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礁石間盛開堅強花」 ——優秀班長周娃側記

2019-08-08     海南武警

在服役的十年間,多次參加大型任務,先後榮立三等功兩次,連續被評為「優秀士兵」、「優秀士官」、 「優秀黨員」,獲各類嘉獎十餘次……榜樣、標杆、典範似乎成了大家對他的固有印象,他就是周娃。

周娃,山西晉城人,2009年12月入伍,2011年10月入黨,現服役於執勤十八中隊。有人說,周娃原本並不起眼,他就像是一朵在警營成長的花,經歷了重重磨練才逐漸盛放。然而就在2018年8月14日,命運仿佛給「警營之花」開了個天大的玩笑。那天,淅淅瀝瀝的小雨送來了醫生的消息——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已經確診」

習武當尖兵,崗位上錘鍊硬漢魂

周娃剛入伍時,其實不被人看好,由於在家缺乏鍛鍊,軍事素質不是很好,本身看起來又白白嫩嫩,儼然一副城裡人的模樣,班長都說這不像是一個「好兵」。

但是他一直認為,既然選擇了部隊,就要適應武警部隊「武」字當頭的理念。為此,他主動為自己施壓,除了參加中隊正常的操課,在課後還擠出休息的時間來加操,短短三個月,「白白嫩嫩」就和他說了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身標緻的「腱子肉」;執勤理論學習別人花一周學一遍,他就白天不午休,晚上打手電,硬是三天學完,一周過了三遍;操場科目不止需要時間,還需要一些特定的裝備和器材,他為了借用訓練器材,承包下訓練器材室的打掃工作,也在千錘百鍊下成就了高標準,硬是把自己的軍事素質從後進提升到了上游水平。他的努力戰友們都看在眼裡,他的成績也得到上級的一致認可。

是不是一個「好兵」,周娃自己說了可不算,只有他在崗位上的表現才有說服力。

2014年7月,在抗擊「威馬遜」颱風任務中,他不顧皮膚的嚴重曬傷和強烈的過敏反應,連續十幾個小時奮戰在搶險一線,即使嚴重脫水,都毫無怨言,任務完成得堅決而圓滿;2014年11月,三江群體性事件發生時,正在去留之間掙扎的周娃毫不猶豫,主動請纓,不顧自身安危,堅守在暴力衝突的前線,連續處置幾起突發事件之後,堅決地選擇留隊,繼續奮戰在崗位上;2016年,周娃第六次參加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安保勤務時,已經罹患重度靜脈曲張的他作為領班員,又一次主動請纓擔負重要一號哨位哨兵,迎接總部首長檢查,連續幾小時一動不動,圓滿完成了迎檢任務,獲得了各級的認可。但大家都不知道的是下哨後的周娃走路都需要人攙扶;2018年6月,身體健康每況愈下的他克服傷痛,堅決接受備戰支隊新條令條例競賽任務,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挑燈夜戰,最終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又一次為中隊爭回了榮譽。

春風化雨情,警營中譜寫讚美詩

在部隊的時間長了,周娃同志也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在訓練之餘學習帶兵方法,以新思維、新理念去教育和管理班裡的戰士,學習執勤理論和一些部隊的法規,用各項理論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同時還帶動班裡戰士去學習,力求共同成長進步。在入黨以後,他更加注重自身的學習提高,學習黨的光榮歷史,學習黨的先進理論,因為他知道黨員應有的責任與擔當,他需要發光發亮去照耀別人,去幫助別人,而他自身也是這麼做的。同時,這個過程也使得他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得到了改造,使其不斷地成長進步。

在部隊這十年,他也把「革命軍人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這句話詮釋的淋漓盡致,在中隊需要的時候沖在最前面,不論給他安排到什麼樣的工作,他總是會盡心盡力的去完成。

在中隊組建威風鑼鼓隊之初,急缺指揮人員,憑藉對音律的天生敏感以及對節奏的準確把握,原本也是音樂「小白」的周娃一舉當選威風鑼鼓隊指揮。為更好地提升指揮能力,他不畏艱辛,同時學習鼓、鑼以及鐃三種樂器,為提升三種樂器同時演奏的視聽效果,他在實踐中修改曲譜,並為團隊編排了動作,完美的展現出了中國軍人的血性剛強,在不斷努力中,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指揮者。多年來教導出一茬又一茬技術精湛的演奏人員,在多次赴支隊、總隊的演出中,帶領團隊獲得了一致好評。

對有困難的戰友,他總是主動貼上去,幫助、關心戰友。班裡有個戰士叫黃沛文,有段時間家裡出現土地糾紛問題,他干著急也幫不上忙,愁的是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周娃及時發現,主動找黃沛文了解情況,掌握思想,時時送上親人般的溫暖,而且還聯繫到他的家人,想辦法聯繫到當地武裝部為其排憂解難。這類小事還有很多,班裡的戰士無論是失戀了,評功評獎落選了還是因為疏忽大意受了批評,都會把他當成一個貼心的大哥哥去傾訴,而不是一個敬而遠之的嚴厲班長。

「礁石間盛開堅強花」 ——優秀班長周娃側記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周娃在得到大家和上級的認可和表揚之後仍然能夠戒驕戒躁,謙虛謹慎的學習,因為他知道,他如今的成績和戰友的幫助以及各級領導的關心是分不開的,作為一名班長,一名共產黨員,他深知責任的重大,敢於犧牲、敢於吃苦,舍小家、為大家,把青春和力量無私的奉獻給祖國,奉獻給人民。

