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恐龍:蘇聯的圖-141如何被改造為攻擊無人機

2024-10-27   胡侃雜史

這些無人機原本被認為已經徹底過時,但通過一些小的改裝,其戰鬥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圖拉上空的圖-141無人機

3月26日,在圖拉地區,一架烏克蘭的圖-141「燕隼」無人機被防空系統擊落。這架偵察無人機裝滿了炸藥,先是被電子戰系統壓制,隨後進入防空系統的作用範圍並在圖拉州的基里耶夫斯克地區被擊落。

這並不是第一次將這種無人機用作即興「火攻船」——即一種僅為攜帶爆炸物並在目標附近引爆而設計的運載工具。

圖-141:性能、飛行距離

圖-141「燕隼」是蘇聯和俄羅斯研發的一款偵察無人機,設計於1980年代。最初的設計目的是完成各種偵察任務,包括空中偵察、地形拍攝,以及從50米至6公里高度發現和識別敵方目標。

在70年代中期,這種技術不僅對蘇聯軍隊來說獨一無二,對全球的武裝力量也同樣如此。這種無人機的飛行程序能夠讓其完成發射、偵察任務後安全返回,便於重複使用。

1997年在莫斯科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上的圖-141「燕隼」

「燕隼」與另一款無人機圖-143「航程」幾乎同時進入部隊服役。雖然兩者結構相似,但性能上有顯著差異。「燕隼」的飛行距離可達1000公里,而「航程」只能飛行180公里。

通過特製的航拍照相機和紅外攝像頭,圖-141偵察機可以在晝夜執行各種偵察任務。導航和飛行控制系統確保無人機能夠在距離起始位置很遠的地方正常工作。

據一些資料顯示,儘管最初計劃生產90架,但圖波列夫設計局在不同年份內生產了大約200架,使得蘇聯在陸軍偵察無人機的數量上居世界領先地位。然而,隨著衛星等先進技術的出現,圖-141逐漸被各國軍隊淘汰。

「燕隼」在超過30年時間裡被存放在眾多倉庫中成為了無用的負擔,但顯然,蘇聯的這些軍事技術依然可以被重新激活,並找到新的用途。

圖-141「燕隼」無人機的現代化改造

2023年2月,圖-141無人機在前蘇聯以外的戰鬥應用得以實現,原因是美國工程師對其結構進行了干預。該媒體根據自身數據以及美國軍事專家羅布·李的分析得出此結論,他發布了其中一架墜落無人機的照片。

儘管最初該無人機並未配置用於打擊任務的武器,但通過在機腹下方安裝自製掛架,能夠掛載破片高爆炸彈FAБ-100-120。

關於將圖-141無人機改裝為精確打擊武器的細節仍有許多不明之處,其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是如何讓這個老舊而龐大的無人機按照特定軌跡飛行。

據推測,早在2014至2015年間,包括基輔「阿維安特」工廠和哈爾科夫國家航空製造企業在內的幾家烏克蘭航空公司,向軍方提出了改裝這些無人機的建議,以擴展其戰鬥能力。這些無人機最初是在蘇聯時期製造的。

雖然尚未公布更換了哪些具體部件,但據多個消息源稱,為便於圖-141作為自殺式無人機的使用,建議拆除多項系統。初步數據顯示,為了實現「一次性」使用,圖-141的制動傘、A-86P照相機組件、冷卻裝置(含製冷劑系統)、自動駕駛儀、輸入高度模塊、都卜勒速度和偏航角測量儀DISS-7,甚至可能包括原裝燃料箱都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柔性聚合物或橡膠材質的燃料容器,這使內部空間得以進一步擴展,增加了飛行距離。

前Raytheon公司歐洲分部的外聘人員約翰·蒂貝格指出,有幾種方法可以提高這些蘇聯無人機的精確度。

在(烏)國家航空博物館展出的圖-141「燕隼」

推測在圖-141內部安裝了Raytheon的美國組件,以實現更為精確的導航。例如,MAGR2K導航模塊可能已被用於路徑追蹤計算。MAGR2K是專為美軍海空平台設計的衛星信號接收器,美軍的F/A-18戰鬥機、MV-22和CV-22傾轉旋翼機以及MH-53E直升機上都配備了該設備。

MAGR2K提升了GPS性能,為安裝的設備提供了精確的定位追蹤。圖-141可能還配備了Landshield數字抗干擾系統,這是一種緊湊型的多元素天線(比普通湯碗稍大),可在射頻層面上與GPS接收器配合工作。

2012年莫斯科霍金卡的弗倫澤中央機場(CC-BY-SA-2.0)

這些設備的成本並不高,約5000至7000美元即可將老舊的拍攝設備升級為現代的自殺式無人機。同時,基於新電子元件的設備重量僅為原結構的20至40倍輕,使得其餘空間可以裝填炸藥和破片。

鑒於改裝過程相對簡單,圖-141「燕隼」的改造工作可以實現批量化生產。然而,要在初始設計參數之外使用該無人機,需要開發新的軟體支持。這一層面的技術難題需要專業人員的協助方能解決。

作者:喬治·沙穆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