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力薦的這本科幻小說,你忍心錯過嗎

2019-12-27     亞馬遜Kindle

書山無盡,知識無涯,Kindle為你量身打造千書隨行的「移動圖書館」。


知乎上曾有一個熱帖:「如何才能讓劉慈欣重新開始寫小說?」


對於國內的許多科幻迷來說,等待一部好作品似乎比宇宙的黑暗期還漫長。


Kindle小編想說,大劉或許暫且等不到,但與大劉同期的「現役選手」,也是劉慈欣極力推崇的一位天才級作家——特德·姜,當代最優秀科幻小說家之一,帶著豆瓣9.2分的新書來了!


《呼吸》Kindle中文版現已上線。



1


對很多萌新科幻讀者來說,特德·姜或許是個比較陌生的名字,但兩年前的一部好萊塢科幻電影《降臨》你一定聽過或看過。故事裡沒有出現傳統的外星人攻打地球,地球人奮力反擊的場景,而是以語言為出發點,探討物種與個體之間的情感連接,帶著一種東方式的哲學思考,燒腦又特別。而電影的原作就來自於特德·姜的小說《你一生的故事》。


Ted Chiang, 官方中文譯名特德·姜,1967年出生於一個紐約的華裔移民家庭,畢業於布朗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成為職業作家之前的工作是為微軟C++程式設計師寫參考資料。



特德·姜12歲那年讀到了阿西莫夫《基地》三部曲,從此萌生了寫作的念頭。高中時他參加過學校的科幻小說角,但從未拿出自己的作品與他人分享,因為那時的他意識到這種科幻小說角的討論還相當不成熟;大學期間,他向科幻雜誌投稿,但沒有任何一部被發表。


直到他參加了號角工作室(Clarion writers workshop),這個被稱為「科幻作家的黃埔軍校」的地方,Ted才遇到了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號角工作室把他正式引入了科幻小說圈。天才從此不再孤獨。


迄今為止特德·姜儘管只創作出17篇作品,且全部為中短篇,但成績卻異常驚艷:從1990年發表處女座《巴比倫塔》開始,已斬獲星雲獎、雨果獎、軌跡獎以及約翰·W·坎貝爾最佳新作家獎。基本上科幻文學界最具權威性的獎項,全部被他拿到手。


1990年, 處女作《巴比倫塔》獲星雲獎;

1998年,《你一生的故事》再次斬獲星雲獎;
2002年,《地獄是上帝不在的地方》獲星雲獎、軌跡獎、雨果獎;
2007年,《商人和金術師之門》獲星雲獎和雨果獎;
2009年,《呼吸》獲軌跡獎和雨果獎;
2010年,《軟體體的生命周期》獲軌跡獎和雨果獎……


國內讀者熟悉的作家劉慈欣、郝景芳獲得的都是有「科幻界諾貝爾」之稱的雨果獎。細數一下,這個獎已經被特德·姜拿過4次。另外,特德·姜還曾因為對自己作品「不夠滿意」而拒絕過一次雨果獎提名,這任性也是沒誰了。


儘管本人相當低調,極少接受公眾採訪,但讀過他的科幻迷都尊稱其為「姜神」,大呼「究竟一個人要多麼天才,才能寫出這樣的作品」。


在《呼吸》之前,特德·姜的兩部作品集曾被引進國內——《軟體體的生命周期》與《你一生的故事》,也走的是低調不張揚的宣傳風格。由於他本人覺得《軟》太單薄了,所以重新與幾部新作品整合,包括《商人和鍊金術師之門》《呼吸》《前路迢迢》《軟體體的生命周期》《達西的新型自動機器保姆》《雙面真相》《大寂靜》《臍》《焦慮是自由引起的眩暈》九篇作品。


新書剛問世沒多久,豆瓣評分就直飆9.2,再一次令世人折服。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大衛·布林、格雷格、貝爾等同行都為之瘋狂——


這是優秀科幻小說應該有的樣子。《呼吸》讓你思考那些大問題,更加感受到生而為人的溫度。

——歐巴馬


特德•姜將值得用於一部長篇小說的點子、才智、鮮活的想像和少見的洞察力凝結在短篇小說中。讀者一定要反覆捧讀,每一次都能獲得極大的閱讀快感。

——大衛•布林,科幻作家


科幻文壇上最傑出、受到最高評價的小說家之一。特德的短篇小說極具震撼力,科幻味非常地道!不讀特德•姜,就不會了解科幻。

——格雷格•貝爾,科幻作家


為了讓大腦正常運轉,我一直建議人們每年讀52本書。但如果你只有時間看一本,那麼,就是眼前的這一本。

——朱諾•迪亞斯,著名作家


沒有宏偉壯麗的場面或時尚酷炫的高科技,但每一篇特德•姜的作品都通向科幻的最深奧義。

——寶樹,科幻作家


特德•姜未出版一部長篇小說,便已獲得盛名。這在當代科幻作家中極為罕見。他繁複的故事充盈著創造力和無法抗拒的吸引力。

——埃倫•達特洛,美國知名科幻小說編輯


2


想讀懂一個科幻作家,就不得不提到他在作品中世界觀。



市面上的傳統的善惡之爭的故事總是遵循這樣的模式:世界很美好,邪惡入侵,英雄們奮戰,最終擊敗邪惡,於是世界又重新變得美好了。許多文學評論家稱其為一種保守的敘事,因為它總是傾向於讓世界維持現狀。這也是類型小說或影視作品的常見模式——秩序首先被破壞,但最終恢復。


但在特德·姜看來,科幻小說提供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敘事:一開始是我們熟知的世界,接著新發明或者新技術帶來了變化和混亂。在故事結尾,世界被永久的改變了,永遠不會回到本來的樣子。因此,這種故事模式是積極的,它暗含的信息並不是我們應該維持現狀,而是改變不可避免。新發明或者新技術的影響——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不可避免,我們必須去面對。


