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銀河L6:高材生,該低下頭嗎?

2023-11-03     電動湃

「銀河系列,只做高價值新能源汽車。」

在今年初發布銀河系列的時候,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指出了銀河的定位。

銀河的高價值,並不等同於「高售價」

以現時入門車型銀河L6來看,其11.58-14.98萬元區間仍在主流家轎定價範圍內。

而它目前想要做到的,就是把高價值和「高銷量」掛鉤起來。

吉利銀河敢打出「高價值」的旗號,核心在於它應用了CMA架構。

這個由吉利和沃爾沃聯合研發的生產架構,在過去幾年已然為兩大車企造出了不少熱銷車型。

沃爾沃XC40、吉利星瑞、星越L、領克全系產品,都是基於CMA架構而生。

「有口皆碑」,這是市場對CMA架構實力的最深刻印象。

來到銀河系列入門車型的L6身上,可以說該車將作為CMA架構的「底線」存在。

只是CMA架構的下限,已然是很多同級車型的「天花板」

一方面,銀河L6整車的高強度鋼比例達到72%,在達到同級市場第一之餘,即便跟豪華品牌對比亦不處於下風。

此外,該車還有著29100N·m/deg的同級最強扭轉剛度,對比同級平均的23000N·m/deg指標高出不少。

如此高的車身剛性,可以實現更高的NVH水平和操控穩定性,這也是我們一直盛讚CMA車型有「歐洲風味」的原因。

而銀河L6更難得的是,它並未因為入門級定位而搭配次一級的選材,全系後多連杆獨立懸架的用料,再次彰顯了銀河系列的「高價值」定位。

從實際體驗來看,銀河L6底盤在處理路面細碎震動時相當乾脆,也沒有其它多餘動作,即便傳遞到座艙內的震動亦不大。

簡單概括兩點印象,一個是「壓得住」,這點與其超越多數競品的1.7噸車身自重不無關係。

另一個則是「高級感」,底盤濾震的高平整度,以及車身變線時的循跡性之高,亦能彰顯出銀河L6的底子厚度。

只是該車搭配的玲瓏輪胎,在胎噪抑制上多少還是暴露了其入門車型的角色。

有著CMA架構的越級底子,銀河L6想要在帳面上贏得對手並不難。

在雷神電混8848插混系統的加持下,銀河L6交出了綜合功率287kW,6.5秒的破百速度,並且還有著36.5米的百公里制動距離。

既能保證加速度,也能確保剎得住,銀河L6兩手都要抓。

實際在銀河L6上市時,吉利銷售公司總經理范峻毅就曾明言——

「20萬以內最快的轎車,這才是真正的遙遙領先。」

真正的遙遙領先,從來是不怕對比的。

無論你拿更便宜的長安啟源A05、比亞迪秦PLUS DM-i,或者是更貴的深藍SL03、大眾速騰,乃至是奧迪A3,你都能發現一點:

只有銀河L6,跑進了6秒俱樂部。

為何能這樣快?這點固然跟銀河L6的新能源車身份密不可分。

而對比長安啟源A05、比亞迪秦PLUS DM-i,銀河L6是三者里唯一用上1.5T發動機的。

在提供更足馬力之餘,銀河L6還是三者里唯一用上三擋DHT變速箱的。

充足的動力儲備,在需要迅速釋放時,離不開變速箱不同擋位的及時介入,這就是銀河L6呈現強勁性能的原因所在。

從實際體驗來看,銀河L6在純電、增程、智能、性能的四種駕駛模式下,動力輸出會有著不同表現。

例如在純電模式時,大概是出於保電需要,以及107kW的電機最大功率水平,當銀河L6時速上到70km/h左右,加速力會明顯平緩下來。

即便這時踩下「地板電」,亦不會有任何的推背感,只能看著時速數字慢慢往上爬。

而當切換到增程模式後,隨著發動機開始補能充電,這時電機的動力輸出會明顯更加積極。

只是當發動機工作之後,座艙內亦能感受到震動的傳入,會有那麼一瞬間讓人以為發動機已介入到了動力輸出環節。

而在智能或性能模式下,這時主要區別在於發動機的介入時機和動力輸出大小上,整車會更加不吝嗇釋放其6秒級的破百實力。

不過這當中有一點,銀河L6搭載的是P1+P2的雙電機電驅系統,其中P2電機身處在發動機和變速箱之間,因此在深加速時難免還是容易形成換擋衝擊。

總的來說,基於CMA架構而生的銀河L6,天然上是有著比多數同級家轎出色的底子。

最簡單一點,當我們提起秦PLUS DM-i、速騰乃至是換代思域的時候,哪一個是出於新的架構平台呢?

