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86批次小龍蝦抽檢:合格率超九成,小部分批次檢出違禁藥物

2022-07-04     消費者報道雜誌社

原標題:7786批次小龍蝦抽檢:合格率超九成,小部分批次檢出違禁藥物

按:高溫烹煮是消滅寄生蟲簡單而有效的法寶,只要充分地煮熟,就不需要擔心。

今年的「龍舟水」剛剛落下帷幕,刷屏的藍天之下吹起了溫熱的微風,時高時低的聲聲蟬鳴聒噪不休,似乎在叫喚著夏日的到來。

夏日頂流,小龍蝦是也。偏偏今年,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出意外了。

今年的小龍蝦,不時傳來「失寵」的質疑: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吃小龍蝦了?價格降到個位數的小龍蝦也無人問津?

其實,受到疫情影響,社交屬性減弱的小龍蝦並非被拋棄,而是往昔的消費場景悄悄發生改變:從線下大排檔走進了直播間,也從菜市場跑向了預製菜的賽道。

2022年6月,《消費者報道》整理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抽檢公布結果查詢系統收錄的2014年以來至今關於小龍蝦的質量抽檢情況。

結果顯示,近8年以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抽檢小龍蝦的合格率達到98.7%,其中不合格原因涉及呋喃西林代謝物、五氯酚酸鈉、呋喃妥因代謝物、孔雀石綠等項目。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102批次小龍蝦不合格

時下正是吃小龍蝦的季節,各種關於「小龍蝦在污水中長大」「吃小龍蝦等於吃垃圾」等民間傳說被闢謠千百遍,依然無法摘下小龍蝦在消費者心目中「髒」的標籤。

背負多年「罵聲」的小龍蝦,終於等來了「洗白」。

抽檢數據顯示,自2014年以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抽檢了7786批次小龍蝦,其中合格有7684批次,不合格有102批次,合格率高達98.7%。這也從側面說明,市面上絕大部分的小龍蝦都是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消費者可以放心食用。

2021年,我國小龍蝦的養殖面積達到2600萬畝,產量263.36萬噸,占全國淡水養殖總產量的8.27%,位列我國淡水養殖品種第6位,僅次於草魚、鰱魚、鱅魚、鯉魚、鯽魚。

曾有相關實驗證實,小龍蝦耐受性強,能夠在惡劣環境下生長,但是如果可以選擇,其實它們更喜歡清水環境。

事實上,工業養殖的小龍蝦,更不可能棲身於「污水」之中。如果水質差,小龍蝦不僅繁殖困難,且生長慢、脫殼慢,不利於上市銷售,相反養殖戶會更注意水質保養。目前,小龍蝦養殖主要包括稻蝦種養、池塘養殖(包括精養、蟹池混養)、藕田養殖、大水面增養殖等方式,其中以稻蝦種養為主。

從產地看,湖北、安徽、湖南、江蘇、江西是小龍蝦的「養殖大省」,2021年6個省份養殖產量達到241.11萬噸,占全國小龍蝦養殖總產量的91.6%。

統計顯示,中國一年要吃掉500億隻小龍蝦,而餐桌上每100隻小龍蝦,就約有7隻來自湖北省潛江市。

此次抽檢發現的不合格小龍蝦,被抽檢單位(銷售地)來自廣東、四川、浙江、江西、湖南等16個省份,其中不合格出現頻率較高的是廣東、四川、浙江和江西。

不合格主因:檢出違禁獸藥

這些年,小龍蝦背過的「鍋」,還包括:體內重金屬超標。

小龍蝦也稱紅色沼澤螯蝦或克氏原螯蝦,屬於甲殼綱螯蝦科水生動物,最早生長於北美墨西哥灣。

小龍蝦是如假包換的淡水蝦,而不是謠言中的「蟲」。它和蝦同屬於動物界節肢動物門軟甲綱十足目的動物,不同的是蝦屬於蝦科,小龍蝦屬於螯蝦科。

針對小龍蝦是重金屬污染「大戶」的說法,抽檢數據顯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近年來的抽檢中,暫未發現小龍蝦重金屬超標的情況,即重金屬含量均在安全限值之內。

小龍蝦能洗脫了「重金屬超標」的嫌疑,不是偶然。

實際上,小龍蝦能把重金屬轉移到外殼,然後通過不斷蛻皮把毒素轉移出體內,這正是它可以耐受重金屬污染的原因之一。跟市面上其他淡水蝦一樣,小龍蝦的體內也可能存在重金屬,其主要聚集在外殼和頭部,主要可食部分「蝦尾」的重金屬實則非常有限。

