢,除非自己創業,然而這談何容易啊?

當然,緣分來得有早有遲,不管怎樣,都不要因為年齡將就婚姻,否則,婚姻真的會成為圍城,你會像當初著急結婚一樣,著急地逃出來,只不過這次你已經滿身傷痕。

總之,關於父母催婚的問題,我們不能完全怪父母,中國太多父母大半輩子圍著孩子轉了,經營好孩子,是他們這輩子最大的事業,當他們看到你過得不好,就不免插手了,誠然,這是父母越了界,卻無法否認他們是真愛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