在2017年才推出首款車型的CMA架構,從時間節點和技術高度上都占據著真正的「領先」標籤。

只是,這樣就夠了嗎?

銀河L6給人的印象,是它在努力找到一種「平衡感」。

好比是在主流家轎車市場裡,它想去討得年輕人的歡心。

在發布銀河系列的時候,淦家閱說過,吉利要通過銀河傳遞明確轉型信號,銀河是吉利全面新能源化的標誌。

言下之意,銀河是要以新能源車的角色,逐步平替原來吉利燃油車的份額。

而作為現時銀河系列的最入門車型,L6自然是要奔著覆蓋面最廣的家用車市場去的。

在此背景下,該車拿出了4782x1875x1498mm的三圍及2752mm軸距,如此參數跟秦PLUS DM-i、啟源A05、速騰等產品是互有勝負。

根據實際體驗,銀河L6的後排坐姿還是容易受到地台下方的大電池影響,因此坐墊高度難免需要設計更低來偷取空間。

與此同時,為了強化腿部空間的寬裕程度,其坐墊長度是刻意做出些縮減,這使得後排座椅的腿部支撐感要容易欠缺了些。

還好的是,銀河L6座椅採用上高級環保皮革包覆,靠墊填充物亦實現了「零壓包裹感」,加上後排還有著30°的座椅仰角,以及多連杆後獨立懸架的加持,這多方面措施足以確保到後排乘員的舒適感。

基於緊湊型家用車的定位而言,銀河L6已100%給出了它的乘坐舒適功底。

在演繹好大家轎角色的基礎上,銀河L6還試圖通過「智能化」來取悅年輕人。

作為一款10萬級家轎,該車在中控台位置沒有留下一顆實體按鍵,車廂內功能操作全都集成在了13.2英寸中控屏上,即便調節後視鏡也是如此。

再算上同級家轎少見的8155晶片和懷擋設計,銀河L6在智能化革新方面確實做得比較極致。

只是極致的座艙設計,對於10萬級家轎用戶究竟好不好?

如果參照秦PLUS DM-i、啟源A05,其實大家的做法都類似,不過銀河L6會稍微突出一點。

但相比於比亞迪、長安這兩個老對手,吉利有一點情況是明顯不同的。

在吉利集團旗下、銀河系列之上,有著一個已打出了年輕感和市場位置的領克。

這裡就容易牽涉出一個問題,對於「吉利系」品牌認同的年輕人,如果要想追逐年輕感,他們的第一選擇可能是領克。

那麼剩下來相對傳統的保守型用戶,當他們考慮吉利品牌的時候,能否接受銀河L6這樣極致的座艙設計呢?

與此同時,雖說CMA架構為其帶來了上限足夠高的駕控底子,但銀河L6沒有像領克那樣強調操控質感。

偏輕及虛位較大的轉向手感,再次強調了其中庸的家用車定位,而非更多瞄準年輕化群體。

你可以說,銀河L6是一款帶點割裂感的產品。

又或者說,銀河L6試圖在中庸主流家用車和年輕化表達上,找到「平衡感」。

總體而言,銀河L6就是一款不甘於平庸,同時也沒有選擇打出極致標籤的家用車。

它在駕控、性能、智能、空間等方面的產品力,都要領先同級對手一點點。

於是,它也是中國品牌緊湊型家轎里,賣得相對貴一點的車型。

吉利雖有底氣這樣賣,至於市場是否接受,又是另一回事。

11萬出頭起售價,銀河L6這樣不上不下的定價,年紀成熟一點的用戶可能嫌貴,至於年輕人則可能轉頭去選領克。

銀河L6,該何去何從?