抽檢數據顯示,102批次不合格小龍蝦最突出的問題是檢出獸藥,包括呋喃西林代謝物、五氯酚酸鈉、呋喃妥因代謝物、孔雀石綠、呋喃唑酮代謝物、恩諾沙星,前5種均是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藥物。

其中檢出呋喃西林代謝物占比最高,有75批次,占比83.3%。

呋喃西林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抗菌藥,可以治療牲畜疾病,商家違禁使用呋喃西林的主要目的是消毒防腐。

此前,本刊曾就小龍蝦檢出呋喃西林代謝物一事採訪過中山大學藥學院副教授徐新軍,他表示:「呋喃西林幾年前在畜牧、水產養殖中被廣泛應用,後來研究發現,硝基呋喃類藥物當中的『呋喃西林』『呋喃唑酮』及其代謝物在動物源性食品中的殘留可以通過食物鏈傳遞給人類,長期攝入會引起各種疾病,對人體有致癌、致畸胎等副作用。」

徐教授還補充道:「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歐盟等已明文規定禁止在食品工業中使用該類藥物,並嚴格執行對水產中硝基呋喃的殘留檢測。我國將呋喃西林列為禁用藥,被列入首批《獸藥地方標準廢止目錄》中(農業部公告第560號)。」

抽檢數據顯示,75批次小龍蝦檢出呋喃西林代謝物的含量範圍在0.554μg/kg~50.97μg/kg。

標稱由利川市潤耕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及銷售的小龍蝦檢出呋喃西林代謝物含量最高(50.97μg/kg)。

根據利川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情況的通告(2020年第4期)顯示,利川市潤耕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營上述不合格「小龍蝦」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第(十三)項的規定,構成經營不符合法律、法規的食品的違法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對利川市潤耕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作出沒收違法所得129.5元,並處罰款2萬元的行政處罰。

小龍蝦的迷思與解惑:

1、小龍蝦有沒有營養?

小龍蝦的蛋白質含量豐富(18.9%),脂肪含量低(0.2%),而且其脂肪大多是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其次,小龍蝦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D以及多種礦物質,如鈣、鋅、鐵、鎂等常量和微量元素,都是人體所必需的。

2、小龍蝦和啤酒是天生的「神仙伴侶」?

「啤酒小龍蝦,痛風來你家」,由於啤酒和小龍蝦嘌呤含量高,對於尿酸偏高或有痛風病史的人,兩者一起食用可能會引起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此外,正常人群在享受「小龍蝦+啤酒」組合的時候也切不可貪多。

3、小龍蝦的體內有很多寄生蟲?

小龍蝦和其他的淡水魚類(如螺、貝、魚、蝦等),均有可能攜帶寄生蟲,因為淡水裡面可能有各種寄生蟲(如肺吸蟲等)。高溫烹煮是消滅寄生蟲簡單而有效的法寶,只要充分地煮熟,就不需要擔心。

4、吃了小龍蝦會引起橫紋肌溶解?

橫紋肌溶解症的病因還沒有完全明確,目前認為,它可能是由一種生物毒素引起的,也就是「食物中毒」。吃小龍蝦不一定會得橫紋肌溶解綜合徵(「哈夫病」),得上這個病也不一定是因為小龍蝦。食用淡水魚、扇貝、牛蛙等水產類食物,都曾出現過病例。還有其他多種病因,如過量運動、肌肉擠壓、過度的高溫和低溫、藥物和酗酒以及其他細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

5、吃小龍蝦的正確姿勢?

建議不要吃蝦頭和去除蝦線;避免生吃和半生吃蝦,一定要煮熟煮透;小龍蝦蛋白質含量高,很容易腐敗變質,建議現煮現吃不要隔夜;有所節制地吃,否則容易造成消化負擔;如進食24小時內出現全身或局部肌肉酸痛者,應及時就醫;選擇正規餐飲店,不要購買街頭流動攤販或無證經營的小龍蝦。

【特別聲明】:本篇內容所採用的原始數據均源自國家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官方網站,數據客觀真實。如相關抽檢結果數據經政府有關部門核實及認定後確認有變更事實的,請及時聯繫本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356a937bd03b07227a8a5bdbe2d4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