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是結束的開始 | 對話麻園詩人

2023-10-18     毒眸

原標題:開始是結束的開始 | 對話麻園詩人

《樂隊的夏天3》即將進入尾聲,留下的樂隊只剩8支。麻園詩人在OST改編賽里選擇了羅大佑的經典曲目《你的樣子》,分數並不算高,以205票位列第七。儘管跌跌撞撞,麻園詩人也一路走到現在,這對他們來說已經是超出預期了。

這是一支從昆明走出的樂隊,成立於2007年。「麻園詩人」的名字來源於樂隊成立的地點麻園,一個熱鬧的城中村,地處昆明西部。《漫長的季節》里,王響和龔彪去追查買藥人的場景,就是在麻園完成拍攝。

1959年,脫胎於西南聯大的雲南藝術學院正式成立並座落在麻園,也為這裡埋下了文化與藝術的種子。直到現在,麻園仍然有不少樂隊排練室、畫室和酒吧,這裡見證了昆明搖滾樂自千禧年來的成長。

麻園詩人從這裡出發。以主唱苦果為發起人,這支樂隊幾經調整,固定下了如今的四位成員:鼓手林瀟,貝斯姬唯,主唱苦果,吉他余小強。

成員穩定後,麻園詩人開始尋求更多能展現自我的機會,《樂隊的夏天》成了成員們共同的目標。主動聯繫到節目組後,他們邀請導演觀看了今年2月底在北京的演出。

之後的日子便是回到昆明等待。苦果是最早知道他們入選了本季《樂夏》的人。當時他一個人在房間寫歌,接到節目組的電話之後,苦果做的第一件事,是下樓認真地點了一碗米線——加肉的豪華版。「其實也不餓,就是想發泄一下當時的心情。」

視頻完整版抖音搜索:@毒眸·不冷場

吃完之後,他上樓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樂隊的其他成員,叮囑他們「好好練琴」。

聽完苦果的回憶,一起接受採訪的吉他小強忍不住分析,當時他立刻把《樂夏》第一季重新看了一遍,想知道參加節目的樂隊們是「怎麼說話的」。姬唯則坐在一旁打趣,「他直接看了最後一集,看冠軍是怎麼拿獎盃的。」

在麻園詩人身上,有一種難以偽裝和未經修飾的真誠。他們不避諱談起那些坎坷的過往,幾乎不展露激烈的情緒,甚至有著並不符合大眾「搖滾樂想像」的過分謙遜——他們將所有的情緒,都裝進了歌里。

昆明,昆明

「因為無數次想要出走,想拚命地自由。」

大學畢業後在北京住了一個月的地下室,苦果決定回到昆明。

偌大的北京好像承載不了他的夢想。

和所有勵志故事裡提到的「北漂」那樣,苦果租了一個地下室,找了個酒店打工,想看看有沒有樂隊願意讓他加入。「只留了這麼高的玻璃,」苦果用手比划著,「地面上這麼寬一點點。」

現在聊起來,那一個月對苦果來說是一段很模糊的記憶,他不記得自己住在北京的哪個區,也不記得任何細節,唯一清晰的是感受,「在北京我真是去哪都不適應。」

苦果說自己是「家鄉寶」,在北京沒認識什麼玩樂隊的朋友,但一回到昆明,好像突然有了主場作戰的勇氣。「在外地就比較慫,回昆明就有點自信了。」他把自己寫的demo發在網上,然後和主動找來的人約在麻園排練,當天晚上樂隊就成立了,取名仿照「鮑家街23號」,叫做「麻園詩人」。

就像在北京住一個月就決定回昆明、在排練的第一天就成立樂隊這樣,苦果不拒絕這種計劃外的念頭。就連想要成為一名搖滾樂手這件事,也是計劃外的。

在大二的暑假,他跟同學去北京看了一場拼盤演出,此前他從沒有接觸過搖滾,前面幾支樂隊也都讓他興趣缺缺。正準備要走的時候,他聽到了二手玫瑰。說不上來為什麼被吸引,只記得「音量很大,從來沒聽過」,第一反應是「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帥的一種人」,拿著吉他站在舞台上,旋律伴著風飄向遠方。

天賦只在那些發現它的人身上展現它的魔力。回到宿舍後,苦果馬上買了把吉他,第一天學習了基本的和弦,第二天就已經能跟著別人的音樂彈一點旋律了。「那一刻我就知道,我是有一定的即興創作能力的,但當時不知道這就叫即興創作,只是覺得原來我能夠創造旋律。」

雖然他自己將這種天賦框得極細,認為自己「只是對旋律比較敏感」,但其他成員都認可苦果在音樂上的天賦。「我們其實沒什麼天賦,但他是真的很厲害,我們都是在跟著苦果往前走。」林瀟說。小強在旁邊附和著:「沒有天賦,只有練。」