山崩卻志堅,礁石間盛開堅強花

2018年7月,中隊幹部看周娃身體有所不適,提議讓他脫哨休養,但他果斷拒絕,以為還是因為靜脈曲張的老毛病,覺得照例扛一下就過去了。抱著這樣的想法,他強忍身體的劇痛,仍高標準履行職責,不打折扣,又將七月份的「優秀領班員」收入囊中。

2018年8月7日,周娃胸悶頭暈、臉色發黃,狀態實在堪憂,到總隊醫院檢查,初步診斷為重度貧血;8月11日,血常規檢測結果顯示血小板和紅細胞過低、白細胞過高,病情危急,於當天下午轉至187醫院住院;8月14日,骨髓穿刺結果確診周娃患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眾所周知,急性白血病起病急、增長快、擴散快、併發症多,是人人談之色變的惡性疾病,除了骨髓移植手術別無他法。時間就是生命!支隊黨委首長多方協調,順利將周娃轉入解放軍301醫院進行治療。大隊官兵自發組織捐款,幫助周娃減輕負擔,「不拋棄、不放棄」的戰友情顯得彌足珍貴。住院化療期間,中隊先後迎接標兵中隊考評、年終考核等大項任務,心繫中隊的他忍著病痛,多次打電話回單位詢問迎檢情況,反覆叮囑戰友一定要全力以赴、爭得榮譽。領導、戰友詢問他病情時,他卻樂觀地開起了玩笑:「在部隊剃的是『三毫米』,在醫院留光頭,洗澡還節約了洗髮水呢」。

俗話說「生活就像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也朝你笑;你對它哭,它也朝你哭。」或許是周娃樂觀豁達的心態戰勝了病魔,或是家人戰友的關心感動了上天,骨髓配型檢測結果顯示,周娃二姐幾乎完美地符合移植條件。經過短暫的準備,周娃按照治療方案積極配合治療,於12月17日順利進行骨髓移植手術。在艱難地度過前三個月的危險期後,現在恢復情況很好,連主任醫生都稱他為醫學奇蹟。周娃自己卻說:「這個奇蹟離不開部隊和組織對我的關心和培養,在我最難熬的時候,是戰友們給了我堅持下去的力量。」

據負責周娃手術的醫生反映,周娃長期堅持鍛鍊,身體素質比較好,成功治癒並恢復健康的幾率是比較大的。隨著醫學技術不斷完善和發展,「白血病是不治之症」早已成為過去,就像周娃在跨年夜時所發的朋友圈,「只要堅持下去,這些傷痛就都會離我遠去。」

歸去復來兮,風浪後巍然守初心

「你現在身體已經基本度過術後危險期,但是抵抗力還太弱,我依然強烈建議你住院靜養或者離隊獨居。」

「我還是想和戰友生活在一起。」

雖然主治醫生百般勸說,但是還是抵不過周娃的堅持。2019年1月17日,骨髓移植手術一個月後,周娃重新回到中隊,回到了熱愛的警營和戰友的身邊。

為了迎接周娃歸隊,中隊專門組織了一次大掃除,所有的戰士都打掃得很賣力。「周班長現在身體還沒恢復,不能因為我們再讓他生病了。」羅熙林是周娃從新兵連開始就帶的兵,他專門從網上買了消毒棉,將周娃的床鋪和桌椅都進行了消毒,「消毒水味道太刺激,周班長聞到肯定不舒服,這個消毒棉效果好還沒什麼味道。」

「回到中隊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多照顧,說實話,我心裡還有些不習慣。」周娃一直堅持的是踏實幹好本職工作,融入集體做一個好兵、好班長,中隊的特別關照總讓他有些不自在。思前想後,周娃敲開了隊部的門。

「書記同志,我請求組織給我安排一些任務!」

指導員看著周娃因為手術和跟隊作業而變得又黑又腫的臉頰,正準備婉拒——「書記你放心,我的身體情況我能把握!」周娃斬釘截鐵地話語讓指導員放寬了心。

從春節開始,中隊的各個角落又開始出現周娃忙碌的身影。訓練場上,新兵的專勤專訓少不了周娃的講解和指導,毒辣的眼光和老到的經驗讓中隊訓練水平上了個大台階;課間休息時組織大家三互活動和心理行為訓練,半個月就了解了每名新兵的基本情況和老同志半年來的變化;每隔一天對營區進行一次全面的衛生檢查,包括檢查前的規範和檢查後的整改;「衛士風采」活動方案下來的第二天,周娃就抄起了自己的「傢伙兒事」,一塊小黑板,一疊樂譜,中隊的威風鑼鼓隊立馬就開始了今年第一次訓練……

中隊的生活仿佛是滋養周娃的雨露,原本歷經風雨稍顯頹敗的「堅強花」又煥發生機。隨著積極參與進中隊的各項生活,周娃的精神狀態明顯好轉。蠟黃泛黑的臉色恢復了紅潤,術後的浮腫也早已消失,體重從150斤回到了正常狀態的130斤。

「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但是我在中隊有事做,就感覺舒坦,身體恢復得也快了很多。」2019年6月18日,周娃進行了第8次骨穿檢查,各項指標完全正常,恢復情況非常好。周娃的堅持還在繼續,他就像一朵生長在礁石間的花,可能天生條件並不優越,但是他不懼艱險,從所有可能的地方汲取能量充實自己;可能風暴隨時來臨,但是他埋頭紮根,用絕對的實力和狂風暴雨抗衡;可能巨浪滔天將他擊倒。但是他永不言棄,依然在所有人期盼的目光中繼續綻放出獨屬於他的絢麗。願病魔不再,「堅強花」能繼續盛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1F2fWwBvvf6VcSZRZ2J.html