「新能源時代家轎的新標杆」,這是銀河L6打出的旗號。

站在標杆的位置來看,11萬左右的起售價,似乎亦不算貴。

只是從交付數據來看,該車並未呈現一上市即成爆款的現象。

是厚積薄發,還是市場定位出現了偏差,這是銀河L6接下來要面對的問題。

如果銷量還需多些時日去發酵,那麼我們就把答案交給時間去作答。

反之要是定位的問題,那可以再往下繼續多聊幾句。

「兩頭不到岸」,這大概還是現時銀河L6遇到的最大難題。

其中一頭是中國家轎,另一頭則是合資陣營。

銀河L6的實力,明擺著全面壓制其它中國品牌家轎,但論價格力度,拼不贏老對手。

年初秦PLUS DM-i打出的9.98萬元起售價夠狠吧,但現時其終端優惠還能有近1萬元的空間。

今年前9個月,秦PLUS DM-i已賣出31.7萬輛,高居國內緊湊型車銷量榜首,這遙遙領先的表現無疑再反哺了其品牌力。

再者,近來長安啟源A05以8.99萬起上市,在售價更低之餘,CLTC純電續航70公里的表現也要領先於秦PLUS DM-i和銀河L6。

這時再去看CMA架構,一方面它是實力壁壘的保證,但也是成本下不去的原因。

留意燃油車的星瑞1.5T,10.87萬元的售價似乎也在強調一點——CMA車型售價不下10萬元的門檻。

相對好的是,近來吉利已為銀河L6提供相關優惠政策,最低10.93萬元起就能擁有。

只是這般力度,跟老對手還有著些許距離。

像銀河L6這種「高半級」的打法,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有類似案例。

一碗普通雲吞麵賣13元,至於同等分量的鮮蝦雲吞麵則是19元。

對於普通工薪階層而言,只奔著填飽肚子的需求,那麼普通雲吞麵無疑會更加受歡迎。

實際上,吉利也懂得這般組合拳的打法,過去「帝豪和帝豪GL」的搭配正是如此。

這樣類比下來,實際銀河L6的角色跟帝豪GL是一致的。

從坊間傳言來看,銀河L6最初的定位,就是帝豪GL的換代車型。

於是乎,也有說法指吉利本身是規劃了1.5T純燃油版、1.5T HEV、1.5T PHEV等多個版本。

不過為了因應市場變化,吉利最終只推出了插混車型的銀河L6。

由此也延伸出了兩個問題——

首先,基於過去帝豪系列的組合拳,以及出自BMA架構的領克06也開始加入插混版本,那麼問題來了。

未來在L6之下,銀河會推出更入門的BMA架構插混轎車嗎?

要知道在BMA架構燃油車時代下,吉利還有著「繽瑞」這款轎車哦。

這個答案,將直接決定銀河L6的降價空間,以及它有沒有可能增加配1.5L自吸發動機的插混版本。

其次,「被變臉」的銀河L6,設計水平真的到位嗎?

從最初銀河L6的設計專利圖來看,其造型多少有點凱迪拉克的影子,總體還是能給人不錯的觀感。

但為了突出電車形象,最終該車去掉了格柵,轉而彰顯簡潔樣式,但也使得前臉失去了協調感。

從某種程度來說,銀河L6的高價值,似乎並未成功通過設計表達到出來。

參照相近價位的長安UNI-V,銀河L6的設計水平幾何,這點大家應該還是心裡有數的。

由此帶來的問題是,當它要去強調跟其它中國品牌家轎不同的時候,其設計質感亦未達到合資競品的水平。

試想一下,假如銀河L6換上了思域的外觀。

這時它再去強調6秒級破百、近250km/h急速、後排大空間優勢,是否更能撐起11.58萬的起售價?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11代思域設計不如之前吸睛,且整體產品力沒有大幅增長,但近來月銷量也爬到了2萬輛水平。

在銀河L6底子實力在全面力壓思域的背景下,如果其銷量只有後者的零頭,這是說不過去的。

其實在此之前,吉利不是沒有成功的家轎案例。

起售近11萬的家轎,比起多數中國家轎貴,且還是純燃油車,依舊可以賣到月銷過萬輛——星瑞。

星瑞告訴了我們,在同為CMA架構底子、同為吉利品牌之下,賣貴一點不是熱銷的阻礙。

那麼留給銀河L6急需改進的,也許就是設計層面。

之前曝出的設計專利圖看起來是不錯的,或者銀河L6選擇用「雙設計方案」來一試亦無妨。

在銀河L6身上,讓人看到了糾結和複雜。

用上更高級的CMA架構,那麼賣得比秦PLUS DM-i貴一點,銀河L6不值得嗎?

燃油車的星瑞也賣著差不多價錢,既然它能成為爆款,為何性能更強、且有純電長續航的銀河L6不行?

更高階的銀河L6,為什麼還要更多被拿來跟秦PLUS DM-i,乃至是啟源A05對比?

反之月銷過萬的星瑞,為什麼沒人把它跟秦PLUS DM-i相提並論?

帶著很多「不服」的銀河L6,最終會選以怎樣的方式去證明自己,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714b9deadd92e0bb2935343e8f776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