苦果則認真地給出評價:「他們都很有靈性的,只是我們樂隊可能習慣這樣了。」在麻園詩人這個群體里,天賦似乎成為一個只能由旁人來給出評價的詞語,與他們在大眾面前呈現的模樣相符:謙遜、溫和、內斂,從不輕易說大話。

暴風之城

「嘿,你已來到了暴風之城,學著任風指引每一次出征。」

這種謙遜被他們帶到了《樂夏3》,成為這支樂隊身上較為突出的性格標籤。觀眾們樂於捕捉苦果時不時地流露出的羞赧和侷促,這與他在舞台上放聲高唱的樣子形成一種微妙的反差。最新的一期里,彭磊去後台找苦果,兩個人齊齊「社恐」,相顧無言。

多年前看的那場、打開苦果音樂開關的演出主人公二手玫瑰,也作為參賽樂隊和麻園詩人共同出現在本季。他們覺得梁龍「很親切」,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高冷,還會在私底下主動找他們交流。「還有很多很多很厲害的老師們,但他們都沒有架子。」林瀟說。

第一季《樂夏》播出時,麻園詩人沒想過能來,這裡匯聚了像痛仰這樣知名的樂隊,讓它顯得與那時的麻園格外遙遠。直到第二季播出時,苦果才開始想這個問題,「為什麼不能爭取一下呢?」

決定為這個機會主動出擊後,在公司的介紹下,麻園詩人邀請了節目組的導演來觀看他們在北京的演出。聊起這個故事時,苦果不太記得具體的時間,小強在一旁提醒:「今年的2月28。」

「想讓自己的音樂被更多人知道,」林瀟解釋他們來參加節目的初心,「這很官方嗎?這是實話呀。」

鼓手林瀟

從三月份知道可以參加《樂夏3》,到六月份開始錄製,中間的幾個月里,麻園詩人都在密集地加練。「我們樂隊在硬實力和技術上確實是比不過一些樂隊,如果能把技術提升一點點,參加樂夏就會有更大的保障。」

這也是麻園詩人第一場選擇《瀘沽湖》作為表演曲目的原因——那是他們最有信心的一首歌,能讓他們在殘酷的淘汰賽制面前,多那麼一點把握進入下一輪。

即便來了這裡,也選擇了最滿意的作品,但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苦果還是感到緊張了。不熟悉的舞台導致了一些技術問題,比如「耳機里聲音太大,不敢離話筒太近」,過於熟悉的歌,又讓演出少了那麼點刺激和新鮮感。

最終,《瀘沽湖》幫助他們順利過關,以205的票數晉級下一輪。而真正的挑戰,從此刻才剛剛開始。

在隨後的1V1改編賽段,賽制越來越緊張,他們和對手回春丹選擇了同一首歌曲改編,失敗的一方會就此止步。

苦果很擔心「露怯」,他了解自己,知道像這樣即興創作的環節,有可能會暴露麻園詩人的短板。

在節目中,他們選歌的片段被以極具綜藝感的形式放送出來。王心凌與麻園詩人聽起來像是極與極,四個男生坐在椅子上,聽到每一首備選曲目的前奏時,都會捂臉,皺著眉搖頭,看起來坐立難安。

選歌環節的後采中 四人無言.jpg

與這種極具節目「笑果」的呈現相對應的,是他們當時忐忑不安的心情。即便是最後選定的這首歌,也與麻園平時的風格差距過大。選了《彩虹的微笑》後的整整三天,他們都在討論要不要換一首別的。「前三天就是啥也沒做出來。」

直到第四天早上,苦果才終於有了靈感,一段旋律在他走路的時候突然從腦子裡冒出來。新加的歌詞也誕生在這一天,用苦果的話說,「一般都是在蠻低沉的時候,才能創作出好的東西。」

苦果在原曲的基礎上加了一段歌詞,「彩虹夢一場,彩虹會消散。」原因是他已經「快要奔四的人了」,不能把愛想得那麼簡單,所以得多想一些。「像我們這樣普普通通的人,其實愛也不簡單。」

「音樂應該被比較嗎?」

「最真的朋友,依依道別後。」

改編賽和隨後的1V1 Call Out 替換賽是同一天錄製,被麻園詩人淘汰的回春丹獲得了Call Out的機會,並再次挑選了麻園詩人作為他們的對手。

這是他們始料未及的情況,本以為已經過關,卻又要迅速重整旗鼓,迎接新的挑戰。排練了三個小時,正式上台表演前,苦果腿已經沒力氣了,搬了凳子坐在舞台上。這一次,麻園詩人選擇的表演曲目是《黑白色》。

「如果這一場就是最後一場的話,麻園詩人一定要留下這首歌。」

《黑白色》發行於2022年初,在苦果的心裡,這首歌對麻園而言是重要的轉折點。在寫這首歌時,他們簽約了新的公司,也有了相對穩定的收入,「這首歌之前,麻園還是一支有點『為了獨立而獨立』的樂隊,是從這裡開始,覺得做音樂可以不太需要服務和討好別人,只需要表達自己的誠意就好了。」

