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艇裝甲板材與航空鋁材的對抗!

2024-07-15   胡侃雜史

歡迎光臨本頻道,更感謝大家訂閱胡說。

朋友們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領導,只是一個拍腦袋的想法,便會讓你去執行。執行好會說自己有英明的決斷力,執行不好,會說你是個辦事廢物。當然職場遇到糟糕的人可以跳槽,可是在戰爭環境下,你沒有選擇只能是執行。

對於大西瀧治郎的想法,當然是一人換一艦。三千多飛行員駕駛三千多架飛機,應該能換回1500艘艦艇的成果。當然,結果我們現已經很清楚。即便四捨五入加上傳聞的戰慄,能有1500的戰例,頂多會延緩投降的時間,而不會導致最後結果的確定。

就是這張照片,或者更確切地說,圍繞它的爭論——真假——需要咱們弄清楚。

首先,誰是參與者?

船隻:重型英國巡洋艦「薩塞克斯號」,建於1928年。

飛機:日本攻擊機Ki-51,於1939年服役。就是它:

日本飛行員稱它為「日本的斯圖卡」,暗指它與德國的Ju-87類似。

支持照片是偽造的觀點有兩條主要論據。首先,這架重約2.5噸的飛機(考慮到它已經消耗了一定量的燃料和彈藥,顯然沒有炸彈——爆炸的痕跡會完全不同),它怎麼可能沒有擊穿船舷?船舷並不厚。確實,在俄方來源中提到船舷厚度僅約25毫米。

我們無法想像1928年建造的重巡洋艦沒有至少一些裝甲帶。查閱資料得出具體數據。

裝甲:

1到4英寸的彈藥庫保護,

1.375英寸的甲板,

1英寸的側板、炮塔和隔板,

4.5英寸的裝甲帶,這正是我們感興趣的裝甲帶,4.5英寸,幾乎11.5厘米厚的裝甲鋼,

4英寸的鍋爐房內部側壁(1936-1940年增加的)。

字母A正好標註了這個裝甲帶。戰列艦「提爾皮茨」上的裝甲帶厚度為13英寸,而英國的「喬治五世國王」號戰列艦在機艙區域為14英寸,在彈藥庫區域為15英寸。而「薩塞克斯」號的裝甲帶為4.5英寸。畢竟,它不是戰列艦。

而且在照片上可以看到裝甲上的凹陷,似乎是發動機最堅硬的部分——曲軸擊中的地方。

支持第二種觀點的人嘲笑說,狡猾的英國人找到一個凹陷並補畫了其他部分。就是說,看看水手們,我們的船隻多麼可靠,任何神風敢死隊都無法對其造成威脅。否則,怎麼可能清晰地看到飛機的元素,實際上它應該會變成一團壓扁的鋁,根本無法看到這樣的印記。

然而,還有另一張照片,我沒能找到船隻的名字:

這裡沒有裝甲,飛機的發動機擊穿了船體,而機翼沒有。但是也留下了印記。難道這裡也是補畫的?

而船隻的上層建築被撞擊的飛機損壞得更嚴重。同樣的日本攻擊機撞上了巡洋艦「澳大利亞」號。沒有發生爆炸,但造成包括艦長在內的三十人死亡和六十四人受傷。

在前蘇聯,有人親眼看到過相似場景?在艦隊中一個靶船中隊。它的船體與飛彈艇相同。下面是照片:

它裝備了角反射器,用於飛彈雷達頭尋的,還裝有兩個熱源裝置——那兩個在上層建築上的圓錐體——用於熱尋的頭。雖然不清楚,但可以看到桅杆之間的網——通過其破洞可以看出飛彈飛過的位置。

然而那次出了點問題,P-15飛彈直接擊中了上層建築。飛彈穿透了艦橋,留下一個圓孔,這是飛彈機身造成的,還有機翼留下的整齊切口。是的,上層建築是鋁合金的,但飛彈的機身也是鋁合金的,而且更薄。在射擊時,靶船上沒有人,它是遠程操控的。想像一下,如果當時艦橋里有人,那將會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但是,鋁製飛彈也可以穿透鋼製上層建築,就像在「韋列夏吉諾」號船上發生的那樣:

同樣可以看到機翼的切口和機身穿透的孔。幸運的是,當時人們在更下層的房間吃午飯,只有一個人受傷。

鋁合金飛機可以擊穿混凝土嗎?可以,這架米格就證明了這一點:

實際上,機翼剛好撞進窗戶,否則我們可以看看它們是否會留下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