在《呼吸》中,不少作品就有著對於新奇技術的想像,並因此建構起一個個「反烏托邦」式的世界。這裡重點想推薦兩篇:《雙面真相》《焦慮是自由引起的眩暈》


《雙面真相》中的黑科技,是一項叫做「會憶」的記憶影響儲存技術,它可以以人的視角儲存所有影像,當事人可以按照關鍵詞檢索記憶影像,也可以將自己的個人影像完全公之於眾。


比如,你和朋友聊天談到「我們上一次去海邊的時候」,「會憶」就會調出當時的視頻,出現在視場的左下角;比如,當你只是默念出日記中「第一次約會的西餐廳」,同樣會觸發「會憶」並調出相關場景。這是不是很「黑鏡」既視感?


但如果只限於此,只能給讀者帶來新奇,還稱不上震撼。精彩在於特德·姜通過描繪主人公對「會憶」這項技術接受度的變化,來引發人類對記憶的與記錄的重新審視:我們知道記憶不可靠,但我們卻很少質疑它。擁有真正準確的記憶會對我們的人生產生什麼影響呢?


我們現在的記憶,不如說是加了濾鏡的有選擇性的片段;我們的人生,不如說是特定時刻編排的故事;但當這一切都被數字化無損還原的場景取代時,我們曾珍懷的往日時光,是否還溫情依然?


「我在客廳推著玩具車四處走動,我奶奶在縫紉機上忙活,偶爾轉過身來朝我親切地微笑。那個時刻並沒有被照片記錄下來,所以我知道這份記憶只屬於我自己,迷人而又美好。……我的記憶都是私人自傳,跟奶奶在一起的那天下午呈現在我記憶中的顯著位置,是因為我投入了感情。假如視頻記錄揭示出奶奶微笑其實是在敷衍我,她正因為縫紉活計做得不好而感到沮喪,那我會怎樣?對我來說,記憶的重要之處在於我從中感受到幸福。」


經歷組成人生。即使和他人經歷同樣的事情,因為個性差異,我們的選擇標準和關注細節也會不同。我們會特別記住我們認為重要的事,由此構造的記憶來塑造我們的人格。那麼,如果當每個人都記住所有的一切,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否將被抹除?



《焦慮是自由引起的眩暈》,這篇作品的標題就十分耐人尋味,出自19世紀丹麥神秘主義哲學家克爾凱郭爾的理論。他認為人通過焦慮,可以領悟到自己其實充滿著各種可能——自由意味著我們必須通過焦慮不停地進行選擇,從而實現這種或那種可能。


特德·姜將故事設定構建在量子力學認為的平行宇宙中,其中的新科技則是能夠為平行世界的自我之間搭建聯繫的「稜鏡「。通過稜鏡,人們能夠跟「平行自我」視頻、聊天,看看那個「我」是不是彌補了這個「我」的遺憾。從而探討個人自由意志與選擇的意義。


稜鏡的出現,究竟是緩解了人類的選擇焦慮,還是製造出更多的問題?如果一個人做出或好或壞的不同抉擇時,會產生兩個不同的平行宇宙,他應該為自己的抉擇承擔道德責任嗎?


特德·姜並未直接描述稜鏡帶來的社會變革,而是聚焦於個人,故事中出現了像戒酒、戒毒互助會一樣的稜鏡互助小組,帶著點兒黑色幽默,主人公置身其中,展開著各自的動機和抉擇。


平行自我之間的對話與審視。可能使得處境較差的「我」對處境較好的「我」產生嫉妒,從而引發新的犯罪;人們將會肆無忌憚地殺人放火——因為他們設想無數個平行自我中必然會有一兩位會採取極端行為。所謂出於個人自由意志的善意選擇,將被另外一個世界自己的惡行抵消。按照量子力學理論,無論你做何選擇,都有人跟你做出相反的選擇,選擇是否還有意義?


難得可貴的是,特德·姜筆下的這個世界最終並未走上徹底毀滅之路,他還是肯定了道德與責任感的價值:選擇是有意義的,選擇會成為一個人本身。平行時空里相反選擇的存在並不會抵消這個世界裡的道德權重。


「人類決策屬於經典物理現象的範疇,並不屬於量子物理現象。所以決策行為本身並不會引出新的分支,而是量子現象產生了新的分支,你在那些分支里的選擇始終是有意義的。」

並且在最後給出一個陽光積極的完滿結局:


「你改變的不僅是你在這條分支里的行為:你是在給將來產生的所有分支中的自己打預防針。通過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你是在確保從此以後一個更好的你出現在越來越多的分支里。」


3


我們常說,科幻小說可以分成兩種,一類是史詩級的宇宙戰爭描寫、華麗炫目的科技背景,與眼下絕無關係的幻想世界,以此吸引讀者眼球;另一類則沒有什麼驚世駭俗的大場面,但善於深挖人性,讓讀者反思自己的生活。


特德·姜屬於後者,又不局限於後者。與其說他的作品是科幻,倒不如說是帶著哲學意味的幻想小說。他遊走在科幻邊緣,將哲學理念澆灌在作品中,用全新的邏輯和符號,創建出一個個光怪陸離又邏輯嚴密的異世界。


每一個世界都有自己獨特的運行法則。宗教、自由意志和愛,在其中自由自在地行走,讓我們能徹底擺脫對科幻的固有期待,沉浸到他架構的宇宙中,抽身而出時仍帶著震撼。


每一個「科幻必讀」書單上都應該有特德•姜。



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亞馬遜Kindle】在字裡行間,一起漲姿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BirTm8BMH2_cNUg3WN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