《黑白色》以22票的領先,再次淘汰了回春丹。那一刻,苦果的心情很複雜。「他想得也很簡單,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站起來,但我其實挺不好意思的,比完了之後就感覺有點對不起人家。」說到這,他停下來問道,「音樂到底應不應該拿來比較呢?」

其他成員也有著差不多的想法。參加節目之前,他們只想在更大的舞台上唱自己的歌,但節目總有自己的規則,不得不去遵守。

林瀟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開心,「因為有一支樂隊晉級,就有一支樂隊被淘汰。」小強坐在身後補充,「把他們淘汰了,也不意味著我們這輩子就……」他找不到一個精確的詞形容自己的感受。

這是真實的麻園詩人,對勝利的渴望並不會衝散本真的念頭。如果說做音樂是為了自我表達,來《樂夏》是為了讓更多人認識、也認識更多朋友,那麼至於輸贏,則是這個過程的附加項。

「我是這樣的人,第一輪想著進入第二輪,第二輪就想著進第三輪,我沒有說第一輪的時候就想著一定要拿前幾名。」苦果說。

他們把每一首歌都當成留在這個舞台上的最後一首,或許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總能獲得下一首的機會。我們見到麻園詩人時,他們剛結束「女神合作賽」賽段的錄製,留在舞台上的僅剩8支樂隊。

「女神合作賽」中,麻園詩人與說唱歌手萬妮達合作

「都走到這了,肯定還是想贏的。就像有的電影里說的那樣,你得拿出真正的實力和你喜歡的樂隊們競爭,才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

麻園詩人的樂夏之旅,從來都是一關一關地過,就像這支樂隊所呈現給大眾的氣質一樣,習慣於貼地飛行,從沒有過「一步登天」的野望。

回到瀘沽湖

「十年以後你會相信嗎,路過春秋都寫在身上。」

作為樂隊的核心,苦果的性格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整支樂隊的風格,他的變化也與樂隊的變化始終共振,或者說,是過往十多年的經歷塑造了如今的麻園詩人。

在麻園詩人成立之初,苦果頭髮很長,身上還有著年輕人闖入新世界時那種獨有的天真與莽撞。他喜歡的樂隊The Foo Fighters在2008年獲得了第50屆格萊美最佳搖滾專輯獎,他也剛擁有自己的樂隊,「那時候想過,我也要去拿這個獎。」

歲月在一個人身上留下的痕跡,不會因為「他是搞搖滾樂的」就更淺一些。時隔十多年再提起這回事,他飛速地擺了擺手,「不想了,現在覺得不可能。」

麻園詩人成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處在「養不活自己」的狀態。全職做音樂是不現實的,苦果在昆明找了一份工作,一個月1500塊工資,樂隊的收入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0,雖然偶爾有進帳,但很不穩定。

樂隊想要存活下去,沒法開源的時候就只能先節流。苦果仔細回憶他們剛開始組樂隊時,他一個月的生活費是多少。「三四百有點誇張,六百塊吧,差不多,每天吃飯不能超過20塊錢。他們也一樣,大家都很『勤儉持家』。」姬唯還會借在校生的飯卡,去學校食堂吃飯,一頓飯只要幾塊錢。

2014年,麻園詩人獲得了虎牌樂隊龍虎榜的全國冠軍,苦果也獲得了最佳主唱,他們開始接到更多的商業性演出,一次演出費2000塊,對於當時的麻園詩人來說是「很高很不錯的價格」。苦果也因此決定辭職,全職投入樂隊工作。而在那之前,麻園詩人沒有發行過一張正式的錄音室專輯。

虎牌樂隊龍虎榜決賽中的麻園詩人

2016年,第一張專輯《母星》發布後,屬於麻園詩人的音樂風格開始清晰,他們有了更多演出的機會,也積累了一批忠實樂迷;在《樂夏》初次登場表演的曲目《瀘沽湖》,收錄在2017年的EP里,後來在短視頻上有超過10億的點擊量;就在今年5月,他們剛結束了為期兩年的全國巡演,跑了39個城市,最後在昆明畫下句點。

中間這麼多年,苦果的心愿一直在縮小,但音樂所能觸達到的精神世界卻在放大。特別艱難的時候,每一個節點都為他和整個樂隊提供了「放棄」這個選項,慶幸的是他們從不曾做出如此選擇。

這成為麻園詩人在此刻凝結出的精神,想要藉由音樂傳遞給更多人。

「我們能傳遞什麼思想嗎?沒那本事,就說點現實的吧,努力做事,踏實做人,學到本事了你才能站在舞台上,才能收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620e08d58f24919936f77077648a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